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性大。
(三)缺基地——“在哪练”的问题。在西部四川很多县级公安机关虽然建立了专门训练场地,但地震之后成为危房,无法使用,“在哪练”成为当务之急。即使有训练基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也因“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两项工作跟不上,严重影响参训民警饮食、休息和健康,影响参训民警的训练积极性。试想一下,县级公安机关建立培训基地相当于办培训学校,由于经费保障问题,成立常设性的后勤服务团队不大可能,但是临时拼凑的班子又无服务质量保证,更不说培训学校的日常管理、日常维护和其他运转。没有基本的服务,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可享而知。
(四)缺时间——“什么时间练、练多长时间”的问题。西部公安机关警力普遍短缺紧张,特别是县级公安机关中心工作和临时性勤务太多,基层疲于应付,按照要求,除了岗位练兵,其他训练特别是“战训合一,轮训轮值”要集中,集中却抽不出时间和警力,“什么时间练、能练多长时间”的问题没有保证。
话还得说回来,不管是专业警察学院的培养,还是基层公安机关的“三个必训”制度,多年来,虽然我们进行了尝试、探索和改新,但教育训练工作并没有真正贴近实战,并没有真正从培训体制、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授方法等环节进行系统改革,我们的警察培养模式并没有从骨子里改变:
革命化的教育、统一化训练、格式化操作、程式化培养,民警教育训练工作还在逐步走入形式化、应付型的“死胡同”。
站队列、练敬礼、学文件、踢正步已经成为基层练兵的“四步曲”,甚至采取“台帐练兵”、“资料练兵”的办法,完成任务,应付检查。
即便一些公安机关按照要求落实了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由于没有从实战出发,没有结合实战,理念陈旧,方法单调,教育训练的结果只能是劳师动众,劳民伤财,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基层一线执法值勤民警在工作中,不是缺乏相应的警务技能,而是普遍缺乏“三大理念”:
(一)缺乏自我保护理念。对警察自身来说,“以人为本”首先应该是“保护自己才能有效的消灭敌人”的安全理念,这种理念应该是专业培训的最重要课程,应该教化成为民警的一种职业化自觉行动。可是,基层一线很多民警在处置警情的过程中,潜意识的把一切需要处置的情况都作为“内部矛盾”对待和解决,首先想到的是“调解”和“服务”。压根就没有警惕性,压根就没有预见到对象的敌对、凶残,一律温和处理、随意对待。结果,令人痛心。
(二)缺乏战术理念。由于“特权思想”的残余思想影响、“英雄主义”传统教育、“空手夺白刃”的对抗方法,以及形而上学的培训模式,所以,即使学习了,民警也很难结合和运用到实战中。特别是临战的压力状态下,普通民警更是把“战术三宝”(距离、掩体、武力戒备)忘记到九霄云外,很难把平时训练的技术动作做出来,随随便便、大大咧咧,凭着自己的热血之躯就冲上去。结果,同样令人痛心。
(三)缺乏使用武力理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