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回答。3、谈话:想一想,你认为摆的快慢与摆的轻重有关,你打算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你认为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你又打算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4、学生分组实验 5、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汇报结果 7、小结:摆的快慢与摆的轻重无关,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摆长越长,摆得越慢,摆长越短,摆得越快。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多媒体: 2、讨论:小军家有个大摆钟,发现它每天都走得慢,怎样调节? 3、学生汇报 四、能力反馈 1、谈话:大家知道摆钟是怎样发明的吗? 2、讲述:科学家伽俐略的故事 3、小结:摆的秘密 五、布置作业 利用所学知识发明一个摆动计时器。 <<工作动态分析>>吕跃春老师小学教师的文章《摆的研究》教学设计。 寒江雪:。(全日制学校) 首次翻开《布衣元帅》这篇课文,发现它的结构比较独特,第一段总的概括徐向前元帅的一生朴实无华的品质,下文分三个部分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功高盖世的徐帅却过着比普通人还普通的生活。 故事学生是接触最多的,也是他们最乐意看的,因此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想老师不用多讲学生定能很好的掌握,课堂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徐帅的一生朴实无华的本色。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强调了字形易错的几个生字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学生居然能简单的概括出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可见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的重、难点就转为对课文中心思想的体会了。该怎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他们的疑难处予以点拨,我想是最理想的方法了。 于是,在学生讲述三个故事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自读课文并提出心中的疑问。十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纷纷举手,“‘路是自己走出来’和‘铺路’为什么带上双引号?那又表示什么呢?”“徐帅作为一个功高盖世的元帅,家里铺块地毯并不过分,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给了三座门招待所?”“平时我们写作文都是谁说,后面写出所说的人的语言,而这里为什么是‘他们会买的。’秘书说?”……多么值得思考的问题呀,这些不就是我想要提的吗?我想这些问题从孩子们口中提出比我一板一眼地提问让他们回答更深入人心。此刻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已经有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学习同伴就是最好的老师了。于是学生站起来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和‘铺路’是徐帅的话,这里的双引号表示的是引用。”有的说“徐帅把自己家的地毯送给三座门招待所,是想为招待所省钱”……“难怪秘书一听徐帅说三座门招待所缺块地毯哩,他就已经料到什么?”我因势利导,紧追着问。“秘书早就料到徐帅打算把自己家的地毯送过去了。”学生好象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抢过话茬。我暗自发笑,心想五年的相处总算有点心有灵犀了。“所以秘书还没等徐帅说完就紧接着解释道他们会买的,他希望徐帅不要将地毯送给招待所,因此所说的人的语言放在前面了。”孩子茅塞顿开。我即刻引导“从这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徐帅是个直爽的人”“我觉得徐帅一心只想着国家”……学生灵动的话语中一个从不居功自傲、为国家精打细算的元帅赫然屹立,随后让学生自由地用自己的声音读出对徐帅的敬佩之情。 整堂课就在生生的互问互答和老师的适当引导中进行着,学生学得不亦快乐乎?老师教得不亦轻松乎?由此可见,老师应该适当地学会“偷懒”!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主角就是学生!
【教育资料】寒江雪。 佚名:走进生活,让学生喜欢作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