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日制学校)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自由地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把圆片对折了一下,发现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把圆片平均分成了两个半圆。 师:同意吗? (学生都点头表示同意。这时有一位学生站了起来。) 生:我不光发现了这条折痕可以把圆片分成两等份,而且我还发现他是圆片中最长的一条折痕。 师:是这样的吗?你们认为呢? (大多数同学面露疑惑,只有几人表示赞同。) 师:你们想不想通过自己动手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生:想! (学生分小组,边折,边量,边讨论。) 师:你们是否同意他的发现? (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但有一个学习小组意见不一致,他们推选一名学生做代表。) 生:经过我们小组研究,我们不完全同意他的意见。我们按照不同的方式折圆,通过测量比较,确实也发现了对折后所得到的折痕是圆片中最长的折痕,但同时我们还发现它不止一条,而是有很多条跟它一样是最长的。 生:对!对!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学生兴奋地附议着) 生:我还有补充。这些长度一样的折痕,方向不一样,是四面八方的,而且他们都交于一点。 (这一发现也马上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同。) 师:同学们手中的圆片大小不一,可这出来的这些最长的折痕线段,却都交于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面面相觑。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 生:我猜这个交点可能是圆的中心点。 师:为什么呢? 生:……(摇头,沉默了一会儿)老师,能让我用尺子量一量吗? 师:当然可以!你们想不想量一量,验证一下他的猜想呢? 生:想! (学生或独立探索,或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 生:通过动手测量,我发现这个交点就是圆的中心点。因为由它到圆边上的距离处处相等。 师:是这样的吗? (同学们都表示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生:除此之外,我还发现圆的这个中心点把每条最长的折痕线段都平均分成了两条长度相等的短线段,而且所有的这些短线段都一样长。 (这一发现也立即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赞同。) 反思: 1、教师的“无为”成就了学生的“有为” 整个过程中,教师语言很少,教师曾雄霸课堂的“主角”地位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个性张扬,地位凸现。当学生从现象中生发出难解的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问题又“妙传”给了学生,由学生自主地经历解决问题的探寻过程,品味着探索着“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丰富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学生俨然已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角”;自主地发现、质疑、探究、释疑、自主地猜想、验证。整个过程只见学生或折叠测量、或比较观察、或独立探索、或合作交流、或由现象大胆猜想、或依据操作据理力争……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灵光闪现,灵感在交流中碰撞迸发。然而,如果没有教者的“无为”隐退,又何来学生的“有为”展示呢? 2、教师精于“助攻”,让学生浸染数学思想 当有一名学生发现直径“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现象时,教师并没有急于作出评价,而是以此为契机,作出了一个漂亮的“助攻”提出问题“同学们手中的圆片大小不一,可折出来的最长的折痕线段都相交于一点,这是为什么呢?”由个别推及一般,由现象质疑,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发展。它不仅仅是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在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过程中,濡染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更切身地体验到作为发现者的成功感、满足感与幸福感。尽管这样多花了一些时间,但其价值是直接“告诉”所远远无法企及的。 3、“小组合作”不是教师个人意愿,而是学生的自主需求 最近一两年,“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被大力宣扬,甚至成为“评优课”、“公开课”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以至于不少课堂上合作交流不断,不论问题难易、学生意愿,一律“小组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多是高耗低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处理好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种学习方式各有自己的优势,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发现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用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里,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要求或暗示学生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而是满足学生的自主需求。这也是符合新课标关于“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的要求。 当然,学生能否真正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帮助。我想,这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落实到平常的“家常课”中。 【教育资料】作者。 文中:。(全日制学校)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中心(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关键词:反思 课堂提问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我翻阅了大量的优秀教案,并观看了许多优秀教师上的示范课,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主导来控制着的。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什么没有强烈的提问意识呢?是他们没有疑难需要教师帮助,还是有其他阻碍提问的因素?我在学校进行调查,找出的原因如下:1、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差;2、教师不鼓励学生提问题;3、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提问,怕被同学们看不起,等等。这其中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中心(教学主体)的问题。我发现,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名教师,问题是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的,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答老师。
我们成天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为什么不让学生去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问,老师答呢?课堂提问双方为什么不能倒换一个位置呢?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学积习甚深,在课堂提问上已是“病入膏肓”了。
