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琰老师公园路小学教师:在活动中发展自我。《游戏有规则》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年级的一个短线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游戏、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并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讲过:“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更是主张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接触、了解自然和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在活动中发展。因此,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我避免了传统教育中的说教方式,巧妙地将教育孕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主动、活泼地发展,养成自律、自省的习惯。 一、游戏,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形式的选择,而对于好奇、好动、好问的小学生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能欣然接受的教学形式。因此,上课伊始,我便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操场上来上综合课,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吧?”学生都充满疑惑,点头称“是!”“其实老师是想让你们玩个游戏,叫丢手帕。”一听这话,学生个个眼神惊喜,表情兴奋,跃跃欲试。“以前玩过吗?”学生大声齐答:“玩过!”“会玩吗?”他们自信满满:“会!”“那还等什么,分小组一起来玩吧!”于是,学生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飞奔向操场,开始快乐地游戏,同时,自主的探究也就开始了。 二、辨析,引发共鸣。 《游戏有规则》首先要让学生体会游戏不是件简单的事,是要有规则,讲公平的。而如果采用“你听我说”的方式,着重于道德观念的灌输,难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几个小品,让学生辨析,情随境生,情景互发,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中孕育情感。小品一: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游戏,负责抓的小朋友玩了好久都没抓到一个人,便故意装作揉眼,把蒙眼的手帕偷偷拉下一点,一连抓住了好几个同学。小品二:两队小朋友比赛拔河,边上各有几个拉拉队员,两位拉拉队员见自己一方快要输了,便偷偷上前,排在队伍后面使劲拉,结果获得了胜利。小品演完后,我拿出两份奖品:“在刚才的捉迷藏游戏中,陆涛获得冠军,在拔河比赛中,是第一小组取得了胜利,老师来为他们颁奖好不好?”学生强烈反对。我又问:“为什么反对?胜者得奖,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于是学生纷纷发表意见,通过辨析,明白了如果游戏没有了规则,就不公平,就玩得不开心、玩不下去了,严重的还会发生危险,规则真的很重要。 三、讨论,增进合作。 课程改革后,无论哪门学科,都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更是主张让学生在社会这一广阔的天地中进行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交往中发展个性。因此在归纳日常游戏有哪些规则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那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它的规则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寻找平时合作的游戏伙伴一起讨论吧!”小组成员自由组合,各个兴致勃勃,在组长的协调下,反思、讨论、归纳、填表、交流,既在活动中总结出各项游戏必须遵守的规则,又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互助的气氛,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四、体验,指导行为。 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由游戏推及到生活,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规则,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并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因此,我在学生归纳出种种游戏的不同规则之后,让学生再一次玩游戏,遵守规则尽情地玩自己最爱的游戏。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有了规则,游戏玩起来更有趣、刺激,更过瘾了。然后,以小见大,由游戏推及生活:“其实呀,不光游戏有规则,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有规则,你认为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学生通过课前调查,集体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它们,任何社会活动都无法展开。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也要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在体验中受到教育,深化情感,指导行为,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游戏有规则》这一课时,我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并发挥“团结动力作用”,使课堂信息不断扩展延伸,以外显活动促使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我学习等诸多能力协调发展。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真正使主动的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取得应有的主体地位。 <<工作动态分析>>朱琰老师公园路小学教师的文章在活动中发展自我。 王心洁老师宜兴市实验小学教师: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七册第54—56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