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合德育资源,开设法制课程
当前学校许多德育工作游离于课程总体设置之外,很少在课程设置中整体规划。要么为完成上级的专项任务,开展专题活动,要么问题出现了,再来进行空洞说教,要么放任自流,让其自生自灭。所以,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实效性,必须对德育课程资源重新整合。思想政治课、班会课、心理咨询课、研究性学习、团校等都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和途径,学校要努力研究,加强实践,创造出适合青少年学习需要的德育课程。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把法制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分层次、有重点地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提出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方法、标准和具体要求,逐步把学校法制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通过法制课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预防其犯罪,帮助学生感到法律的威摄力。法制课程可以占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时间。
2、摆事实讲道理,引用案例教育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在德育工作上所花的时间、精力、物力也许不算少,但效果却不佳,形式单一、内容空洞、教条说教是重要的原因。
未成年人的情感带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化,极易受具体事物的感染和外界条件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应最大限度地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使受教育者提高修正错误的自觉性。可以通过英模人物、身边正面典型开展榜样教育,把道德规范具体化;通过走出去旁听庭审或听取少年犯现身说法,请司法人员到校进行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方式,实施案例教育,以案释法,抢占未成年人的心理空间的早期道德世界。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教师可以挑选 “法治在线”“今日说法”“与法同行”等电视栏目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在教材理论的学习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行反思,触动内心世界,从而学会认识、评价生活事件,正确对待、解决生活问题。
3、关爱“留守孩子”,面向全体学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