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惊疑中开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哈佛大学吗?今天老师当回哈佛大学的主考官,请大家来做一道考哈佛大学的难题。 师:同学们,看到你们张着大大的嘴巴,瞪着惊奇的眼睛,显然你们都被“哈佛”两字镇住了!告诉大家,既然让你们做这道题,那就说明你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完全有能力把这道题解答出来。想不想试一试?那就让我们来揭开这道难题的神秘面纱吧! 【心得:学生的情感之火缘于某种特定情境而被点燃时,其内在的积极心理因素才能被调动起来,才能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以解哈佛难题来开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 “情动于衷”之境,为下面的“形于言”而奠定基础。】 二、 在兴奋中解题 师:题目是这样的: 仔细观察以上图形,寻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图案。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审题,积极动脑,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图案。解这道题关键是要找到规律。 (解题中,有的同学兴奋难抑,跃跃欲试;有的惊叫连连,高呼太难;有的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满脸不解,低声嘀咕;有的一脸凝重,托腮沉思…… 看到学生无从下手,苦恼万分之时,老师在旁指点出题的由来。)师: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会出这道题吗?那是老师上周听你们数学公开课《轴对称图形》时,想到曾经在杂志上看到的这道题目,当时就思量有时间让你们做一做。 (反应灵敏的同学立即联系到这题的图形与轴对称图形有联系,有的已抑制不住在叫它们就是轴对称图形。此时有的同学似乎看出了一点门道,在纸上画画写写;有的还是满脸狐疑,手拿着笔就是不知该如何动笔;有的同学在画对称轴,似乎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师:有的同学在画对称轴,这是找规律的好办法。 (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画对称轴。不一会儿,有一只手举起来了。接着,又有几只手举起来了。过了三分钟左右,多数同学解出了心目中正确的答案。其中对错参半。) 师:同学们都做得差不多了吧!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来公布他们的答案,并简要叙述自己的解题过程。全班同学做评委,看谁分析得有道理,谁的答案就是正确的。 (学生兴奋地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经过全班同学的评析,很快形成共识:已出示的六个图案分别是由1、2、3、4、5、7的正写、反写组合而成: 那( )内应填6的正 反写组合,即“ ”“ ”。答案公布后,同学们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做对的喜形于色,错误的懊悔不已。) 【心得:习作教学需要改变方式,活化训练。学生“厌写”“畏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的兴趣和欲望。这里设计的内容有一定的新颖性、情境性,能够刺激学生的敏感“神经”。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解题中,还没意识到是在为写作积累素材时,就被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