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小月:。(全日制学校) 《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已经上过好几遍了,对教材非常熟悉。那天上午第2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三段。我先是很顺利地完成了第4自然段的教学任务,接着教学5—6自然段。我布置学生每人参照作业本上的示意图画出詹天佑采用的两种开凿隧道的方法和设计的一条“人”字形线路的简单示意图及线路图,并模仿导游介绍给大家听。当我指名朱豪杰同学上台出示和介绍完毕后,我满意地表扬了他画得形象逼真,连火车头也画上去了,而且介绍的非常生动。可是,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董斌同学举手发言提出了异议,他说:“照这么说有一个火车头要倒着开,那么火车头怎么可以倒着呢?”接着,陆敏益同学也扯着嗓子说:“这样火车头的传动装置要改换过来才可以开动,怎么改呢?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时,同学们也用迷惑不解的眼光注视着我,有的窃窃私语来。顿时,我茫然了,不知怎样向学生解释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因为出现这样的情景是我在课前所意想不到的。稍停片刻,我终于想起了汽车和我家乡的小火车也能倒开。于是,我大声地用这些例子加以证明詹天佑的设计方法的切实可行,直到学生回答说:“懂了!”为止。然而,我从同学们木然的表情和迟疑的声音中清楚地知道他们没有真正懂。这堂课就这样不了了之地结束了,但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这大概是习惯吧,我总是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可是,随着课堂教学新课程目标的实施,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教师上课时难免会碰到始料不及的问题。这给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除了教学经验,更多的来自教师自身的基本功(即扎实的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是我上完这堂课后越来越感受到的。这堂课上学生不知道火车能倒着开,这是很正常的。但作为教师的我只是简单地举例说明,没有运用物理原理来阐明这一复杂的科学道理。所以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如果我在课前了解一些有关火车传动装置方面的原理;如果我在当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如果能将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发动学生通过自己课外搜集资料,再讨论、解决问题,就不会出现这个失误了。这是我对这节课堂教学实践课的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和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成为勇于实践,不断反思,敢于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教师在付出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汲取”。要不断地“汲取”知识和能力的养分。这样,才会使教学之长河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源泉。
【教育资料】珍小月。 作者:。(全日制学校) 这篇识字课文是由12个象形字及12幅小图组成的,12个生字又分成了四类,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像。每个字都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教学时为了增加趣味,一开始我就和小朋友说,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边画画边认字,小朋友听到语文课还能和画画有关,一时都来了兴趣。首先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的嘴,有的小朋友说是嘴巴,有的说是口。我又在黑板上写了古时候的口字,告诉大家,古时候的人不会写我们现在这样的字,他们是把物体的形状画出来,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最后把口写在黑板上,学生说,口就像一张嘴巴。还有的小朋友就想到了这个字是象形字。 从这个小环节的安排想到的: 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说我们来用数学知识学语文,或者是说来画画、唱首歌等,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过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课程和课程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语文这门课程又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和别的课程相联系。比如在认识一到十的数字时,在巩固的时候我就做一个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把得数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比开火车或者指名读好多了。 【教育资料】作者。 庄夏娟 李一平老师新街小学教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探究。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本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最终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了解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毁灭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服务的。 3、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或难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注意力持久,同时,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他们在一种新的学习环境下,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因此多媒体条件下实施教学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建构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知之甚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好良好情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多媒体设计与创设 多媒体正逐渐成为学生崭新的学习工具,在多媒体辅助下学习拓展了学与教的空间,使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必然。本课设计集图、文、音、像等信息于一体,自行设计了一个《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课件。 在界面上,我将课文内容安排在主界面,通过对关键词、句设置各种超级链接,将信息多样化呈现,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获取各种与课文内容吻合的图文声像信息,或读、或听……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这样的环境真正体现出多媒体化。 在多媒体的结构上,我们设计了以下几大块: 名园概貌:概括地介绍圆明园的总体面貌。 名园风光:通过圆明园四十景,西洋建筑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至真至善的美。 名园浩劫:通过安排英法联军犯下滔天罪行的视频信息和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的记实图片,让学生在一种至丑至恶的情景中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一种极度激昂悲愤的情绪中,体会强盗们的贪婪、疯狂,真正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以上设计使学生能较快的把握课文结构与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创设情景,铺设好情感场境。