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科学家,本能地渴望探索周围世界,帮助他们热爱科学是轻而易举的,并不需要大堆科学术语和昂贵的实验设备;要刺激他们的兴趣,只要与他们一样满怀好奇就够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最好的刺激来自于他们身边所熟悉的,且平时又忽视的事物。本课就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学生的天性来进行科学探究的。获得一些知识,体验科学的情感,这些都不能靠教师灌输,只有按照“实践出真知”的规律,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于探究中学会探究。因此,我们通过让学生经历“找力”与“弹棋子”这两项游戏活动,来体验“力”的存在,进而理解科学的“力”。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事例,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能够通过“弹棋子”的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知识与技能:知道力是普遍存在的; 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合作与交流;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力”这一抽象的概念; 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准备:录像、磁铁,兔子玩具、橡皮泥、棋子、图纸、记录单等 三、教学过程: (一)、生活回顾,激发探究热情 1、科学探究均是由问题起,今天这节科学课,老师就是带着问题来请教各位小科学家的(看录像) 2、是啊,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若能做个有心人,许许多多的科学问题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今天老师的问题就是《力在哪里》(板书),谁能来回答录像中的这些问题呢?放录像,你知道了哪些力了(相机板书各种力) (二)、构建新知,亲历探究过程 1、看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块橡皮泥,老师这里也有,请睁大眼睛,老师这样用手按下去,会怎样?好,你们来试试,你看到了什么?谁能说说为什么橡皮泥会扁了呢?压的,是啊!手压下去就有一股力(动作)这种力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压力)(板书)除此之外还有哪里有力呢? 2、小结: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的力,如果让你们一直说下去,说的完吗?如果有人问你哪里有力?你会怎么告诉别人呢?(是啊,自然界中到处都是力,有些只是没有刻意去注意和发现罢了,自然界里的力是怎么也说不完的)
但,如果有人问于老师,我会这样告诉他:你看得见力吗?你看不见,我也看不见,当水滴轻轻落下时,我知道,那里有力!哈哈,于老师都成诗人了,有谁想象于老师那样朗诵一段做一回诗人吗? 真精彩,为了听你们的诗,连小兔子都赶来了,谁能告诉我,小兔子是怎么跑来的吗?(你真厉害,老师本想表演小魔术的,里面的机关被你一眼就看破了),那么磁铁的这种力叫什么力呢?科学上面这种力叫做“磁力”(板书)我们前面讲的那么多力都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才能发生,而有时的力象磁力就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产生。
3、力在哪里?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力,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力在我们生活周围,它无处不在)(板书:无处不在) (三)、真枪实弹 体验探究的乐趣 1刚才我们搞了许多科学探究,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个游戏,于老师看到课间许多男生喜欢玩弹弹子,老师这个游戏就是受你们的启发而设计出来的叫弹棋子,希望通过游戏你能发现有关力的奥秘,而不是象课间一样傻玩,先看一下游戏规则(放图片)游戏的目标是:怎样弹才能得高分,先想一想?组长安排好顺序,每人轮流好各人试两次,大家试过后再正式开始,每人再三个棋子位置各弹一次共三次,组长记录好得分,游戏中要注意讲话声音要小些,动作要轻些,不能影响到其他组。好,开始练习!
2、得15分的举手,请高分同学谈谈经验好吗?(相机板书:大小 方向 用力点)(动作示例)这样能弹到高分吗?揭示,手指要准确弹到棋子,弹棋子的这个部位就是用力的部位,科学上把它叫做用力点,通过同学介绍,想得高分就要注意用力的大小,用力的方向和用力点。 (四)、总结延伸 发展科学志趣 今天课上,我们通过前面的问题探究找到了力,并在游戏中探究到了有关力的奥秘,有关力的奥秘还有许多,大家有兴趣继续探究吗。好,下节课起我们就来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力的现象。 板书设计: 力 在 哪 里
拉力 弹力 无处不在 磁力 压力 力 浮力 摩擦力 大小、方向、用力点 …… <<工作动态分析>>于良刚老师万石小学教师的文章《力在哪里》教学设计。 秋风使者:。(全日制学校) 给学生一个跳板,学生就能飞翔 ——比赛场次教学案例反思 记得上一次在实验小学听课的时候就听到了有关比赛场次的一堂低年级的课,对于这样的一堂课在听课的时候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于整个课的目标把握就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运算加以归纳,发现学生的规律。从以前的低年级的四个量之间的组合到现在十个量之间的组合,从以前的图形和表格到现在的直接归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观念。因此在备课的设计的时候也着重抓住了学生的理解,对于真个算式的理解采用了各种不同颜色的粉笔,让学生直观的发现各个数量的依据,加生学生的理解。而且在练习的设计上也作了一定的梯度设计。从真个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上来看,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还是有几点的不足。 在上完第一堂课后,在整个的时间上有些不足,关键的让费就是在寻找了常见的比赛场次之后,在进行练习的基础题训练时,整个握手的场景又让学生画图或列表寻找规律,让费一定的时间,因为这是一个和前面的比赛同样的问题,只要学生知道类推就可以了,完全可以不需要再找规律。这样一来,可以给后面的学生对新的问题的寻找规律提供更加充分的时间。现在想想,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目标的定位不合理造成的,这堂课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掌握比赛场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画图或列表寻找规律的策略,所以一堂画葫芦的练习不是重点,重点是对新的问题能够自己去发现寻找规律。 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提升性,在设计提升练习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甲、乙两队举行一场对抗赛。甲队友三名队员,小A、小B、小C;乙队也有三名队员,小D、小E、小F。甲队的每名队员都要与乙队的每名队员比赛一场,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 在上课前准备的时候,自己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理解,在第一堂的课堂上的时候,自己提到了这样提个问题:请学生自己画图或列表寻找规律?这是自己才思考到也可以利用表格来解释,而且是一个6*6的表格。直到后来到第二个班级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有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