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俗话也说:“不打无准备之战。”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预习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预习了才会心中有数,有目标性地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上新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时间。预习还让我们一开始就抢先,争取主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第一课时教学的预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字词的落实为朗读打基础 字词教学,低、中年级的教师还比较重视,可一旦到了高年级,教师就认为字词已经不属于高年级学生应该强调的了,在教学中往往会被忽略,甚至一概不提,虽然不把它放在首席的位置,但也不应将此就完全放弃。其实小学阶段,字词教学是基础,是完成新教材许多教学任务必经的路径,因其特殊的基础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承担着奠基石的角色。阅读教学由它始发,并由它坚定地贯穿起句段篇的教学。可以这样说,若没有扎实的字词教学,随后展开的阅读教学将会成为空中阁、水中花。 在教学第一课时前,我一贯的做法是在预习时,学生将课后的一类字、二类字首先得读准确,在此基础上将字进行分类,平翘舌音分类,前后鼻音分类,难易读音分类……经过分类之后,学生的朗读就相当到位。读只是起步,对于既要会读又要会写的,还应该让学生将自己感觉难写的单独圈出,易错的地方做上记号。对于生字组成的新词较难理解的,还应通过借用工具书,使学生对此有初步的感知,为朗读打好基础,课堂上也不需要费劲心机地教学。 (2)、朗读的落实为提问作铺垫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一课时课前的朗读,应该扎扎实实把握好,学生只有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才能对文本有逐步地把握。在教学《变色龙》一课前,学生本身对于变色龙很感兴趣,搜集了许多有关方面的材料,在课前朗读中,学生了解到课文不同于一般说明文,只是一味用各种说明方法介绍事物,而是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在记叙一件事情中,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色变等多方面的知识展现在了学生面前。通过朗读,学生还爱上了这样的“怪蛇”他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变色龙要变色?”“变色龙是怎样变色的?”…… (3)、提问的落实为课堂埋伏笔 在课前的预习中,学生所掌握的信息量在逐渐地增加,对于课文深入理解也会随之产生疑问。当有了这些疑问之后,切勿抹杀,这是灵魂、智慧的结晶,它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正由于有了疑问,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带着这些疑问去寻求答案,学习由原来的教师让学生学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何乐而不为呢?在《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学习前,学生由于有了朗读的基础,所以问题也随之产生了,“为什么法布尔的衣袋总是装得鼓鼓的?”“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为什么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将疑问记录在本子上,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他们就像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帆,有了自己的方向,自然会努力达到成功的彼岸了。 2、课堂教学三改变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成了学生重要的练兵场。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的精力,活跃的气氛,教师就应作为一名好的调控师,让我们的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充实而不繁冗,纷繁而不复杂。 (1)、教学内容适量地增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