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对《只有一个地球》的三次备课反思

赵杏萍老师邮堂小学教师《雾凇》(第二课时)说课稿

《雾凇》(第二课时)说课稿

宜兴市邮堂小学 赵杏萍

一、教材浅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作者对松花江畔的雾凇这一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奇观,以饱蘸赞之情之妙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如诗如幻的语言,如银似雪的图景,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仙境。课文充满了美育的、人文的因素,这正是苏教版的特色啊!纵观全文内容,共三个自然段和两幅插图,按“雾凇奇景→成因探索→赞美奇观”在个部分构成篇章。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两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地引用古人言诗句绘景抒情,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语言形象、生动、有诗韵,采用比喻等多种手法写出了雾凇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赏读品味的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适宜多媒体课件的介入。本课时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借助媒体的渲染,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雾凇的景色美,从而使学生们得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美好情感的释放。

本册教材从苏教版全套教材“着眼于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着力于练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的宗旨出发,突出了三个方面的训练重点,即:打好基础,培养习惯;注重人文,渗透德育;注重积累,突出读写。本课是这一册最后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起着综合训练,形成定势,带入下一册的梁作用。因此,上好这一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赏读课文三个自然段,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课后的的第4、5题。

三、本课时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了解雾凇的成因,能通过语言文字和媒体的渲染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瑰丽奇异景象。

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的能力,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听说能力。

⒊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热爱祖国自然美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感受雾凇的特点和奇特景象以及成因,体会用语言的生动形象和优美。

五、教学难点

对雾凇美丽神奇的感受。

六、教学思路设计浅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㈠注重情境的教学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吉林雾凇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为了把学生导入吉林雾凇的神奇美丽中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以学生的积累训练导入课文,抓信一个“奇观”,教师又施以启发性的小结、提问,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想欣赏吉林雾凇的好奇心。

配乐播放四大自然奇观的精美图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入观察雾凇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

赏读过程中的雾凇风光片的及时展示。再现课文情境,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晶莹剔透的松花江雾凇之中,对雾凇的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雾凇的赞美之情。

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课堂环节衔接语,激起学生心中感情的荡漾。

这样,以朗读感悟为主线,以多媒体课件渲染朗读气氛为辅助线,创设了一种唯美的课堂情景。

㈡注重学法的指导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探索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因此,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及其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学法指导训练环节:

采用指导读第1自然段——师生共读第2自然——独立自学习第3自然的迁移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写景文章的“一找;二划;三体会;四朗读”的阅读方法,自主自得地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以读范句→补充完整语句→独立说句的层次训练,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使学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学会举一反三。

注意课堂上学法的及时梳理与小结,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学法的步骤。

㈢注重读写结合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的吸收,写是理解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见缝插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表达方法之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量的片断练习,实现读写的迁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吉林雾凇,感受雾凇的美之后,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极想淋漓尽致地抒发一番。此时,我便不失时机地推出《千姿百态的雾凇》的写作训练,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世纪之声,也已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针对本课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利用圈、划、读、背、想象、质疑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欣赏能力。

用上“神秘、轻轻地、令人心醉”,说一句比较通顺的话描述雾凇,进行说话及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按要求找、划出描写雾凇的词句并进行赏析,是典型的语言文字训练形式。

模仿例句,发挥想象进行造句练习,加深学生对文中关联词的理解,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这一目的。

“默读→有感情地读→表演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个人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的多种形式的替换变化,则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学过程的设计

㈠导入:

1、师出示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问:这是古人用来描述什么景物的?

