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老师潘家坝小学教师: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2、3、4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能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3、 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难点: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 2、课件出示: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那( ),更给他( )。(指名回答) 3、师:作者先总体叙述了对庐山总的感受,那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图。(课件出示)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下面请大家看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1、 指名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1)中心句是哪一句,用“——”画出。(2)这段话写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2、 生: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云雾的特点是什么? 生: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 师:为了介绍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请同学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 生默读,画。 师:你画了哪些句子,读一读,好吗? 生:读句子。 师:作者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生:山头上云雾,像白色的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中的云雾,像是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是巨大的天幕 师: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像玉带,有时像大海,有时像天幕。 生: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师: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就是把( )比作( ) 课件出示: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把( )比作( ) 指名回答。 师:除了打比方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只有人才会戴帽子、系带子。 师:你们再想一想,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姿态? 生:半山的云雾像穿上了迷你裙。 生:山头上的云雾像山峰打着一把伞。 师:同学们真回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 生:千姿百态 师:作者为了说明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再分写“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间”的云雾,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总分关系。 生:谁能把这这一节读好!自己先试一试。 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 生:边听录音,边想象。 师:谁来把看到的云雾画下来? 指名上黑板画,其余学生自己画。 展评学生的画。 师:画的真美,你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出来吗? 学生试着背诵。 讨论学法。 课件出示: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的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 学生齐读学法。 三、 下面请学生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 四、 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云雾瞬息万变的呢? 生:读句子。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生: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你从哪些词语可看出云雾变化快而多? 生:“瞬息万变”、“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等。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云雾变化的快而多。 指名读。 师:请小朋友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 学生回答。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背诵一下第三自然段。 指名背。 五、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师:为什么庐山会令人流连忘返呢? 指名复述课文。 五、 拓宽思路,延伸课堂 小练笔:请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工作动态分析>>沈艳老师潘家坝小学教师的文章庐山的云雾。 曹燕萍老师和桥小学教师:小沿河的启示。小沿河的启示 ——“我与周围的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和桥实验小学 曹燕萍 活动背景: 一次,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到鹅洲东路拣绿化带中的垃圾以美化环境。路过小沿河时,学生们告诉我:“老师,小沿河那边很脏,我们没法把它弄干净!”我和同学们站在小沿河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河面漂满了泡沫、废塑料等垃圾,一个个污水排放口正向小沿河排放着脏水,变黑发臭的河水不时泛着水泡……看着眼前的一切,学生们无不感到小沿河太脏了,我们身边的环境太差了!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家乡的小沿河如今面目全非呢?是人类!人类太不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了。我思考着:为什么不就此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呢?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信息,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了解目前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环保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争做环保小卫士。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我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2、学生进行调查实践,记录有关数据、拍摄照片并反思存在问题。 3、小组讨论,总结调查情况,填写好调查表。附学生调查汇报表。(见下表) 调查地点 调查内容 有关数据 存在问题 中桥下 白色污染 泡沫、塑料数量很多,数不胜数 随意扔垃圾现象严重 中桥下 水污染 河边有20多个污水排放口,有3个正在排放污水 随意排放污水,导致小沿河水变黑发臭 琴琴小吃店 白色污染 每天可以卖出100多份盒饭,有时甚至几百份 废弃饭盒随处扔,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