首先,“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已把问题想得很细,一个一个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又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谁去发现问题已由教师包办了。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重大问题已由教师提出并解决了。
其次,“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操作中驾轻就熟,甚至很多教师玩得炉火纯青,学生的思维已被训练得出了定势:问题不是都装在老师的头脑里了吗?老师自然要向我们讲明白的,毋需再费心思。没有探究意识也就养不成探究习惯,时间长了,学生自然缺失了问题意识。
第三,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老师亦步亦趋,毫无生发开来的胆量,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其实不作任何“纠缠”。有的老师却满心厌烦,说学生问题离奇、与教学无关,并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得学生胆战心惊,以后谁还敢再“胡扯”?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转变呢?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所提的老师看来幼稚时,也许是学生灵感乍现,老师要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问题让老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由有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这样课堂气氛会空前浓厚,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第三,注重教法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研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题意、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学法、评价效果;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辩论、纠正别人错误的独立性;求同存异,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探索新途径、新视角的创造性。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是应该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 【教育资料】文中。 王斌教者周铁小学教育者:Unit 7 where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3B第七单元Where?第三教时。 二、教学目标: 1、(1)复习字母Aa-Nn。 (2)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游一游、猜一猜、唱一唱、演一演等活动,使学生熟练运用Where is she (he,it)?极其回答。 (3)能正确区分并掌握短语on…和in…。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挖掘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使其快乐地、成功地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本课各种形式的活动,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where这一句型。 2、能正确、快速认读字母,能正确区分in和on。 四、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 本课教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年龄都在9到10岁之间,此年龄段的学生爱玩、好动,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易持久,且无意注意占优势,但他们也具有模仿力强,表现欲强的特点。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有很大的好奇心,也有想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他们没有学习英语的经验。就语言本身来说,它也是较为单调、粗燥的。如果在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还采用“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的话,肯定不能适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本课我利用CAI课件设计了到迪士尼乐园时遇到了六个魔盒的情景,采用任务型的活动模式,开展有层次的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教学过程: T:Hello,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S:Fine,thank you.And you? T:I’m fine,too.Today is sunny,let’s go to Disney Town . S:Great! T:Let’s go.There are six magic boxes.Let’s open the boxes and touch magic English. (评析:良好的学习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带学生到迪士尼乐园去游玩时遇到六个魔盒的情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段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了神奇英语的境界中,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Box1. Letters.(字母) T:Box1 is very nice.Who can open it?(学生们都争着想上来打开魔盒,领略神气英语的魅力。) Then ask one student to open it. 1. Read the letters quickly.(快速认读字母) Ss read together. (评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个移动的字母,字母魔术般的变化和出神入化的交互性,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很好的巩固了字母。) 2.Read and compare.(读一读,比一比) BD CG IJ EF il ah mn bd First read these letters by yourself,then read one group by one group. (评析:利用多媒体显示字形或读音相近的字母,让学生进行辨别,加深印象。) 3.Play a game. Where is “L”、“M”、“N”? 规则:找一个学生戴好头饰,背向学生,老师把L藏好,其他学生问Where is “L”?当这个学生寻找的路线错误时,把声音抬高,如果路线正确,则把声音压低,直到找到为止,并用It’s in/on the …来回答。 T:Oh,you’re all very good.L,M,N are very happy.So they will send you three sentences. L is for life .Life is short and time is swift.(人生短暂,光阴似箭。) M is for money .Money could not huy happiness.(金钱买不到幸福。) N is for nothing.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评析:利用多媒体出示这三句名言警句,伴着优美的音乐,听着优美纯正的朗读,启迪了心智,陶冶了情操。) Box2. Look,say and guess.(看看,说说,猜猜) 1.Show the pupils some pictures,then ask and answer. 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dining-room /bedroom/study.(One group ask and one group answer) Who is the boy?He’s Mike.