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海中永生》记叙了伟人邓小平的不朽功绩,表达了人民对伟人深深的怀念和悲痛之情。然而邓小平同志逝世时,学生尚未出生,对当时的情景知之甚少,学生对于课文中人们的怀念和悲痛之情还难以理解。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我以“情”为主线贯穿始终组织教学。
一、用“情”渲染
为了触动学生,同时也尽可能让学生了解邓小平对中国、对世界作出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热爱伟人的情感,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理解人民希望他可以在大海永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我声情并茂的讲述了伟人的主要事迹,当学生明白“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巨大改变、“一国两制”对于收复失地作出的贡献时,我适时穿插:就是这样一个为国奉献的人,却不想在死后浪费国家的财力守护自己的遗体,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大海,并强烈要求将自己的眼角膜、有用的器官捐献给医学事业以供研究。这样,激起了学生对伟人的崇敬,为课堂教学时的表达打下厚实的基础。 二、用“情”表达 1、入“情”诵读。 通过指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把伟人离去时人们悲痛不舍的心情突出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领悟。如第一自然段的“低低地、缓缓地、伟人、最后一个”;第二自然段的“呜咽、痛悼”以及后面的“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等,都是字字千钧,情境尽现,只有通过满腔深情的朗读方能展示文章的气势和抒发人们的深情,才能充分表达对伟人邓小平的永远怀念之情。 2、忘“情”想象。
为了积极创设情境,我制作多媒体课件,再现“骨灰撒大海”的情景,通过充满深情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想象大海在“呜咽”、在“痛悼”,想象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送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想象伟人所到之处人们在说些什么,想象“鲜花送伟人”的悲壮,想象邓小平爷爷在大海中得到了“永生”……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感受“永生”的深远境界。 3、传“情”说话。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