调查后的思考: 现在社会上,存在严重的垃圾问题、水污染、白色污染。一个小镇居然还有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何况整个地球呢?人类啊!赶紧行动起来吧!爱我地球,爱我家园吧! (第一小组 组长:徐婷) 调查地点 调查内容 有关数据 存在问题 北新桥 水污染 有9个污水排放口向钟张运河排放污水 现在人们环保意识很差,随心所欲地破坏环境。 空气污染 10分钟内有8辆摩托车排放尾气;有3个大烟囱在排放黑烟 噪音污染 10分钟内有2辆拖拉机发出噪音;有5辆汽车鸣笛 地面污染 15分钟内有6个人吐痰;5个人向地面抛弃了废纸或塑料袋
(第四小组 组长:林诗函) 活动二 上网查找有关环保资料。 1、分小组,布置上网收集任务。 2、组织学生利用两节微机课的时间,收集环保资料。 3、分类整理资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白色污染的措施。 (2) 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3) 沙尘暴的成因及危害。 (4) 大气污染的成因、酸雨的形成以及它们的危害。 (5) 电磁污染、噪音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6) 每分钟发生的环境灾难;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问题。 (7) 人类采取的环保措施。如,环保日历(地球日、环境日、人口日、禁烟日等)有关环保法律、新型的环保设备环保材料、环保口号、环保标志、环保食品等。 活动三 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活动的体会。 1、出环保主题的手抄报,向大家宣传环保知识。 2、设计可行的环保方案,为保护身边的环境出力。 3、给有关部门写信,提出环保建议,唤醒身边的人保护环境。 4、绘画“理想家园”蓝图。 5、畅想未来的环保设备。 6、设计环保口号,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7、 写环保作文。(体裁不限) 活动四 汇报交流,展示活动成果。 一、 议污染,思结局,震撼学生心灵。 1、交流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实践中的体会。 2、交流网上收集到的环境现状的资料并谈自己的看法。 3、交流目前全世界采取的环保措施。 二、 出点子,提倡议,共建绿色家园。 1、交流各小组出的手抄报。 2、交流设计的环保方案、展示“理想家园”蓝图。 (如:街道、校园设立环保型垃圾筒。垃圾分为再生资源类、有毒有害类、废电池类。根据不同类的垃圾,设立不同的垃圾箱,投放可利用类垃圾的,可设计成卡通型垃圾箱;有毒有害类,设计成警示型;废电池回收的设计成大电池形状。——余婷) (如:回收废纸。学校动员所有学生将废旧簿本、报纸不要乱扔,收集起来统一卖给废品收购站。每个学生收集到一定数量就奖励他新的簿本或书籍。以此让同学们节约用纸,提高节能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刘婷) 3、宣读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见下文) (尊敬的环保局局长: 您好!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把巨伞下,如果这把巨伞出现了问题,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受到损害。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地方发臭的黑水代替了清澈的河流,灰蒙蒙的天空遮盖了蓝天白云,宽阔的马路边只剩下看了令人惋惜的树根,有的地方甚至下起了酸雨。这样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俩,人们将无栖身之处。在此,我想向您提几点建议: 一、在各地设置大垃圾箱,集中垃圾进行大规模处理。垃圾箱可分为:可再利用类、防火类、废弃物类等。 二、大力宣传植树造林。如两年一次,十岁及十岁以上者,每人两棵;禁止人们乱砍滥伐,对不遵守规定的人,应该采取必要的手段。 三、鼓励学校组织“环境保护侦察队”。逢双休日,可在大街小巷以及“村里巡逻”,对破坏环境的大人们耐心劝说对小孩子教育。 四、派人到街道乡下巡查,禁止一切废弃物品、污水倒入河中,使河水保持清洁,不肮脏发臭,让我们的水乡碧水长流。 五、严格管理好工厂,不要向天空中排放毒烟,让家乡的天更蓝,空气更新鲜。 尊敬的环保局局长,我诚恳地希望您能够采纳我的建议,为了我们的绿色家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要站得高,看得远,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此致 敬礼 和桥实验小学五(1)班 黄佳媛 4、交流环保作文。 (如:童话《小鱼和小鸟的对话》 一天,小鸟来到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边去喝水。一条小鱼游过来,对小鸟说:“小鸟姐姐,你喝水吗?”小鸟点点头,说:“这里的水真好喝。小鱼妹妹,你在这河里生活,真幸福!”小鱼停留,连声叹气:“别提了,我已经搬了三次家了。第一次,我在清澈见底的池塘里。可是,每天都有人把垃圾倒入池中,整个池面全被垃圾封了盖,氧气供不上来。我和姐妹们只好搬了家。第二次,我们到了小河里。一开始,这里的水碧蓝。可是,在小河附近,狼先生开了一家化工厂,生意兴隆。每天都有废水排河里。原来清请的河水都发黑了,也变毒了。我的姐妹们相继死去。我昨天才游到这里。小鸟姐姐,你真开心!”小鸟摇摇头说:“你太不了解我们鸟类了。去年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天,我们都飞到了南方。可是,春天一道,我们又飞回老家。万万没有想到,原来那些茂盛的树林变成了一些树墩。我只能离别旧地,前天才飞到这里。”小鱼听了说“那我们快唤醒人类吧!让损公利己者不要再破坏地球,破坏我们生存的环境吧!”小鸟点点,她们一起笑了。) (张梓桑) 5、畅想未来的环保设备。 (如:噪音转换器 在闹市、铁路旁、工厂安装噪音转换器,将噪音吸收到转换器中,经过机器处理,将噪音转换成美妙的音乐,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如:机器环保鸟 在环保鸟的腹部装上微型的特制净化器,环保鸟只要看到对环境有污染的物体,便会张开嘴巴和全身“活动器官”,吸进这些物体,排出净水和清新空气。) 6、交流设计的宣传口号。 ( “白色是纯洁的,白色污染是可恶的!” “爱护棵棵绿树,给人类更多新鲜空气!” “珍惜生命之水,否则,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 三、 活动延伸,走向社会,争做环保小卫士。 1、在街道、居委宣传栏中张贴环保口号。 2、向同学、居民发放环保建议书。 3、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 4、评选环保小卫士。 活动后的反思: 一、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的学习活动,主张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考察、操作、劳动技术实践等,在多样化的学习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实地考察、实验观察、访谈、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在观察中学会较科学的统计方法。如站在中桥上,看见多少工厂排放黑烟,半小时内有多少辆机动车鸣笛,排放尾气;为了确定废电池的危害,他们用小昆虫做实验;为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沙尘暴的成因、危害,他们上网查资料;曾经发生在和桥镇的自来水污染事件使他们更关注家乡的水资源,他们实地考察,和河水取样、拍照、考察污染源,访问自来水厂厂长、周围的居民等,他们收集到大量的资料。在一系列活动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他们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社会交往、科学统计,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的环境,激发起社会责任感。 二、在实践中展示了自我。 “创新”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动手动脑”是实践活动的外露表现。在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由压抑得到尽情挥洒,动手能力由束缚得到尽情施展。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学生在调查周围的环境后,学生收集了大量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就开展了第四系列活动:交流汇报。