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和暴躁的一面。尤其是它有危害人类的一面,让他们有较为直观的认识,突破他们因年龄局限的生活环境所无法看到的实景,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现洪水泛滥,江河污染的一些画面。面对这些画面,学生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有的说可以修建大堤、水库,有的学生引用大禹治水的故事,更多的学生结合自身谈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就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而言,我理解它首先是改革纲要中所指出的:“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课文内容既是语文课,又是常识课,既是课堂上的书本教学,又是贴近生活的环保教育、节水教育。而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既有声,又有画,既有课文,又有谜语,听觉和视觉的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的方法反复运用,使学生们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智育之外,由“水”的概念引申到大自然的概念,热爱自然,也同步进行了启蒙式的德育。有些地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蔡素琴:。(全日制学校) 海南省嘉积中学 蔡素琴 一、精心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以全球瞩目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播放一段有关酸雨的录像,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渴望,亲切的是日常生活所能碰到的问题,渴望了解酸雨是如何形成的。这时我再顺水推舟引出课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欲知酸雨如何形成,得先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时就能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我做到了这一点。 二、内容重组,过渡自然 秉着新课程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于是我对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内容做了重新的安排:硫单质及其燃烧后的产物已在初中时接触过,我不再作为上课时的讲解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及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我将其进行补充改进:首先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教材上是往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品红溶液来说明二氧化硫漂白作用,这样的说服力不强,学生会认为会不会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后得到的亚硫酸具有漂白作用而不是二氧化硫。在教研室陈主任的帮助下我把其改成了往二氧化硫气体中伸入品红试纸来验证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这样既避免想到亚硫酸的影响,又在加热时不会有过多的二氧化硫从溶液中分解出来。实验简单易行,又能避免学生在认知上的歧义。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接着从组成上分析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最后从化合价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这样既过渡自然又环环紧扣。 三、问题驱动,激发兴趣与动力 二氧化硫性质学习整个过程中,我都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如在学习其物理性质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了解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从哪几点考虑?2、如何知道一种气体物质的水溶性?方案设计?几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实验探究。在学习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我不是直接引入漂白实验而是,而是先创设情景:古时利用燃烧硫的方法漂白布料,你能说说其可能原理吗?引入可能的性质漂白作用,再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在学习二氧化硫的其它两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及氧化还原性时也都是精心的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呈现,我认为这样可以避免教师直接填鸭式的告知方式的枯燥无味,激起学生想解决问题的欲望及兴趣,上课时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四、创设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在验证二氧化硫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提出方案通过颜色变化观察(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后,质疑能否说明就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溶液褪色还是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强烈矛盾,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及积极思维。正如心理学家瓦龙说:“思维者,克服矛盾之过程也”,上课时也确实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学生探究实验的高潮。 五、关注学生主体,教师起引导的地位和作用 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体系。在问题解答方面,产生的疑惑方面,我会尽可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集思广益。结果这个做法在课堂上看到学生非常活跃,师生互动比较激烈与频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在讲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我引入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不法厂商利用这一性质漂白食品以达到色泽鲜艳招引人们眼球的目的,但食用含二氧化硫超标的食品会对人的肝和肾等有严重的损害,甚至有致癌作用。如果买到这类食品该如何处理;在讲完二氧化硫与碱反应后,提出生产生活和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尾气应如何处理等等。 七、重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这节课我总共设计了四个实验探究:1、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实验;2、二氧化硫的漂白实验;3、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的验证实验;4、二氧化硫与滴有酚酞的碱溶液反应实验。两个问题探究:1、二氧化硫水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2、二氧化硫与水生成酸的验证方案设计。探究活动过程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感受其乐趣、培养了协作、动手能力。在探究中感受思维的乐趣及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突破了重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口头表达能力,自信心,树立环保意识。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没有转变观念,不够充分信任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自己学不懂,学不透,导致有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表现在有些问题总是我提出。要是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提出质疑→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这样做能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越学越能找到感觉有时出现过度指导,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决定,真正地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在语言上,还应再精练而富于感染力,尽量少讲,多激发学生的思维,多让学生发表意见;要营造生生互评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教育资料】蔡素琴。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