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0.6(5) 现在你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的发现吗? 显示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应。(全班齐读。) 评析:由于本课的内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授内容,而只是已有知识的引申和推广,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回忆整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其字母公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帮助老师验证三组算式,得出结论。 三、 巩固练习。 1、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填空。 ① 4.2×1.69= ② 2.5×0.77×0.4= ③ 6.1×3.6+3.9×3.6= 2、同步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0.73×4 0.15×43 (1.25+2.5)×4 6.4×99+6.4 0.25×48 评析:在同步练习的5道题目中,前2道是形式完全没有变化的基本题,主要是对中、差生起到一个扶持的作用。而后3道则各自有所侧重,比如第一题(1.25+2.5) ×4 是解决一个小数计算方面的问题;第二题6.4×99+6.4 是解决“分配律”中省略掉的“1”的问题;第三道 48×0.25 主要是解决数字的合理分拆,以便于一题多解的问题。 3、纠错练习。 引言:上课前老师匆忙之中也做了两道简便计算的习题,看了题目以后,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屏幕显示题目,指名说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1) 2.4×102 =2.4×100+2 =240+2 =242 (2) 28.6×101-28.6 =28.6×(101-1)-28.6 =28.6×100-28.6 =2831.4 评析:这道改错题主要为活跃课堂气氛,为老师纠错这是何等光荣的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通过判断、比较使学生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一些错误的发生。 4、拓展练习 智慧屋: 选几个数编一道或几道算式,并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友情提示: 可以用4,0.8,0.25,0.99,1.02等数,有困难可找同桌商量。 评析:这个练习主要是针对中等以上学生设计的,自己设计相关的习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学到这里,你对这节课的感受怎样?你给我们这节课做个小结吧,并取一个课题。 评析: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师生的回顾与交流,使学生体会本节课的收获与成果,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动态分析>>陈亚娟老师东域小学教师的文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佚名:原来古诗可以这样背。 案例: 今天的语文课,学生们学的是一首新诗《宿建德江》,内容并不复杂,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之后便进入到了朗读背诵阶段,柳树学生们都很熟悉,描述也很详尽,到背诵时我便要求孩子们以多种形式背(当然我也指出了几种方式)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找好朋友,有的同桌合作。……有了兴趣,自然学得好。在表演时,孩子们更是各展所长,仿佛已经走入了诗的情境,用手作剪刀,用身体当树干,自然、贴切。 到最后,全班同学几乎都表演完了。我发现了一直不发言的李旭还在坐着。因为他背得不熟,所以不敢上前。这时,让我感动的事情发生了,吴鹏站了起来说:“老师,我们组想和他一起背。”全班同学也不约而同地背了起来,虽然李旭仍然只是跟着大家在读,但我知道这首诗,他一定会背下来,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全班同学的那份情。 铃声响起时,我却陷入了沉思…… 下午后,吴鹏来到了我的身边,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帮李旭。”“为什么?”我马上问道,他立刻说:“因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什么也不懂,都是慢慢学习的。”那表情、语言让我印象深刻。 分析: 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也学习了不少诗文,但没有一次像今天这节课那样“打动人心”。孩子们从中学会的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做人的道理,诗人的方法。此时的我体会到了自身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如果每一堂课都能让孩子们有所得,那他们学会得又何止是一首诗,一篇课文呢? <教研工作>佚名老师作品原来古诗可以这样背。 佚名:《风》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把课堂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来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万物,力求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和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种种做法,尽量争取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事可想,有空间可拓展,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情感受、动手制作、动口表达等综合语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并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以下是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