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断与反思在教学国标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字词教学感性化入手,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做了些尝试: (一)动作表演 片断: 师:自读中,林冲的谦虚平和、宽容忍让及洪教头的狂妄自大、骄傲蛮横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组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就来对比阅读。这些个性表现在哪里?你找到了哪些词句? 生:听到庄客称是教头,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可见林冲反映很快,讲究礼仪;而洪教头就大不一样,极其高傲自大。 师:这一句中的“躬身施礼”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理解吗? 生A:能。(站起来做抱拳施礼的动作。) 生B:他做错了,“躬身施礼”应该是——(做弯腰施礼的动作) 生A:不对。古人行礼都是先抱拳再弯腰,我在电视中见过。 师:应该鼓掌!课堂上有这样的争论就有认识上的提高。此时的林冲是个犯人,他到底会是如何行礼呢? 生:弯着腰行礼,因为他戴着木枷。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犯人的头、手都戴在木枷里,双手根本抱不起来。 师:A同学,现在你会正确表演“躬身施礼”了吗? (A同学摸着脑袋,不好意思地笑了,随即点了点头,做了个“标准化”的动作。) 师:身上戴着木枷还不忘施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尽管木枷缠身,但并没影响林冲的做人之道;尽管古人都是“抱拳施礼”,但并没影响作者的准确用词。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动作,听起来非常平白的一句词——“躬身施礼”,让我们感受颇多:作者用词精当,林冲谦虚平和,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学生在读好词的基础上读句) 师:有变化才有朗读的精彩,你读出了林冲的谦虚平和,洪教头的狂妄自大,不过,不要满足,我们不但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人物个性,而且可以通过动作表示,谁愿试一试? 反思:字词教学中,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如何发挥这一有效手段,体验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表演是体验的阅读教学形态之一,凭借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加深角色体验,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语言实践。 指导朗读时,教师不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进行“音高,音低,读快,读慢”的机械训练、机械模仿,而是和学生共扮角色,采用个人表演某一动作,集体就一段话边朗读边表演,或结合教材,如本课中洪教头的“耍、掂、喝”等一连串动作,设计现场表演秀等情境,学生在有角色的真切体验中,饶有情趣地做着,乐此不疲地读着。这里的表演只是手段,“醉翁之意”在于让学生参与体验,把自己的理解展示出来,供他人借鉴,与他人分享,从而理解文本,感情朗读。 课堂表演中出现了“争鸣”,我心中暗喜: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师生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测的情况,但一些课堂教学的精彩、亮点,往往就是在这些突发的、没列入备课内容的环节中生发。因而对此类事情的参与,我是“乐此不疲”:经过点拨与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肯定了他注意观察与吸纳的优点,又巧妙地纠正了该生认识上的偏差,使课堂向着幸福的境界进发:有了这样的“奏鸣曲”,学生不仅可练“唇枪舌剑”,还可从中体悟林冲在戴着木枷下仍不忘谦虚礼仪,更可体会文学大师——施耐庵的用词精当。可以肯定,由此泛起的涟漪将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视界的敞亮、学习的愉悦,这不能不说:这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欣赏学生“真”,领略学生“趣”,生成学生“情”的一方新天地,这正是我所努力实践追求的语文境界。 (二)联系生活 片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