2媒体揭示“四大奇观”。

同学们,吉林雾凇是充满神秘的,吉林雾凇是令人心醉的。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去观察这令人心醉的雾凇好吗?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思维。在这里,我通过媒体创设一种唯美的形象暗示,来美来激发儿童的阅读期待。

㈡细读课文,品味精美。

第一自然段

⒈教表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认真听、潜心感受雾凇的美,边欣赏,还要边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雾凇景象之奇特?在关键词下加点。

⒉(引:吉林雾凇有什么特点?现在,我们再回过去细细地欣赏欣赏。)

⒊学生自由读划。

⒋议:刚才,我们欣赏了吉林雾凇的美,请你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美?抓住关键词说说你的感受。

(结合练说:吉林的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⒌媒体播放吉林雾凇,渲染朗读气氛,引导朗读背诵。

教师小结: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学法)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促进儿童心理品质、智能及个性的和谐发展,为此,情感不不可缺少的。我先以情激情,用表情朗读来感染儿童的情绪,再运用媒体烘托,营造朗读气氛。我以为,一旦儿童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主动深刻。

第二自然段:

⒈略读浏览,划出一句概括地写雾凇怎样形成的句子。

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雾凇形成的条件哪些?

演示。

⒉质疑,引导探索阅读:读了这句话,你产生了什么想法?

⒊小组合作,阅读讨论,探索解疑。

⒋交流赏读:

雾凇形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美?这一过程可分为哪几步?

⒌小结:吉林雾凇是美的,它的形成过程具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美,作者通过哪些关键词来表示这一过程的呢,用你的话来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⒍进一步归纳学法,导入第三自然段。

雾凇,对南方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它的形成的复杂原因对儿童来说就更抽象了。李吉林老师说:“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 我先通过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现雾凇多姿多态的迷人美,为学生构建形象,再主学生自主质疑,然后合作学习,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形象,建成构形象,这样就唤起儿童的形象思维的共鸣。而在学法上,先让学生略读浏览,抓住概括句,借以培养略读浏览能力,同时又抓住了主旨,一石二鸟;顺此,由前面的老师带着学习,到这一段的放手学生探索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激活了学生探索创造、合作研究的意识。

第三自然段。

⒈媒体展示雾凇的全景、特写。

⒉自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发现、欣赏、表达美。

⒊拓展阅读《白雪送武判官归京》。

⒋练说:以“千姿百态”为中心词赞美吉林雾凇。

这一段,我则采用以景(录像)激情,以读抒情,以说以写激共鸣的方法。拓展读古诗,是学生阅读期待心理的自然,是文中美景的顺延;说和写是情至所致,是对课文生活化的还原。

⒌总结全文。

⒍布置作业。

至此,课堂教学过程结束。

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维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级交叉,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板书设计:

              景象美      十里长堤银光闪

                          温水布雾

29.雾凇      成因奇      雾笼万树

                          层层包裹

               诱人赞     春风梨花

                

 

<<工作动态分析>>赵杏萍老师邮堂小学教师的文章《雾凇》(第二课时)说课稿
邱海英老师潘家坝小学教师《走进电的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电的世界》教学设计

宜兴市潘家坝小学    邱海英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电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家庭和学校的用电情况,增强学生节约用电的自觉性。

2、调查搜集、观察讨论、小组合作、计算等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及计算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电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调查统计,了解一度电可以干些什么事。

3、实地考察,了解有哪些浪费电的现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了解电的作用。

1、多媒体演示。

(1) 听故事《富兰克林雨天“放风筝”》

(2)图片展播:有了电,我们的城市变得如此绚丽多彩!

2、联系实际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需要电?

(1)你家有哪些设备需要电?

(2)学校有哪些设备需要电?

(3)其他的地方呢?

小结:进入21世纪,人类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已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吃饭、睡觉、走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它,各式各样的新型电器更是层出不穷。电所到之处,给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

(二)汇学,了解用电情况。

1、汇报调查表(一)的情况。

(师述: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一天的用电情况吧!)

投影出示学生调查到的结果。

时间

使用电器名称

用途

 

 

 

 

 

 

 

 

 

 

 

 

2、小结,过渡:人们每天都需要用电,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你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吗?

(1)组内交流查阅到的资料。

(2)全班交流。

3、讨论:听到这些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三)导行,做节电小卫士。

1、说一说:

(1)让我们先来说说1度电可以做些什么事吧!

投影出示学生调查表(二)的结果:

1度电可以

可以

可以

(2)在我们的周围,比如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地方有没有浪费电的现象?

2、算一算:

(1)如果全国按2亿户家庭计算,每户每月节约用电2度,全国每月可以节约多少度电?一年呢?

