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怡人:。(全日制学校) 从接到这个任务到上完课,一共才一个星期的时间,而且课又必须体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刚开始,有些找不到方向,因为我以为所谓的整合,就是在语文学习中融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找寻到的一些资料,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于语文学习的辅助作用就可以了。其实平时不来听课,这一点也经常在体现,只是限于条件限制,无法每一堂课都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所以学生把资料都打印下来进行交流。这次学习古诗,我以为只须让学生找到相关资料,我制作一个课件,用大屏幕一投,这两者就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第一次试教,就是如我想象中上的,上下来学生兴趣浓厚,教学目标达成,但在我还来不及为成功而欣喜的时候,领导却提出必须到机房上课。让学生上机,制作网站,上机房?忙乱的思绪里就听到这几个关键词。起先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直到确认,我表示竭力反对,但听课的几位领导都一致认为,如果像我这样的上法,与平时的课无异,为了更好地体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完美,必须上机房。困难是有,可是总有办法克服。 接到这看似无法完成的命令,几许担忧,几许不满,但也有一种特别的心理,感觉自己终于要跨出那一步,改变一下自己上课的风格,尝试一种新的教法,无论失败与成功,都是一次机会,上就上吧。于是,找资料,制作网站,原以为要几天才能完成的任务,竟然和电教老师密切配合,一天时间就给搞定了。良好的开端,让我平添了几分信心。星期天,布置孩子们找来的资料都发到了我的邮箱,于是课件也如期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天课上完了,如释重负的感觉。担忧成为过去,我又可以自由顺畅地呼吸秋日里怡人的空气啦!更高兴的是得到了今天听课的两位专家——东北师大的两位教授的充分肯定,甚至于用“精品”来加以形容,感觉有些飘飘然,但也深知两位教授看我,就像我看学生,他们正用最有效的欣赏教育鼓励我,才没让自己飘起来。 反思从课前准备到今天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感觉因为要突出这次活动的主题——信息技术的作用,所以有意识地更多地借助了媒体的帮助,与以往的古诗教学相比,有了更多的收获。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为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我答应他们把好的资料收录到我的课件里去。这一招还真灵,放学前,孩子们围着我要邮箱地址,我收到的资料也各不相同,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今天的诗歌学习。 学习时,我以一段精美的庐山风光的录像导入新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情境,本来担心孩子们的注意力会被电脑所吸引也成了多余。接着以为什么这首诗千百年来会被人们广为传诵,它到底好在哪里呢?以这样的切入点导入古诗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有的会从诗句的内容上来看,有的会从诗的写法上看。果然,汇报时,他们的答案是各不相同的,正印证了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再加上课件出示的直观的庐山图片,让学生对诗句的内涵体会得更加深刻。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堂40分钟的时间,如果仅学这样一首诗,容量小了些,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就想以这首诗为例,让学生初知理趣诗的特点,然后再学习几首这样的诗,以加深印象。其实这样的诗网络中比比皆是,但学生电脑操作能力的限制,哪怕找到网站,可能也因无法正确点击而作罢。因此,课前我与电教老师合作,制作了一个界面简单,易于操作的网页,让学生实地自主操作学习,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以此为借鉴,熟悉网络的操作技能。 在学习中,学生选择的诗歌各不相同,但都能借助下面的注释基本学懂。这种自学的收获远比我前半堂课学习效率高得多,好几个同学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学会了两三首诗。同时,这样的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我让他们学完了跟同桌交流一下,却都摇头晃脑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学完一首还想学下一首。