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你理解“蝉”吗?“捕”怎么理解?3、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友情提示:课文主要写了谁与谁?谁是主要人物?少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干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品读句子 理解课文 1、课文主要写少年智劝吴王,那么他是如何智劝的呢?请用笔画出描写少年语言的句子。读读少年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少年说的话五处用到了“却”字。) 2、品读句子 (1)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设计: A、这句话有两个部分,你认为读时应该强调哪部分?为什么?如何读? B、同学们,我们读读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在“少年”与“说”的中间能否用上一些合适的词语呢?请说明理由。(友情提示:重点抓住第三自然段体会感悟。) C、少年真的是给吴王讲一件挺有意思的是吗? D、教师引读: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吴王听了以后有什么反映呢?教师引读第八自然段。 (3)少年说:“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设计: A、抓住“蝉”、“螳螂”的动作、神态品读。 B、理解两个“身后”。 C、引导学生提炼句子:蝉喝露水 螳螂在后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D、联系上下文在“少年”与“说”的中间加上一些合适的词语。 E、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F、少年真的在给吴王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吗? G、教师引读: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4)吴王听了以后有什么反映呢?教师引读第十自然段。 (5)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设计: A、抓住黄雀的动作品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