(2)按一度电可以生产165支铅笔计算,全国一个月节约的电可以生产多少支铅笔?

小结: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致意节约用电,节约就是创造财富。

3、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节约用电呢?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导播,做义务宣传员。

1、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向家人、社会广泛宣传节约用电的重要性,开展一次“随手关灯”的活动。

<<工作动态分析>>邱海英老师潘家坝小学教师的文章《走进电的世界》教学设计
王崧舟:。(全日制学校)

 (在特级教师、浙江省杭州市拱宸学校长王崧舟的眼里,教师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其的、音乐家之于其的谱子……王崧舟对《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三次备课反思,深刻、灵动地反映出一位名师求精、求新的执著。 )

  在我看来,《红楼梦》中贾政书房里的那幅“世事动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可以变成语文老师备课的一个理念。我认为,老师只要具有了备课的意识,就时时处处都可以备课,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备课的资源。
  于是,我的《只有一个地球》就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

  起——孤帆一片日边来

  2003年4月4日,我开始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创作。身边除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没有其他任何资料。但我的创作状态却出奇的好。
  这个版本的《只有一个地球》,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读悟写地球资源的两段话和写人类别无去处的两段话,然后借助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回归课文整体
  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跟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结构、《时代周刊》评选地球为新闻人物等联系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象情境
  (课件呈现“地球”图片。)
  二、品读重点语段
  1.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地球上的一天》,引导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2.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生物圈2号》,引导学生品读第8自然段。
  三、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满文军的《懂你》)
  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你的孩子:
  四、点题结课
  2003年4月10日,我的《只有一个地球》首次登台亮相。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将与地球的对话转换成与母亲的对话,这个对话角度是新颖的、独特的,为一般的老师所想不到。我以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所之未发”,那课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根基。
  2.以感情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避免了常识课的嫌疑。文本中的有关地球环保的知识点成了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课有了活的气韵和美的意境。
  3.补充的两个课外资料典型而具有震撼力,她们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
  4.遗憾的是,这个版本对课文的感悟缺乏层层剥笋似的深入和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因为缺乏点的开掘而显得浮华、浅薄。语文意识、语文味道反而被知性的拓展和感性的激荡给稀释了。

  承——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在经过灵魂的涅槃之后,就这样悄然再生了。
  第一版的《只有一个地球》,诵读占了它足够的分量,写话也有了它恰当的位置,缺的恐怕就是品词了。
  品哪些词?为什么要品这些词?
  品词的什么?
  怎么引导学生去品好这些词?
  品词与感情这条主线怎样融合起来?
  品词与知性的拓展怎样结合起来?
  品词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层层深入?
  思考是痛苦的,否定自我是痛苦的。这样煎熬着达数月之久,直到2003年的9月18日,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破茧而出,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三、品读1~4自然段
  1.用反诘法引导学生品读“很小很小”。(跟茫茫宇宙比、跟浩浩大海比、跟芸芸众生比)
  2.品读“生态灾难”。说说你知道的生态灾难,想象你看到的面,补充《地球上的一天》。
  3.品读“不加节制”。由这个词你联想到了哪些词?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面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读最后一段)
  2.面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读最后一段)
  3.面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读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象情境
  (课件呈现“地球”图片。)
  二、品读5~8自然段
  1.品读“四十万亿公里”。猜想:时速为一万公里的宇宙飞船要飞多久?
  2.品读“移民基地”。补充《生物圈2号》(播放课件)
  三、再次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四、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满文军的《懂你》)
  2003年9月21日,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粉墨登场。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咬文嚼字、浓墨重彩的处理,终于烹制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来。单就“生态灾难”这一看似貌不惊人的词语,就大有点石成金的味道。正是字词句篇,将语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了一起。
  2.感情依然是那样鲜明、那样执着。有所不同的是,这一版的感情更深地植根于语文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原野上。学生的感情是在品味和咀嚼文本的重点词句后油然而生的,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不浮华。而教师充满着强烈的抒情色彩的话语风格,也为课堂上诗化情感场的营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架。
  3.相比第一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第二版对1~8自然段的处理,采用了相对集中、层层深入的板块策略,避免了第一版由于分散感悟、螺旋递进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和烦琐。而对课文最后一段的感悟,则采用了一唱三叹、螺旋上升的复沓回环结构,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课堂韵致。
  4.问题呢?我茫然四顾,却只见“竹影扫地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等着瞧吧!


