丁卫军:。(全日制学校) 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期望去洋思学习,看了课,听了介绍,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很多同志也许会对洋思之行感到后悔和失望。仔细想来,洋思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方之家。 洋思的精髓可以概括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蔡林森校长从他的儿子和女儿身上获得启发,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细细品味,朴素中无不蕴涵着真知灼见。 联系实际,也许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需要加以改变和调整。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合格公民,还是一个顶一个的英才?我们往往着眼于后者,都在为培养英才而努力奋斗着。效果呢?教师筋疲力尽,学生怨声载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目中有人,要切合实际地制定培养目标,落实切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人”在洋思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洋思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这一个“好”字的标准也不是一样的。正如蔡校长介绍,9分的同学通过努力得了64分,这是一个怎样的成就啊!如果你仅认为他刚刚及格,不以为然,那就要检查检查自己了。如果我们放大这一成果,欣赏他,鼓励他,也许这就会使这位同学走上成材之路。学会欣赏,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养。 洋思毫不隐讳给差生补课,而且形式多种多样:优生差生同座,以优补差;教师给差生开小灶;课后补,周考后补,月考后还补……否则又怎能做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呢?这“三清”正是洋思取得好成绩的法宝,课外的功夫也可见一斑。这是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之上的。一位教育家有一个精辟的论述:学生是有差异的,当你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你就已经面对差异,而且永远面对差异。有差异自然就有差距,有差距就要理直气壮地补,补到他(她)可能达到的目标,最起码是合格。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洋思那种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的精神值得学习。蔡校长已经预见到一种可怕现象在某些地区可能出现,其实已经出现,这就是大量流生的出现,这不仅仅会影响“普九”成果,更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给予差生更多的关怀和热情,不断的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一点对于我们多数学校和班级特别值得借鉴、学习和反思。 就教学而言,所谓的先学后教,就是重视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和发挥,用洋思的话说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课前预习,课上思考交流,学生自己能弄明白的老师不教,相信学生自学的能力;该教的教师就要讲透;训练是检查自学和掌握新知的手段,而且一切训练无论是课上的还是课后的都要像考试一样来完成,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我看来,洋思的教学围绕着一个“实”字来进行的,时间的安排,讲课的内容,作业的布置,无一不是从学生掌握住应学知识。他们坚信,牢固的文化基础是最重要的素质。这听起来似乎狭隘了些,但显然有其道理。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因此在洋思听不到一节“好”课,看不到一节“美”课,有人也许会自鸣得意,而就在这些看来有点无味的课里,蕴藏着考出好成绩的玄机,也许这些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下面我以听到的一节课来略作分析。 这是初二的一节语文课,上的是说明文《向沙漠进军》 1、开始上课,板书文题 2、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 3、检查预习情况: (1)知道作者的请举手(板书“竺可桢”,并在“竺”字上加点注音zhu 强调第2声) (2)检查朗读情况(5位同学接龙,大概化了近15分钟。整个过程学生举手踊跃,有的同学读得并不十分好,但基本做到了流畅。这就是预习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对于语文学科来讲没有比这一习惯来得重要和有用。预习检查起点很低,我们也许没有人会问第一个问题,这似乎太简单了些,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新知。也许正是由于简单让学生容易回答,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兴趣和习惯也许就是在快乐中形成的。) 提问:当你拿到一篇说明文时首先会找什么? 生1:说明对象 提问:这篇课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2:沙漠(下面有同学提出反对) 提问:如果是“沙漠”应写什么?(问得好,这一细节可以澄清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模糊认识。) 众人:不是 明确:这是一篇说明文,一篇事理说明文,应重点落在一个“理”字上。 提问:如果要说明“我们要好好学习”这个事理,要说明些什么?(这个例子似有不当,说明与议论容易混淆,且不谈这,从说明文的角度,给了学生一个把握说明文一般思路的拐杖,化抽象为具体。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生3:为什么——怎样——前景 要求学生读课文回答三个问题(学生大声读书,相互讨论。学生读书很投入,讨论很自然,旁若无人。这也正是习惯使然,非一日之功,下面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证明了这一点。) 下面就是围绕三个问题,在学生读书与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由说明的内容到说明的方法再到说明的语言,大都是学生边举例边解说,都要求说出个原因来,避免了贴标签,让人感觉十分具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提问要求很明确,如回答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时,要求找出课文原话,而回答沙漠两种进攻方式的特点时,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从文中找原话和概括文章内容都是阅读的基本技能,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最后迁移到课外《自读课本》完成练习(因时间问题没能在课内完成) 这篇课文在一堂课就基本完成了,让我们或许要两课时甚至要三课时,但给我的感觉依然十分实在,该讲的都讲了,该练的也练了。整堂课,学生答问积极,发言踊跃,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很显然课堂45分钟要抓住,必须做到一个字,那就是“精”,精讲,精练,前提就是课要精备。 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不放弃本应教给学生真理教会学生自学的时间,这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育资料】丁卫军。 佚名:教学《乘法口诀》之小结。 为了提高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与计算效率,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较少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力。把学生做题的纯粹机械动手练习变为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练习。在教学乘法口诀的课堂练习时,教师可设计如下的练习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产生无意识记,其记忆的效果往往比强记省劲。
1、对口令。即把45句乘法口诀的每句口诀一个同学说出前一部分,另一同学说出后部分或是小组对练、师生对练。也可写出前一部分,做好标签。将全班学生面对面分成两行,每人抽一签,一个说,对面一人答。
2、转圆盘。用硬纸做两个同心圆。在内、外圆上分别写上1-9各个数,转动一个圆,使里外两个数对齐,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每转动一个格,算出9个数。
3、猜卡片。活动前先写好卡片。如72、45、24、56……每位学生抽出一张后,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和几相乘的积。也可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准备好口算卡片,在小组中抢答。
4、夺红旗。教师先写出算式,按组接力写积,看哪组先算完就夺得了红旗。
5、打擂台。各小组选出一个最厉害的选手,比赛完看哪个小组最棒。
6、拍手互动游戏。师:小朋友小朋友别着急,老师出题问问你。四乘6,积是几,请你一定算仔细。生:四乘六,积是24。
7、写算式。学生自己练习写乘法算式,你喜欢写几个就写几个。
这些游戏练习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熟练程度和兴趣,使学生从大量的抄写与背诵中解放出来。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教学《乘法口诀》之小结。 林婵月老师铜峰小学教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