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日制学校) 今天对学生进行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单元检测,结果很不理想,两个班的平均分都只有81分多一点。看了学生的错误情况,发现失分最多的是判断题和选择题,而计算则相对而言要好一点。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分析了试卷的题目,发现判断和选择都是一些考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要解决这些题,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推理、空间想象和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判断题中有一题: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选择题中有一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B、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C、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D、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这两题学生的错误情况非常严重,是不是在上课的时候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没有提到,还是学生没有解答像这类题的能力?都不是。因为本单元的知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所以在教学时,我几乎每堂课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供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应该说学生的理解、推理、空间想象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还不错,而且学生通过研究,也发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诸如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等。至于上面判断和选择题中的知识,学生当然也发现了。那为什么还会失分这样严重呢?我想可能是缺少了一定的强化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基本理念中有这样一句话: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完全摈弃,而是对传统教学中比较忽视的部分进行补充。比如模仿与记忆在我们的传统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而今新课程标准中它仍旧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只是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加以补充。 而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片面的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忽视了必要的模仿与记忆,在平常的作业中也很少有这样的练习,因此出现了学生曾经能发现的东西到考试时却无法灵活运用的情况。在作业时最多的就是计算,学生经过反复训练,所以在计算方面失分就相对而言少了。 看来我们在积极学习新理念、运用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不能对传统教学中的方法完全舍弃,相反应该对它们重新理解、发掘并利用,将传统和现代有效结合。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应该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反思的过程。 【教育资料】作者。 作者:。(全日制学校) 两周前就把第六单元上完了,因为一直都在忙课题结题的事,所以直到今天才有空把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做个简单的教学回顾和反思。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平均数意义,会求平均数;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通过对这个单元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平均数是表示数据集中程度的特征数。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数据,我们在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
2、让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加深对事物发生可能性的体验。
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不可能发生,还要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可能性小些。如在“猜一猜”中,安排了“转盘”和“抛图钉”两试验活动。设计这些试验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测—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学生对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直观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学生首先猜测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并将所得结果与自己的猜测进行比较。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最初猜测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将促进他们主动修自己的错误经验。 【教育资料】作者。 王春燕老师芳桥小学教师:小学科学《研究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简介: 本课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的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时的主题是以常见的纸为例对某一类材料进行的研究活动。通过学生对纸的探究,进而了解纸的用途、历史,并进行动手制纸,养成对常见材料进行研究的好习惯。 二、 学习者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学生非常愿意学习科学课,并愿意研究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具备以下技能: 1、学生对身边的常见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课外知识比较丰富,有助于本单元的学习。 3、学生具备一定学习材料的搜集能力和分类能力。 4、形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好。 三、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要能: 1、根据纸的特点,知道纸的用途。 2、了解如何造纸,并能亲自尝试造纸。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进行纸的探究活动。 4、体验到使用再生纸的意义,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节约用纸的重要意义。 四、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次教学活动选择的材料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材料——纸。