学生品尝到了点击的快乐,我趁机在最后推荐了几个优秀的古诗学习网站,把课堂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我想:只有当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把课堂与课外密切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知识库才会有源头活水不断地充实进来。 三、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 这次活动,因为时间仓促,所以这几天一直疲于奔命,脑海里不断刷新自己的教学设计,还在网上发帖求助专家、同行,得到了许多朋友的无私帮助。一直以来,我是不太喜欢试教的,以为成功或者失败,都会让自己教学时的新鲜感消失殆尽,失却了那份第一次执教时的激情。但通过这两次活动,两次变化极大的教学过程,让我懂得了,好课是一定要磨砺出来的。平时,我经常一个人闭门造车,陶醉于一点小小的收获,以为自己的教学已形成了风格,看不到缺陷所在,平时的教研课,老师们也都很客气的赞扬声一片。于是,如在迷雾中穿梭,随着年龄的上涨,教学却进入了几近僵化的死胡同。 这次前后两次执教的变化,其实中间也得到了好多同事的指点,在我的电脑里,教案一直从“题西林壁1”改到了“题西林壁8”,我没有在原稿上改,就是想看看几次修改所带来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让我似乎看到了花儿绽放的过程。我不敢说今天的课上得多么成功,只是庆幸自己听取了忠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要想品味独立高洁的梅花的清香,没有一番风雪的砺炼,是万不能的。 课后,我向学生了解上课后的感受,他们都觉得在机房上语文课特别新鲜,特别激动。特别是最后让他们上机操作这个环节,觉得自己有那么大的自主权,而且有那么多的诗可以自由选择、学习,这种感觉太好了。 我知道,今后的课堂还须不断在反思中跟进。在评课时,两位教授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实在令人感动,他们指出我在执教过程中,忽视了“岭”的读音,应该是上声,而我却念成了阳平,于是学生也跟着我一直错,未能及时纠正。当时我很惭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很不应该。平时我不太注重这方面的细节,他们这种敬业的精神是我学习的楷模。 今天的尝试只是让学生初步领略了网络世界的魅力所在,至于能否长久而有效地吸引他们的目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须不断地引导、实践。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终将能去除不该有的杂质,吹尽黄沙而终能成金。
【教育资料】清风怡人。 作者:。(全日制学校) 案例:
教学完《草船借箭》一文,我组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生们是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谈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我正当要满意地鸣金收兵时,有一个学生仍把手举得高高,满脸期待。等我示意后他站起来信心十足地说:“老师,我有一个办法能打败诸葛亮!”“哦,说来听听。”向来喜欢学生提问的我顿时来了兴趣。那学生接着说:“诸葛亮的计谋是很高明,但也不是无懈可击。如果我是曹操,我就下令放火箭。这样可以让诸葛亮无法靠近,还可以把他们给烧死。”“哟!多巧妙的办法呀。”我心里不由地赞叹,但我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说:“大家讨论一下,看看他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课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个个是兴趣盎然,马上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
学生1:“我认为用火箭的方法可行。因为当时的船都是木的,而且船上还有许多草把子,这样更容易着火。一旦起火,诸葛亮也是毫无办法。”
学生2:“我不认为这个办法不可能置诸葛亮于死地,他是个处事很镇定的的人,他可以让士兵救火呀。他们是在江上,打水很容易。”
学生3:“诸葛亮是必死无疑,当时曹操有一万多弓箭手一起放箭,他救也救不急了。”
学生4:“这个办法好是好,但也有一个致命的漏洞。如果诸葛亮看到无法挽回败局,下定决心,来个鱼死网破,开船撞过来。那曹操的船也会被烧着的,后果更惨重。”
学生5:“这个不用担心。当时的般是用桨来划的,要划船就不可能躲在船舱里,那士兵一出来,就会被箭射死。所以诸葛亮的船根本是不可能靠近曹操的。”
学生6:“对,我也赞成。加上当时水流和风向都对曹操有利,诸葛亮是不能成功的。” ……
分析: 我很庆幸自己能看到这么一场精彩的讨论,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感到惊叹。我们成年人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思维来付度孩子的内心,习惯于把孩子们想法看成是肤浅和幼稚的。但实际上,孩子们的内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瑰丽多彩。不要着急给孩子们贴上种种世俗的标签,不要让自以为是成熟棒了孩子们心空中那飞翔的云朵。让我们的课堂少一点枯燥无味的讲授,多一点师生、生生间的讨论;[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