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锋:。(全日制学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课教学应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管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都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把书本及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吸收掌握并转化为自己的素质,从而从根本上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预期教学目标。正因为如此,我在对教材处理上适当多安排了一些学生讨论的成分,通过教学实践,基本上能实现预期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当然,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现总结如下两点: 首先,学生的积极性还不够充分,还有待进一步调动。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比较少,学习过程被过分地简化为“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因而要想在某一堂课上就让学生有一个质的改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反思一下:为什么政治课的气氛总是活跃不起来;为什么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总是不高;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有没有充分发挥;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作用?平时我们总是报怨学生对政治课不太重视、没有兴趣,以此作为上不好政治课的理由。但我以为政治课不好上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我们教师。正因为我们授课的方法、模式太过于单调和程式化,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才会觉得政治课太枯燥、太难学。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想放却又不敢放”的观念,在充分钻研教材内容、找出教材和学生实际的结合点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以此来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的认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待于加以科学地引导。由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的局限,导致其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都会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发动学生讨论分析问题时还要适时地加以引导,使其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合理和科学。当然引导学生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这不仅需要思维载体、还需要思维方向的一致性。而要让学生的思维总体上趋向某一方向又很困难,因此我们政治教师大都困惑于如何去引导,有时甚至会因不耐烦而让我们放弃引导直接说出答案。虽然这样做表面上是把问题解决了,但这时解决问题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所以,真正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及学生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实现。有位哲人说过:凡事贵在持之以恒。因此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切忌半途而废。只有我们注意了这点,设定目标后坚持引导,学生才会慢慢地学会思考、才会慢慢地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才会在以后的分析问题中注意全面分析、多角度分析、科学地分析。 总之,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同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如果我们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那么政治课堂就会一片死寂,人们对于政治课的误解也会日益加深。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应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着教师自身成长和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宗旨,让政治课变成活泼、生动、互动又有深度的探讨课。【教育资料】马利锋。 文中:。(全日制学校) 作者:罗国明 接触现代数学已经一年多了,面对学生成绩差距的不断拉大,最近对部分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谈心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有很多想法。
生1: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题目也开始有难度了。尤其是几何图形的题目,每次都被那些题目弄得头昏眼花。所以我想学一些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有时用画线段的方法解题很简便,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解。
生2:以前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要么用短除法求,要么先分别写出两个的公倍数,然后再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现在经过老师的引导,我们都发现了一个规律,当(A,B)=S时,[A,B]=A×B÷S。我觉得这样很简便。后来老师教了大数翻倍法,小数缩倍法,我算起来更快了。
生3:我喜欢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因为这类题目不但能画图表示出来,还可以用算式表达出来。而且能运用到生活上去,假如一个侦探用行程问题算出了罪犯跑了多远,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把罪犯抓住。(此设想具有形象化的童趣)
生4:我想再多学一点行程问题,因为每次老师讲的时候是听懂了的,可每次做的时候就做不出来。
生5:我最想学方程,要是学会了方程,大多数的题目做起来只要顺着题目的意思去思考,去做,既简便有容易。以前,有一些题目我只会瞎凑,经过学习我明白了“凑”也有方法。
生6:我想逻辑推理,因为它很有趣,做起来也不会觉得累,它还能活跃我的思维,有些结合实际生活的题目,做起来回味无穷。在有趣的题目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数学知识。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发现学生需要的知识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从中也说明了高年级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事实。从教师教学的方式看,应给学生多种解法,并进行比较,让学生感悟到用哪种方法解答更简便,在学生感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给学生于适当的引导。
【教育资料】文中。 戴燕飞教者民主路小学教育者: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应用。 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应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评析 民主路小学 戴燕飞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 (电脑播放小明到商店里购买各种文具的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今天早上来到超市,他发现呀,超市里的文具可多啦,琳琅满目,任你选购。不过,要买东西得用到什么?(钱)对极了,(电脑出示中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世界上的钱啊有多种多样,请看!这些是我们中国的钱,它的名字叫什么?你们知道吗?(人民币)。 人民币有两种,这是纸币,是用一种特殊的纸做的,这是硬币,是金属制成的。这里有大面值的人民币,也有小面值的人民币,对于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今天我们暂且不学(电脑隐去1元以上的人民币),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吧。学了人民币呀,我们就懂得买学习用品了,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评析: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