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到: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须回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与灵性。"一分钟"这个概念确实是比较抽象的,本节课把生活紧密联系在数学的教与学中,让学生在现实中体验,同时也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佐证。 二、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许多孩子都对足球感兴趣,他们差不多都有自己崇拜的球星。老师将对孩子极具吸引力的足球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 三、 学生在学习与活动的空间中获得了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本节课,老师创设了多次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从事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中,先前经验得到了重新组织、改造,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四、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这课上,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不等同于发展。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也只有那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的课堂文化。 "一分钟能干什么"的估计时间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先前的活动中充分体验了1分钟能做那么多的事情后,却不晓得1分钟到底应该有多长。这一问题究竟是怎样呢?"看球赛""试一试""数一数""数据的教育"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也是学得悠然心会呀,课后,细想了想,是呀1分钟做这么多事,可是这1分钟是老师计时表中的1分钟,是学生自己的1分钟吗?答案是否定的。学生的1分钟还在老师的计时表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1分钟,还没有内化。 以上的教学环节,结合平时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是;一些基础知识?当然基础知识是我们小学教育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教学中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小学数学中,知识是能从老师这边学到的,但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在需要这些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来自体验并获得感悟,也是学生要亲身体验到自身课堂上前后的知识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上要产生深刻的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并转换、内化为自己确确实实的收获。 因此,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我觉得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 君不见,学生获得发展时,那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悠然学会的神情是多么地生动和迷人。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数学《一分能干什么》反思。 jhy老师东域小学教师:《力在哪里》教学设计。力在哪里 宜兴市东域小学 蒋红燕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够通过玩游戏做实验发现力有大小和方向。 科学知识: 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二、教学准备学生:弹簧 橡皮泥 牛筋 气球 小棒 针筒 砂皮 磁铁 课前进行扳手腕游戏 教师:棋子 游戏底板。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课前进行了扳手腕游戏,你赢了吗?你为什么会赢? 2、是的,力在这个游戏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找找力在哪里。 (二)感受并寻找生活中的力 1、(双手轻轻拿住一根粉笔),你感受到力了吗?(用力掰断粉笔),现在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