学生将资料分成文字、表格、图片、实物、照片向大家介绍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有的学生还制作手抄报,宣传环保知识;有的学生设计了环保方案,如《设立环保型垃圾箱,分类处理垃圾》,可利用垃圾可设计成“蘑菇”形,废电池等设计成“电池”形……有的学生向全校同学、环保局长写倡议书;有的学生用画笔绘制“理想家园”设计蓝图;有的学生设计出了宣传口号,如“地球上的环境灾难是给人类最有力的警告!”“珍惜生命之源——水!”“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学生“各显神通”,为环保事业“添砖加瓦”“献计献策”。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说会道,能写会画,他们的方案、蓝图、口号很有创意,从他们的成果展示中,我看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真是“人小鬼大!” 三、在实践中合作探究 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一起查找资料,一起社会实践,交流实践的体会,共同设计方案、设计环保口号等,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各种形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个个“出谋划策”,很好地体现出他们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多元的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中逐步构建生成的过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深化,不断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不断地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随之不断发展。 (此文获无锡市综合实践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工作动态分析>>曹燕萍老师和桥小学教师的文章小沿河的启示。 我形我塑:。(全日制学校)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常说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美丽的过程,我是在这每一个经历中历练并成长起来的。”那么校本教研就是我成长的一个巨大的平台。针对我刚刚所上的这节课,我此刻的心情是千头万绪的,有欣喜也有遗憾。 欣喜的是我在课堂上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的学生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课文阅读能力有限。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特别是针对我们校本教研的主题“通过抓词句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孩子们都能通过自己的读找到一些重点的词和句子了,如今我没的训练重点已经由找词句过度到如何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了,而且也有一些孩子的理解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只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在课堂上大家还可以看到,我们的孩子不仅会通过抓词句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自己提一些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和课外资料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等。 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动感的表演抓住人,而是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只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了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另外在我的教学是由各个环节组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但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群体,所以我教学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的预设与生成发生了矛盾时,我及时做了调整。如当学习到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孩子突然有了质疑“老子为什么称呼孔子仲尼,而不干脆直接称他孔丘?”。面对这样的生成问题我首先对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行了表扬,同时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我顺势引导讲解其实这里是表达了老子对晚辈的一种爱护之情和自己谦虚的品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但预设也与实际教学发生了一些冲突,比如:在教学“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设计了换掉“风餐露宿”和“日夜兼程”和去掉这两个词的练习,帮助学生体会语言运用的恰倒好处和语言文字的精美,进行语言训练。但孩子们没有充分理解,所以在换词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学生感到了困难。这让我体会到教师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语言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表现出孩子的积累还不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加强语文的积累。 遗憾的是,在这节课中我与孩子的情绪状态不是最佳的,坦率的讲不如我们平时在上课的氛围。我觉得我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好,所以今后在这方面应加强训练。另一方面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觉得有些困惑,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惑,也希望今天可以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 最后我还想说:我的教学是幸福的,这幸福不仅表现在孩子的成长让我幸福,我的成长同样让我感到了幸福,同伴的鼓励、帮助也让我感到了幸福。
【教育资料】我形我塑。 佚名:《勇气》教学反思。 《勇气》是美国作者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它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至此,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按传统教法(导入课文——介绍背景——分析情节人物——归纳中心——概述艺术特色),条理虽然清晰,教学步骤虽然完整,教学内容也很全面,没有什么遗漏,但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值得回味的东西恐怕不会太多。若换种思路,打破常规,大胆尝试,把传统教法与开放式教学结合起来,抓住文章情节,围绕文章重点、难点展开探究,或许能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一张面孔,一种腔调,一个模式带来的单调沉闷,使探究的内容丰富多彩,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文章的情节发展可以用四个“两”来概括,即两次求救——两次救助——两次评价——两种勇气;文章的重点是对两种“勇气”的理解,难点是怎样认识“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据此,教师可以在情节高潮处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重点,即对两种勇气的理解,或在情节发展结合部——两次评价处由教师直接提出下列问题展开探究: 1、美国伞兵两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是偷生还是求生?