 转——惊风乱飐芙蓉水

  转的机缘终于来了!2003年10月11日,我在广东番禺讲课,遇到了上海师大的吴立岗教授。他在那天的学术报告中谈到了“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和感悟积累的关系”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我突然产生了试一试质疑型语文课的冲动。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就这样被催生了:
  第一课时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其次,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心情。
  再次,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带给你这种心情的文字;再进行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抓住下列几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最后,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首先,激发质疑兴趣。
  告诉学生:读书,一定要学会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但是,也不是随便什么问题都有必要问。要注意两点:一是一定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确实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
  第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学生默读课文,发现并提出问题(限6次)。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哪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哪些问题之间有联系、哪些问题需要重点思考……
  第三,引导学生自主释疑。
  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读书并寻求答案,组织学生汇报,在随机汇报中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以下几点: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为什么说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为什么人们要随意毁坏地球资源?
  以上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点拨,集中到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感悟上去:读第四自然段,想象自己看到的面;补充《地球上的一天》。
  第四,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播放班德瑞的《夜曲》)。
  地球!我亲爱的母亲:

  你的孩子:

  反思:抓住感悟和质疑
  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将当前阅读教学最典型的两种模式,即感悟型和质疑型融为一体,这对自己是一种巨大的超越。如果教学中抓住了感悟和质疑这两个维度,我们就可以变换出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阅读教学模式。
  过去,我为什么不敢上质疑型的课,是因为诸多担心。而在第三版的教学,我的策略:一是限制学生提问的数量,一堂课由一开始的15个调整到后来的6个;二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梳理问题,告诉他们哪些问题书上并无答案、哪些问题研究意义不大、哪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三是对问题的解决不能就事论事,不能满足于答案的呈现;四是教师要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根据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动态生成新的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节奏,确保科学适度的教学效率。
  在文和意的转换过程中,需要“象”这一中介。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其中有较多的“披文以显象,显象以悟道”的环节,引导学生将语文文字还原、再现、想象成各种情节之象、场面之象、情绪之象、细节之象、环境之象、物体之象……从而去感悟文中的意蕴。然后再回到文上来,从而更真切、更敏锐、更深刻地去把握。
这一回,我尝到了脱胎换骨的感觉。

  合——欸乃一声山水绿

  磨了那么多遍的《只有一个地球》,是否什么都被磨去了呢?总有一些被积淀下来了吧?磨的背后,潜藏着一种怎样的意识呢?想起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的,我一直在追寻语文教学中“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境界。
一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山水
  《只有一个地球》本是一篇纯粹的科学小品文,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尽管它美丽壮观。但是,在我的课上,《只有一个地球》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理性的文本,我力图和学生一起,借着文本的指引和召唤,去触摸作者的那颗滚烫而焦灼的心。
  于是,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作者的对话、与母亲的对话。随着沟通的拓展,后悔的心情产生了,心痛的感觉找到了,幡然醒悟的滋味尝到了。这不是人性又是什么?
  一片洋溢着感性气息的山水
  在我的语文课上,没有琐碎的要点分析,没有干瘪的内容概括,没有无情的逻辑演绎。课堂上听到的是洋溢着感性气息的话语:“受伤的母亲,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再的母亲!此刻,我们重温她昔日的美丽,心情还会像当初那样轻松吗?”……
  我的课上,以形象为径、用感情作舟,在语言和意蕴之间架设起对话的通道。老师的话语激起的是学生无限的想象、无尽的心痛、豁然开朗的顿悟、情思勃发的智慧,课堂上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感性气息。
一片彰显着个性色彩的山水
  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在我的课上,这种自由个性的抒写力图让其浓烈起来、真切起来。作者的语言以及语言要传递的内涵,自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对作者的认识、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等,或认同,或发问,或共鸣,或陶醉,这都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交流。那是学生用心在说,用情在说,用自己对地球母亲全部的爱在说。
  人性、感性、个性,撑起一片青翠、氤氲、空灵、浪漫的语文新山水。她是我的精神家园,更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全文完)

