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主要是从阅读感悟方面入手的,在此基础上,我还将一些说话写话的方法贯穿其中。
低年级阅读课的一个重点就是阅读。阅读课必须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现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过程,让孩子又不会读到会读,从读不好到读好。
在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环节中,我由蚂蚁和蝈蝈得到的不同结果入手,反向反映它们不同的行为过程。在分析蚂蚁和蝈蝈的活动时,我抓住了两个关键词“满头大汗”和“自由自在”。但是,抓住词语后,我没有运用好阅读方法,虽然也让学生读了几次,但由于指导不是很到位,学生读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理解词语时,应该运用做动作或是看图、放音乐、联系生活等方法来指导阅读。如果在读课文时,加入看图说话或是表演读的环节使孩子进入课文情境边读边想应该能更好的体会课文内容。
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按顺序说话写作的能力应从小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概括故事内容的环节。自读课文结束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激发孩子总结的兴趣“这个小故事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孩子们说的很带劲,不过大多缺乏顺序性,这时,方法的提出就很重要了。我用课件出示了几个要点“谁、做了什么事、最后的结果怎样。”在教学中,我却忽视了学生的练习巩固,应该在方法提出之后及时的跟上口头训练并布置写作练习加以巩固。
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是十分有用的。真正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讨论、再实践。适合孩子的课堂一定是从细节入手,针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创设的教学环境。以此为目标,我的教育之路用屈原的一句话来形容不知是否合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