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红:。(全日制学校) 一、案例描述 今天,市级活动优质课在荣成一小学举行。课前15分钟,我到所教班级熟悉学生。当我脸含微笑跨入讲台的一瞬间,孩子们好奇地瞪大眼睛。我依然是一脸微笑,“同学们,今天我要和大家上一堂活动课,大家高兴吗?”“高兴!”教室里异口同声。“这节课,需要小组合作完成一些活动,我要选拔一些优秀的小组长。谁觉得自己优秀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们面面相觑,好的同学的手在一伸一放,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鼓舞着他们说:“你觉得自己行,老师就认为你行。快点举起你那自信的小手!”此时教室里只听一些同学在喊可能平日里表现不错的同学的名字。这时我发现在边缘的角落里,一个男孩的手举得特高。于是我快步走到他面前,“你真勇敢!这组的组长你来当。”我顺势拨拉了他周围的一些学生为一组。这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的哈哈大笑,有的直言不讳:“他也能当组长!”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明白了——这是一个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学生。再看看那位同学在同学们的嘲笑和讽刺中羞红了脸,他正承受着自尊受损的煎 熬!我马上拍拍手示意同学们坐好,故做夸张地说:“同学们,今天是我教学以来最兴奋的一天,因为我发现了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他知道该如何在陌生的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我欣赏他,也相信他今天能带领他组成员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室里没有一点儿声音,有的甚至可能在为自己的不大胆而后悔。我瞟了瞟刚才受歧视的那位同学,他的小脸因激动而通红。我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接着我又在班级发动了一番,“课堂上积极举手,怎么想就怎么说,大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学生们一个个小脸涨得通红。 在拉学生进电教室的途中,那位小男孩特意跑到我面前,羞涩地问:“老师,课堂上能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脱口而出:“当然能了。”接着我又不忘鼓励一句,“老师看你精彩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他禁不住“哇噻”一声,喜形于色。 课堂上,他那自信的小手举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在小组合作创设金点子时,他们小组的点子不但多,而且非常有创意。我的表扬语言毫不吝啬地一次次地推向他组,他自豪,他组的成员有时也不由自主地把佩服的眼光抛向组长。整堂课师生都陶醉在喜悦、快乐中。 临下课时,我让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同学们都围绕着本节课内容谈所得,这时那位同学的小手又举了起来,不是那么兴奋,我忙让他说。“老师,您还来给我们上课吗?”出乎意料的回答,赢得了教室里听课的老师一片笑声。这笑声意味着孩子的纯真无邪,也包含了对我这堂课的认同。但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鼻子不禁有点酸,但坚定地对他说:“你这么优秀,老师一定会记住你的!老师希望你每节课都这样,下次老师来上课还选你当组长。”他明亮的眸子里闪烁着激动的光。我送了他一轮明月。 那次优质课评选结束后,我内心深处做了深刻的反思: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究竟该怎样做?想法也许稚嫩,但发自肺腑: 1、尊重相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圣洁的人,应该体味他们幼小的心灵,扶持他们脆弱的自尊,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人格。“肉体的创伤是看得见的,也是可以愈合的,而心理上的创伤是看不见的,留下的阴影是很难抹去的。”假如无视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一方面辛辛苦苦灌输给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毫无顾忌地贬低和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样,又怎能唤起孩子们对教师发自内心的敬重?我们又怎能要求一个自尊麻木的孩子去自律?对于个性不良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正确引导,避免学生产生被遗弃感和自卑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选择权、教学活动创新权;课堂学习活动的交流、探讨权,让学生充分体验课堂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2、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真诚的鼓励,委婉的批评,真诚的微笑。我们的教育要以发展的观点、长远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来评价学生,而不能“以小看大”,更不能讽刺、挖苦那些不起眼的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坚信:“学生没有‘优’与‘劣’之分,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只要平等对待学生,正确评价学生,坚持人展其才,人扬其长,那么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人材。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引导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应以宽容态度、体贴的话语,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新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宽容一点,理解一点,平等一点,允许多样化存在一点。愿我们每位教师要容生之短,待生有情,助生成功,激生追求,促生参与,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爱。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会出现蓬勃生机,我们的课堂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现在每每想起“老师,您还来给我们上课吗”,内心都会升腾一种自豪,一种为人师表的崇高荣誉感。 二、案例启示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人类爱的海洋中,师爱是一种高层次的、无私的、高尚的、圣洁的情感。她的存在与表现都直接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进行,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本)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只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意图。为此,教师应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良品质,精心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把自己对他们的期待融化于对他们的爱之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也会从教师的行为中感到教师那颗慈母般的心,体验到人间情感的温暖,从而引起共鸣。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教师的关爱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生活困难的帮助上,更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心上。我们需要以宽厚的爱心,去接受学生心灵的倾诉与情感的流露,努力为学生营造表露心迹的环境,允许他们表露自己的快乐与忧愁,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允许他们表现自己的的骄傲和遗憾,并恰如其分地予以引导,对他们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心灵润泽,与之进行心灵的远程航行,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让自己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引导他们在感受与体验中体会成功、发现不足、正视缺点。以适当的肯定与关爱,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挫折与困难。 【教育资料】李泽红。 作者:。(全日制学校)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当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己感觉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以读为本,课堂上充满了朗朗书声。
一、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二、以读悟情。 读出感情是朗读要求中的难点,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在朗读指导中,我不拿自已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体会读。例如在学习《[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