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他们的学生那么勇敢、那么自信、那么活跃,我们也在说要放手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呀,课上也把时间留给学生呀,而我们的学生怎么难有那种表现呢?追其原因,我们的课改还多停留在老师该怎么授课上,并未真正关心学生的心理,学生的潜能并未真正开发和发挥出来,学生的心灵还处在束缚之中,还未放得开,不敢表现,不会表现,我们的学生还没达到训练有素的程度。
可见只单纯针对教师和课堂的改革是难见成效的,而应集全校之力,系统打造。通过各种活动、培训,让全校老师的教学思想得到蜕变,师生束缚已久心灵得到解放,熔铸成共同的信念,系统科学的设计和管理,放飞师生心灵,开放课堂,开心教与学,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自主高效的课堂,成就学生,成就老师,成就学校。
一、 价值引领,熔铸信念。
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价值的引领。一所学校有没有凝聚力关键在于有没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共同的教育价值观铸成了从校长到教职工的共同信念,即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对教育的价值判断,是对学校使命的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最终演绎成全校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方略、办学追求、培养目标等等,在教育和管理实践中形成学校文化,成为集体默认的信念,使全校师生具有共同的教育理想、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学校和老师实现教育理想最主要的途径,更需要价值引领。任何教学改革,最终都是学校文化的梳理、传承、重建,都是学校师生价值观的碰撞、内化、重塑。
课改仅靠少数老师自觉自愿的尝试是难成气候的,也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土地承包责任制没有党和国家的认可与全面实施,能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吗?同样,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学校强有力的推进和管理,能普遍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要大面积推行课改,阻力是很大的。问题是学校领导集体和教师们认可课改没有,没有共同的认识,也就没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何以形成合力,共谋改革?要课改,必须通过专题研讨和各种各级会议,不断强化,统一认识,真正让全体师生明白为什么要课改、课改的价值在哪里,目标是什么,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着手,进行全面梳理,搞清我们究竟要培养出怎样的学生,怎么来评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确立适应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育理想,让老师发自内心地接受课改,增强课改的认同感,最终形成共同愿景。这样老师才会愿意、乐意去实践课改,在学校愿景的召唤中前行,而不是抵触、嘲笑,甚至反对。
学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讨论,更切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学可在课内、课外进行,讨论一般在课内进行,但一定要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学习。
怎样让学生既自主学习,又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呢?就必然要使用“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讨论、展示等活动。导学案中应要求学生整理本课的知识、方法,提出的问题,还要能解决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不超过3个题),对课内要讨论的问题(最多3个)有所思考。
二、系统设计,制定规范。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要让老师真正接受课改,还得拿出让人信服的课堂教学形式和管理模式来,这就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设计,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制定规范,可操作可检验。
首先要解决谁来领导、谁来研发、谁来实施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阻力和压力是很大的,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与管理,难以推动,必须抽调教科、教务、德育等部门精干力量,成立课改领导机构、研发机构和实施系统,各部门强强联手,统一协调,紧密配合,整体设计。三大机构要一起研究设计以下项目:
1. 确定课改目标,明确我们理想中的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
课改的目标应该是建立自主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自主高效的课堂应该学导结合,张弛有度,宽松愉悦。“学”指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自主是前提,导学是保证,高效是目的。
2. 确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