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己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师小结:看来这个自然数“1”真神奇!让我们好好记住它,待会儿我们还要研究它。 [评析:通过课前渗透为后面学习理解单位“1”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境设难,揭示课题。 1、游戏:用掌声表示得数。 (1)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 (2)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 (3)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 (4)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 前三个问题学生能很整齐地拍掌回答,被第四个问题难住了,不知道怎么拍。 教师适时引出:分数(板书) 2、 教师简单介绍分数。 3、 师:你能介绍一下已学过的分数知识吗?关于分数你还想知什么? 4、 揭题:大家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是要了解这些,必须先了解什么 叫分数,也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用游戏形式揭示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提问“关于分数还想知道什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合作探究,建构新知。 1、按要求试一试: 道具:一捆小棒(12根)、一张圆形纸片、一张正方形纸片、1米长的线段图、一幅有8个三角形组成的韦恩图和一张报告单。 方法:同桌合作,用提供的道具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 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分数, (附报告单: 我把圆形纸片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叫做 我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叫做 。 我把1米长的线段图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叫做 。 我把一捆小棒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叫做 。 我把一幅三角形图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叫做 。 学生按要求开展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注意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的分数,以备后面交流。) 2、交流反馈: 有选择性地让学生用实物投影演示并讲解。 师板书: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叫 。 3、比较归纳: (1)刚才在“试一试”中,哪些做法是相同的?哪些做法是不同的?(同桌可讨论)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强调并在板书下圈点) 不同点: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份数也不同。(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教师板书:若干份、一份或几份。) (2)师生共同将刚才分的东西分类。(多媒体出示) 一个圆形纸片、一个正方形纸片(一个物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