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是科学课学习的指导,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评价的层面: 1、小组活动的态度、合作意识、参与研究程度、加工的深度。 2、对专题研究的程度、结果及课后的延伸活动。 3、反馈造纸后的感受。 五、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1、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可以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纸。 2、了解纸的历史。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欲望。 六、教学过程或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身边环境和学生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准备教具和学具。 2、教师查找有关纸的资料,制作成课件。 3、教师把握本课对学生评价的尺度,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体验。 4、学生活动前了解各种纸的用途。 (二)、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 1、了解纸的用途 导入:回忆上节课研究的纸,并了解各种纸的用途 学生汇报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纸的特点,知道在生活中纸的用途 与上节课研究纸的特点相结合 汇报情况 2、让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纸的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问:关于纸,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 根据学生的发问,教师给予评价 3、了解纸的来历 提问:你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吗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 学生汇报 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 态度 汇报情况 4、了解再生纸的制造方法 教师介绍再生纸的制造方法 了解再生纸的制造方法 为学生动手制造再生纸打下基础 态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 5、学生动手制造再生纸 巡视、指导,参与学生造纸活动 动手制造再生纸 让学生亲自体验再生纸的制造过程 造纸过程及结果 6、交流调查“纸的消耗” 提问:估计自己一天要用多少纸 学生组内统计 让学生对纸有一个数据概念 对节约用纸的认识 7、创新:“小小发明家” 在新的世纪里,你设想一下,未来的纸会是什么样的? 如果让你来造纸,你想用什么材料来造纸? 学生汇报 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汇报情况
<<工作动态分析>>王春燕老师芳桥小学教师的文章小学科学《研究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曹勤祥老师中学教师:《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契诃夫的创作成就及代表作。 2.进行表情朗读训练,以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的总体。 二、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阅读课文及阅读提示,并作注音释义工作。 2.结合预习,让学生有目的地思考练习二(用铅笔填好“对小猎狗声色的变化”。)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预习检查,导入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篇小说《变色龙》,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请看P251页,用半分钟的时间再看一下阅读提示和注解①,看完后把书合起来。 请大家说说看: 1.《变色龙》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一个国家的著名小说家? (学生回答,并让其板书“契诃夫”,对“诃”注音。) 2.就课文注解①及阅读提示,我们可以知道契诃夫有哪些作品、作品集。 (学生口答:作品:小说《变色龙》,剧本《万尼亚舅舅》,作品集《契诃夫小说选》。视学生口答的情况,教师须讲清作品、作品集区别,前者一般为单篇,后者为多篇的,并指出《契》从属于《小说选》。) 3.《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小说,具体地说写于何年?当时俄国处在怎样的一个时期? (写于1884年,可用两个偏正短语“最反动、最黑暗”来概括这一社会的真实现状:1881年,也就是小说写成的前三年,亚历山大二世被谋杀,为了保证统治者的安全,沙皇大大加强了警察的权力,建立了恐怖的警察统治,其社会背景黑暗笼罩,白色恐怖的景状,我不想在这里作过多的渲染,相信同学们会在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好了,现在我们就看课文,请先听我朗读一遍。] (二)教师范读课文。 1.让学生听读时留意: ① 范读时,教师采用的语调及语速、声音的变化(学生可轻声模仿)。 ② 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及身份。 2.教师范读后作指导、提示: ①本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奥楚蔑洛夫,(板书)警官,他是一个言而有信,威风洋凛凛的警官?不是,从他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对狗及受害人的态度一直在“变”,是言而无信,朗读时要结合课文灵活地变调、变声、变情) ②本文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谁?是何身份(赫留金,首饰匠。他不顾一切地追狗,为的是“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赫留金,看来真的给他“留金”才成了。他的语言带着朦胧的醉意,带有世俗,甚至要懒的个性,朗读时应力求模拟,绘声绘色) ③对话中出现许多省略号,例如“不错……这是谁家的狗?”表示奥楚蔑洛夫正在寻思,“错”宜读的“轻”,拖长一点。 ④另外,注意人物描写神态的提示,读准几个多音多义字。 关于朗读问题,我就谈这么多,下面我们就请五位同学扮演角色,有表情地将本文朗读一遍。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 1.分配角色:一女生读叙述人的叙述文字,一男生读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一男生读赫留金的语言,一男生读巡警的语言,一男生读厨师、独眼鬼及其他围观者的语言(最后一位难度较大)。 2.读后评议: ①五位角色中哪一位最好?最好的一处在什么地方? ②五位角色在表情朗读有什么明显的不足?怎样读好它?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演读一遍,相信会有更大的提高) (四)再一次分角色朗读。 1. 取消叙述人的角色,保留演读较佳者的两位,另重新提名两位,参加演读10-29小节的对话。 2.让学生听读时留意奥楚蔑洛夫的对狗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板书“狗”) (五)围绕听读时留意的问题,把握主人公性格的总体特征。 1.这一次朗读的难度加大了,而同学们读得更好了,我很高兴:你们成功了。现在让我们仍回到“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中对狗称谓的变化”这个问题上来。 (学生口答:形成板书) 怎么会咬人呢——骄贵的——伶俐的 | | | 疯狗 —— 下贱胚子——野狗 2.收缩话题,总结主人公性格特征。<<工作动态分析>>曹勤祥老师中学教师的文章《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