【教育资料】王崧舟
作者:。(全日制学校)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育资料】作者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对《只有一个地球》的三次备课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关于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
    名校长谈课堂教学改革
    抓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
    用“亮点”照亮课堂教学改革道路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系统构建高效课堂 谈课堂教学改革的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
    让“电子白板”给课堂教学改革插上飞…
    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案
    在情境中轻松学英语——《牛津小学英…
    慈溪以“助学稿”为载体创建高效愉悦…
    串起学生心中的趣——《水上飞机》说…
    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价值观是什么?
    课改“置之死地而后生”? 十年课改:改…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怎样的课堂教学最有效
    阿斗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六点措施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检阅》教后感
    动  手  做  网  页 ——05年度宜兴市…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尝试 先学后教、当…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阿德的梦》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数星星的孩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教后…
    课堂教学改革的两难选择
    “零提问:语文教师你敢不敢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她是我的朋友…
    第三部分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机器人》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
    有效讨论  思维碰撞  绽放精彩
    3B unit 10 课堂设计
    《蒲公英》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船长》(第二课时…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和时间赛跑》…
    小学数学第7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猜一猜》的教后反思
    直觉天成铸语感-《荷花》教学反思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用爱心绿化孩子成长的季节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四》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课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小小的书橱…
    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小学科学第六…
    《放小鸟》教案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
    “颠球比赛”习作指导
    散文诗欣赏:蝴蝶舞会
    抵制诱惑
    信息的下载
    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怎么办?
    “老师,你能不能少讲几句”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情动而辞发-习作课的案例和反思
    一    年   级    体   育     教   …
    语文新课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松鼠日记》…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中的小事处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片树叶》…
    我们的教学感受-新课改高一英语反思
    我的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初三语文第…
    初一年级上册《做时间的主人》教学设…
    “你教我学”—天府技校积极探索课堂…
    体验合作的快乐
    《爱心永恒》听课反思
    七年级上册《让我们更健康》教案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评析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埃及的金字塔》…
    《庆丰收》、《丰收锣鼓》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加强教学反思 完善教学艺术
    北师大第五册《爱什么颜色》课后反思
    庐山云雾(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
    小学音乐第十册《吹草哨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乘法
    北师大六年级上《欣赏与设计》教学反…
    观看《位置》课堂教学录像后的一点反…
    别忘了,学生也是一种资源
    找桃子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
    教学反思《两只小狮子》
    教学反思六则
    课堂教学改革“为何而改”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教学初体…
    《认识分数(二)》一课教学反思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英语教学反思
    对演示实验的一些思考
    一节科学课引发的思考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
    《小数简便运算》教学感悟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语录
    初识powerpoint2000
    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课堂实录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执教反思
    争当安全的小卫士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两棵树”的思考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课时二)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珍珠鸟》的教后反思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上的冷与热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教学设计思路
    境中读  读中悟  悟中展
    紧扣“信”字 感悟拓展 ——《秋姑娘…
    女娲造人(教案)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第八次
    我讲《草船借箭》一课有感
    第十二册 纸编彩蝶
    让学生的个性活跃课堂——《冰花》教…
    让语文实践活动课“活”“动”起来
    《小池塘》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反思(政治)
    对美术教学的反思
    如何拟定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
    《伤仲永》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说课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孩子的错误面前……
    也说情境教学——学习张思明教育教学…
    认识角教学片断及简评
    黄鹤楼送别
    民间体育游戏
    主题半日活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灰椋鸟》教学…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7、《雪儿》第二课时说课
    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
    化学实验中常用玻璃仪器受损现象分析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
    请关注你的语言
    快乐的“座号游戏”
    《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Nice  Dress》-小学英语开放性实践…
    你能使你的学生乐而忘返吗?
    《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 不 任 性
    创新课堂教学反思
    荷 花(第二教时)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的计算
    水的净化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
    逛  商  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