这种行为称得上勇气吗?你如何理解美国伞兵的勇气? 2、法国农妇为救美国伞兵,丈夫被敌人枪杀了,文中那位空军将军却说她是一个幸福的人,你认为她的幸福在哪里?你有过类似(助人为乐)的幸福吗? 这两个题目都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以问题1为例展开探究,势必会出现两种价值观的碰撞。碰撞难免产生冲击,但迸射出的火花却能彼此映照。由于民族不同,其生活习惯、道德传统、文化观念、社会背景不一样,东西方民族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崇尚的是舍己为人,在困难面前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他人。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史中,这种舍己为人、舍己为公、舍生忘我、舍生取义的事例举不胜举,董存瑞舍身炸敌堡、黄继光以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焚身若等闲……,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沃土上盛开的英雄之花。而西方推崇的是平等的价值观,在相同的环境中,生命个体具有等同的生存权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美国伞兵为何不顾自己给法国农妇造成的悲痛而再次向她求助的举动。况且在战争时期,保存一位优秀的战士(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引自课文),就是增加十倍甚至百倍的打击敌人的力量;对于渴望和平的人们来说,美国伞兵绝境求生,智胜敌人的勇气又何尝不值得称道呢? 《勇气》的确是一篇典型的体现西方人文价值观的文章。如果用我们的价值观去苛求那位美国伞兵,那么,他的行为不仅不值得称道,反而会遭到人们的冷遇,甚至是唾弃。开放的社会要有宽阔的胸怀,我们在挚爱自己的文化传统,践诺着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理解并尊重其它民族的价值观,能够加深彼此理解,促进双方融合。同居地球村,同为地球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界的象征意义将会渐渐凸现,国界的实际作用会慢慢弱化,民族的融合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尽管目前冲突在出现,战争在爆发),价值观念趋同,精神追求呈异将成为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今天坐在教室中的学生,不仅是明天民族经济的建设者,而且是明天世界经济甚至是地球经济①的创造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身上肩负的这个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自觉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追求,既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又不能用自己的标准作为衡量其它民族价值观的尺度,更不能对其予以否定。离开西方人文背景奢谈美国伞兵的勇气,犹如离开源头找水,学生会一脸茫然,产生疑虑;用我们的价值观评价美国伞兵的勇气,向学生传递的是一种偏狭的信息,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时也把武断粗暴教给了学生,这是一种教育专制,是教育的误导。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把生存意识、生存技能作为生命的要义向学生传授的时候,怎能用我们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去苛求美国伞兵,甚至对其加以挞伐呢?(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常常有教师认为美国伞兵的生是建立在别人的死和痛苦的基础之上,是极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生是一种耻辱。)美国伞兵的生存意识、生存技能是他得以生存的基础,生存的目的和意义才是美国伞兵的勇气的精核,“他胸前佩戴的那些闪耀的勋章授带”不就是对他生存目的和意义的高扬吗!在学校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今天,《勇气》不失为一个引导学生探索人生意义、感悟生命真谛的上好文本,我们要好好开发它,利用它。文本相同,解读迥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键看教师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狭隘只会让人封闭,包容才能促进交流。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共同构建了人类文化的瑰丽大厦,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又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有限的文本可以拓展出无限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上航行,在思维的蓝天下翱翔,人本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教育思想就会走进课堂,来到学生中间。 有人担心这样的开放、这样的探究会弱化文章主旨,冲淡教学节奏;其实不然,这种以文章主旨为中心的开放、探究,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活跃了学生思维,而且能让学生在体悟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受到启迪,灵魂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这种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意义的开放探究过程,不正是我们同行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境界吗?这也正是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所大力提倡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已悄然临近。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作为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拿出“勇气”,敢于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我们不仅要做“新课标、新理念”的宣传者,更要做一名“新课标、新理念”的探索者、实践者。
注解: ①地球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曾是以损耗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取得的。大自然报复了人类,荒漠化加快,沙尘暴频临,洪水泛滥而水资源又匮乏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变差,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等,人类的生存环境慢慢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造成的恶果,并采取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没有上升到发展经济同样是为了保护地球母亲的高度来认识。笔者认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保护地球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必将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发展经济的目的既是为了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为了保护地球母亲,美化、优化生存环境的需要,二者同一是为地球经济。<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勇气》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