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我们班的教室搬到了四楼的一个新教室里。整理教室的时候我们搬回了五年级时养的花。两个月的假期里,一些没来得及被带回家的花早已枯萎。面对这些枯萎的花朵,我很懊恼当时忘了给它们安排好,但孩子们对此却没有太多的感触。我想,这种“没感觉”更多来源于没有亲力亲为,真正去体会栽种的过程,对这些植物缺乏一种责任心。 于是我决定不再让孩子们从家带长好的花,而是领着孩子们把枯死的花苗都挖掉,留下花盆和泥土,号召孩子们自己从家里带花种来栽种。这项决定一经下达,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从埋下种子的那一刻起,孩子们就表现出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热情。每天来学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自己的花是否发芽。当嫩芽破土而出时,生怕它受一点点刺激和伤害,忙不停地浇水,晒太阳。当那些小植物有一点点变化的时候,总是会迫不及待地告诉老师和同学……这期间曾经发生过一颗已经出土的小苗被某位同学拔掉的惨剧。我在班上斥责了这种行为,而同学们的愤怒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在那一周的日记中,班上有一大半的同学写到了这件事,在日记中表达着自己的惋惜和对那位同学的愤慨。想必那位同学也感受到了来自同学们的压力,自此以后班上的花苗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经过这次的事情,孩子们比以往更加细心地去呵护这些花苗,生怕它们再受一点伤害。 这是发生在六年级开始之初班级里的小事。从这件小事中却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老师在做一件事情时候的出发点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只是为了美化教室,的确可以直接从家里搬来几盆现成的花朵。但硬性的规定和要求可能都无法真正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而将美化教室的出发点更进一步延伸,提高到不仅美化教室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耐心、责任心的出发点上,让他们动手亲自去栽种就比从家里带来现成的花朵要好得多。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加自愿和自发的去照顾这些花草。在班级管理中,也的确需要考虑的更深一些,更远一些,可能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