通过圆明园毁灭的界面的欣赏,在沉重的音乐的刺激下,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强烈振动,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二、紧扣中心,升华主旨 多媒体点击出示中心句: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的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多媒体显示“不可估量”) 学生讨论回答,引出重点句,相应点击出示重点句 通过多媒体依次出示中心句、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让文本与朗读和视频展示同步。让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充分感知。(三个重点句的出示交互较强,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不分先后出示) 三、自主学习、探究,体验想象圆明园的辉煌 1、自主质疑: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多媒体显示重点词) 2、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3、学生个别交流。 4、重点理解“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①什么叫“瑰宝”、“精华”?(多媒体显示) ②为什么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读课文后生边说,师边出示多媒体课件了解当年的辉煌。 ③播放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 ④欣赏景观后生谈感受。 ⑤师激情总结,点击返回中心句界面,有感情朗读。 在质疑过程中,教师突出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现当年的辉煌,让学生从形象上感知到圆明园的辉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心,入情入景,深入人心,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热情。 四、激情引入圆明园的毁灭部分,多媒体放映“火烧圆明园”片段,感知侵略者的罪行。并在沉重的音乐声中相互谈感受。 提供的《火烧圆明园》的录象、故事、等资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贯通,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大范围的探究,不仅体会到强盗们的贪婪、疯狂,而且了解到“国弱则人欺"的历史原因,进而将内心的愤怒和伤痛发泄至极点。 五、多媒体出示圆明园残迹图,激情明理,提出殷切期望。 残迹图和沉重的音乐提醒学生不忘中国的耻辱,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的爱国热情。 本课的教学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突出读的训练。整节课,让学生在多形式、多次数的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领悟。 2、注意学法,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好的方法读文,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多形式交往中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合作学习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 <<工作动态分析>>庄夏娟 李一平老师新街小学教师的文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探究。 许玲老师张泽中学教师:动 手 做 网 页。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信息技术》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记住步骤而教,会造成学习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制作网页知识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制作网页的能力。 二、目的及重难点 教学目的: 1.学会应用Frontpage2000 建立空白网站,能够制作简单的网页 2.掌握Frontpage2000 基本编辑功能:文字、图片、水平线、背景等操作 3.制作网页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网站建立、简单页面制作、表格结构的使用 教学难点:网站路径的设置、页面内容的定位。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讲解演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动手实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一人一机、微机上装有Frontpage)、局域网 四、流程图
教学过程: 导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法,我们知道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浏览网页,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网页,让别人在网络上认识你、了解你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网页的方法。制作网页的工具有很多,比如程序设计语言Java、超文本标记语HTML等等,这些都是专业的程序设计方式(网页设计也是程序设计的一种),也有一些图形化的工具,把网页设计变得就像word文字处理一样,所见及所得的方式,例如Dreamweaver和下面要讲的frontpage等。 新授:(打开学件:揭示本课学习目标) Frontpage是和我们以前学习的word一样,都是微软公司office办公系统软件的一种,通过菜单和工具按钮就可以完成网页设计任务,自动生成HTML代码。 一、 启动和退出frontpage 方法类似word的启动退出方法(老师提示下学生操作) 二、 窗口组成(比较word) 主要区别在于编辑区域 六种视图方式: 网页视图——进行网页的设计制作。 文件夹视图——可以查看每个网页文件所包含的详细信息。 报表视图——查看frontpage所统计出的各项信息。 导航视图——查看web站点的结构,可以翻转改变查看方向。 超链接视图——看到web站点中各个网页之间的关系。 任务视图——查看web站点中的任务列表,并可以在此创建一个新任务。 网页制作编辑区: 三种编辑窗口:普通编辑、HTML编辑窗口和预览窗口。 三、 建立站点E:\my web 网页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建立一个站点,然后就可以把与本网页有关的所有文字、图片、声音等文件都放在里面,方便我们进行浏览和访问(结合以前讲过的网页保存的时候保存的不仅有网页文件,还有一个文件夹)。 过程:新建——站点——模板(选择空站点)——站点位置(E:\my web) 打开站点有两个文件夹(1)_private 存放系统文件(2)images 存放用户文件(图像) 删除站点:①选定删除的站点→菜单“编辑”中的“删除”→单击“确定”②直接删除站点文件夹 四、 新建网页(空白网页) 1、方法 (1)“文件”——“新建”命令——“普通网页” 2、主页(打开网站的第一页):一般命名home或者index,扩展名:htm 3、语言设置:单击工具“网页选项”默认字体:语言“简体中文”;HTML代码“保留原有的HTML 4、演示操作设计首页页面, 看看这个页面的设置:包括图片、文字、背景和字幕的设置,学生明确本课具体学习任务 (文字要有不同的字体、颜色、字号、对齐方式;图片要大小调节合适、位置摆放合适;表格要有合并与拆分、表格内要有文字、图片;字幕的设置)(P138-139学生自学、讨论解决) 五、 预览网页 打开学件,参照书本,同学讨论,参照实例,完成页面设计。 学生实践: 1、 在E:盘下建立一个网站,站名为“E:my web”。 2、新建1个网页(美丽的家乡) <<工作动态分析>>许玲老师张泽中学教师的文章动 手 做 网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