(T-S) Where is Mike?He’s in the dining-room/bedroom/study.(Discuss in groups) (评析:通过电脑呈现直观、形象的居室图片后,让学生猜一猜人物在那里,然后请学生点击电脑,确认他或她到底在哪里,学生们争大眼睛,都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兴趣很浓。) 2.Sing a song. Where is Mike? Where is Mike?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He’s in the study. He’s in the study, I think,I think. (评析:小学生对唱歌非常感兴趣,而唱歌也能培养孩子的语感,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的音乐,自编歌词,在师生、生生对唱中,孩子们轻松地巩固了句型。) Using the same way to practise ( a kitchen/a bathroom/a sitting-room, Helen, in the kitchen). Box3.Hide and seek.(藏一藏,找一找) 1.Modle: T:Look,this is my purse.It’s nice,I think.Do you think so ? S:Yes. T:Close your eyes.I’ll hide it .(Then hide) Ok, open your eyes.Where is my purse? S1:It’s in the desk. T:I’m sorry. You’re wrong . S2:It’s on the chair. T:Yes,you’re right.You can get a gift. (Do this game in groups.) (评析:游戏竟赛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记乐学,通过打开盒子,学生看到屏幕上Hide and Seek后,学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了,大大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把记忆句型当成了一件乐事。) 2.Let’s chant. Where’s my book? In the desk . Where’s your pear? On the table . Where’s her peach?In the basket. Where’s his coat? On the bed. Where,where,where, In and on. (评析:Chant韵律优美且琅琅上口,利用电教媒体呈现歌词、图片,并配上一段轻快的爵士乐,学生们边击掌边说唱,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节了疲劳,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了记忆。) Box4.Do a survey.(调查报告) T:Frist let’s do something to prepare for it. 1.Listen and do. 1).Put your hands on the desk.. Put your hands in the desk. Put your hands on the chair. 2).Put your pencil in the pencil-box. Put your pencil-box on the book . Put your book in the bag. 2.Think,talk and stick. 每一个小组都有两个盒子,首先由小组长带领复习盒子里的物品,然后每人从两个盒子中任选一样,边说Put the …in/on the ….边用胶水粘好。 2. Do a survey. T: Leader take out this paper,and ask your partners “Where is the egg?”S1 answer “It’s on the table.”Then draw “√”,ask one by one. peach egg dog watch key pencil On the desk. In the desk. On the box. In the box. On the table. √ On the bed. On the chair. In the basket.
(评析:通过程序的交互,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Box5. Let’s act.(演一演) Show the pupils three scences,let them act the dialogues. Scence1:David wants to go to the zoo with his friend,but he can’t his coat. Scence2:Nancy is an English girl. She’s from London.She wants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 children. Scence3:The boys want to play football,but they can’t find Mike.Then they ask Helen. Every group can choose one scence and pracise in group,then act out. (评析: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使用于人际交往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语境,从分发挥电教媒体优势,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创设模拟情境,学生身临起境,触景生情,在角色中运用的语言更为生动形象,学生在合作中拓展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Box6. Keep your eyes open.(开阔视野) Show the pupils four pictures (the Great Wall, Westlake, Big Ben, the Statue of Liberty),let them know more by asking the partners or teachers. (评析:运用多媒体播放美妙的乐曲,将各地美丽的风光展示给孩子们欣赏,使孩子们边操练句型边得到美的享受,在愉快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孩子们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了形象思维,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也学会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T:Ok,boys and girls.I think English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Do you think so? S:Yes. T:So you should keep your eyes open and try to learn more everywhere and everyway.So do the teachers.At last I will send you one sentence:Learn and review English from time to time.(学而时习之。)Oh,time is limited,it’s time to say “goodbye”.Goodbye,boys and girls. S:Goodbye,Miss Wang. (评析:课之尾,老师在和谐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交谈如何学好英语,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总评:这节课突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主导思想,没有用枯燥的语言来教授英语,而是通过读一读、比一比、游一游、猜一猜、唱一唱、演一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通过教师的主动牵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体现兴趣、学趣、情趣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乐感、美感、动感全融于英语教学之中。本课课堂设计具有创造性,导入自然,难点突出,双边活动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 <<工作动态分析>>王斌教者周铁小学教育者的文章Unit 7 where教学设计与评析。 小学老师小学教师:有效讨论 思维碰撞 绽放精彩。有效讨论 思维碰撞 绽放精彩 ——合作,应展现一个完美的过程 宜兴市新芳小学 冯国华 【案例】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写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走的有关句子。 生:学生自由圈划。(教师巡视,了解学情。2分钟) 师:同学们要找到这些句子,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书要读得仔细,并且一边读一边用小脑袋想。刚才我巡视了一下,有的同学找到了一处,有的同学找到了两处,有的同学找到了三处。同学们,下面就这个问题同桌展开讨论。怎么讨论呢?听清要求:第一,把你找到的句子讲给同桌听,同桌找到的句子讲给你听。如果两个人找的完全一样,说明是你们英雄,英雄所见略同。但要讲讲理由,说说你为什么找这句,同桌为什么找这句,恐怕你们的理由不同。第二,如果你找到的,同桌没有找到,同桌找到的,你没有找到,互相请教,问清理由。看看哪一组找得准,找得全。 生:学生同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分钟) 师:刚才是同桌讨论的,现在是全班讨论。你们这一组找到了哪些地方?你讲的时候,不仅要代表你的观点,而且要代表你同桌的观点。 生1: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生2: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兰堂走,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生3: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 师: 文中写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句子我们通过自学、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已经解决了,但是,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而不是只拣儿童少处行呢?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用笔作记号,用关键的词记下来。 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请你们前后四个人作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冰心奶奶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讨论时,小组内每一个人都要发表意见,选一个记录员,把每个人的意见记录下来,记得时候记关键词。讨论完后,选一个代表作为小组的发言人。每组讲了以后,我要给每组打分。 生:自由讨论,教师参与指导。7分钟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挑儿童多的地方走呢?请你们这一组的发言人先讲。 生A组1:“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座无隙地。”这句告诉我们儿童有发现的眼睛,他们能找到春天,儿童多的地方就有春天,所以冰心奶奶就拣儿童多的地方走。 师:这是第一点原因,第二呢? 生A组1:“朋友,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里直接告诉我们儿童所在之处,肯定会有春天。 师:这是这组的2点原因,可以给这组打多少分 ? 生B组1:我觉得能打80分,我们组觉得有三点原因。第一,儿童多的地方就能找到春天。 生B组1:第二,孩子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海棠花开得特别旺,特别美。 生B组1:第三,跟着儿童走,十分有趣。 师:这是你们学习小组的三点原因,98分,还有其他组有什么更新的发现吗? 生C组1:儿童是朝气蓬勃的,儿童是小天使。从“女孩子,男孩子,带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的,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可以看出。 师:我把你们这样好的体会要板书下来。(儿童是朝气蓬勃的) 生D组1:我要补充的,“……从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一群的小天使”冰心把儿童比作小天使,因为天使是神圣的,聪明的,可爱的,有趣的。 生E组1:我体会到儿童是春天的使者。 师:多美的语言呀,孙老师一定要把你的感悟写下来,(是春天的使者) 生F组1:冰心奶奶喜爱儿童。 师:把儿童比作天使,因为天使是可爱的,天使是春天的使者,冰心奶奶爱儿童。把这样的感受含在你的朗读中表达出来。 生G组1:“春光,竟会这样的烂漫,……”表面写春光饱满、烂漫,暗喻孩子们像春光,也是这样饱满、烂漫。 …………………… 赏析: 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见的手段。特别是课改的今天,呼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背景下,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热点。然而,好多教师认识上都存在误区,认为两个或四个人围聚在一起就是讨论,就是合作,就是互动。 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学生的个体学习和独立思考。《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冰心奶奶是如何拣儿童多处行的,为何拣儿童多处行的。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在合作讨论这两个问题前,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文本,圈圈划划,形成学生自己对文本的个体化的思考、理解和感悟。如果学生没有充分地接触文本,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合作的结果是肤浅的,表面的,无效的,流于形式的。 合作学习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心智水平有异,要关注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合作,当合作时甲生与乙生的结果一致时,不是英雄所见略同,就此形成结论,应是深入探讨,问清缘由,求同存异。四人一小组,教者合作的要求很清楚,让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到合作学习实践中,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必须个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让思维碰撞,并做必要的记录,记下关键词,将各自个体化的见解整合形成小组共同的意见,然后选好小组代表发言。合作讨论要充分,教者给予了充分的时间,教师没有做旁观者,而是学生合作学习时的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指导者。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情,考虑或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思路。 小组合作后进行集体交流时,应该是组与组的交流。呈现在课堂上的回答应该时小组合作的结果,注意让A组的发言人充分讲完所有观点之后以后,再倾听其他组的代表发言或补充发言。让组与组的交流碰撞出美丽的火花,使得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全面。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1+1>2或1+1+1+1>4的道理。 我们常常见到的小组合作,没有精心组织,只是表面热热闹闹,优生在演说,差生当听众,整个合作只是为优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没能体现集体智慧的力量,没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效益没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感受到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必须平等参与,积极互助,人人有责地进行合作学习。 <<工作动态分析>>小学老师小学教师的文章有效讨论 思维碰撞 绽放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