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全日制学校) 北碚区梨园小学 龙海霞 邮编400700
一、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把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导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法规性文件,把中小学教学内容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分别规定了学段内容和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和学段目标,把准教学目标的尺度,使教学目标落实,符合《课程标准》,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二、激趣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数学教学开始之前若能巧妙设计,做到简洁明快,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则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1、以情激趣。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从心理学角度看,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当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建立条件反射、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我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尽量地给予鼓励、关注、同情和信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
2、设疑激趣。思贵有疑。巧设疑问使学生产生最知己直接的欲望,驱动思维活动,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3、游戏激趣。通过打电话、猜一猜、竞赛、扮一扮等,融枯燥的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中,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寓学于玩,学生兴趣盎然。
4、用物激趣。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相关物体,让学生看清摸着,调动各种感官的参与。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发现问题,并试着去解决。
总之,导入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精心设计,既引趣又激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
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认为并非每一节课都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内比学习时,可放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的重难点的处理上,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复习,这样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四、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中学生主动学习,落实目标,课堂教学还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包括课前参与和课后延伸,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内容前,可让学生到商店看一看,各种商品的价格,准备一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课中通过学习,知道如何兑换人民币,如何使用人民币。课后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使学生“得法与课内,得益与课外”。
五、注重评价的效果、及时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课标指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作用。为此,我努力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家长评、老师评;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情感态度,如平时的课前准备、课堂表现、乐于倾听他人的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评价知识技能;评价方法多样化:调查法、谈话法、作业分析法等。与此同时,做到及时评价,通过各阶段的评价,及时发现教学问题或教材问题或学生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每一次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又一新的转折点。 【教育资料】文中。 顾伟洁:。(全日制学校) 袁花镇谈桥中心小学 顾伟洁 上完《英文儿歌》这一堂课,我觉得收获很大,下面就这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成功之处: 1、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的整合 本课的题目是《英文儿歌》,本课是练习重点也是打一首英文歌曲,而我的研究主题也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的整合,在课堂我始终以这一原则为中心,我觉得整合得很成功,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了英语知识,更让学生学到了电脑知识,而且学生兴趣较浓。 2、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新课部分,我没有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学生去做,我觉得这样学生可能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这堂课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布置给学生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发现,并能提出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我采用奖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自己不懂地地方,而且都能积极地提出自己不明白之处,每当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去听,因为这个问题都是他们不会地问题,例如大写字母的输入方法,上档字符的输入方法,我觉得在这一环节中我能做到以学生为主,培训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转变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 民主、平等、自由、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课中我努力构建起一种平等、和谐地师生生系,学生能自己操作地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能上台演示尽量让学生自己演示,避免了老师做学生光看地现象。 二、不足之处 1、对培养学生正确指法方面有所忽略 这堂课有四个教学目标,其中一条是较熟练字母键的操作指法,但学生指法还很不熟练,学生往往会忽略自己的指法,他们就想把歌词打完,在这一过程中,我对这方面的引导不够,把更多地精力放在了功能键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学生指法,有的学生干脆就用一个手指打,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在课堂中我做得不够好,应更好地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更不能忘了指法。 2、学生评价不够完善 在这堂课中我准备了小奖品用来奖励学生,其实有很多学生提问,但每当学生回答完问题,自己已经忘了发奖品。在课堂中,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还不够完善,对有些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出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丰富多彩。 3、对于后进生的关注不够 在信息课堂中,有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而这些学生往往不会问老师或同学,以致于常此以往下去,这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对于三年级学生还处在电脑起步阶段,指法的学习又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不愿学。在这堂课中也有个别学生一堂的指法很乱,而且对于功能键的掌握也不是很好,对于这些学生我不是很关注,忽视了他们,在这一点我应更加地关注这些后进生,能主动地去帮他们,并能安排个别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教育资料】顾伟洁。 蒋春方教者徐舍小学教育者:《机器人》教学设计。三、 活动模式(或方法) 自主学习模式 一、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有关机器人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2. 通过研制我心中机器人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参与、探索、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创新。 3. 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机器人。 难点:研制我心中的机器人。 四、 活动准备 1. 师生搜集信息,学生带一机器人玩具。 2. 学生自主寻找各种可制作机器人的废旧材料及工具。 五、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出示图片,指名说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板书:机器人) 2. 师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玩玩机器人。说到机器人,大家都爱看动画片中的机器人,是吗?为什么?(神通广大、能变形等)同学们也带来了机器人玩具,能给大家演示一下机器人变形吗? 3. 指名学生演示。 4. 师述:同学们,真正的机器人在当代生产、科研、生活中作用非常大。课前大家都认真搜集了一些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请你说说搜集到的。 5. 教师出示搜集的图片、资料。 (二)玩玩做做 1. 师述:我们对机器人以有所认识,大家这么喜爱机器人,我们一起来做做。 2.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 指名交流。 4. 学生自由制作,教师巡视,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5. 交流作品,学生自我评价,完成相应表格。(制作奖) 我心中的机器人(光荣榜) 制作小组 制作奖 创意奖 合作奖 成功 优秀 有 好 有 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6. 评出“精美奖”。 (三)联系实际 拓宽思路 1. 小组内对制作成功的作品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 2. 交流修改意见,学生自我评价,完成以上相应表格。(创意奖) 3. 评出“创新奖”。 4. 根据想象,修改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集体交流。学生自我评价,完成以上相应表格。(合作奖) 6. 小结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机器人是高科技的研究成果,相信同学们能不断创新,设计出更多、更先进的机器人。 <<工作动态分析>>蒋春方教者徐舍小学教育者的文章《机器人》教学设计。 郑静老师新建小学教师: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 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 “生 命 桥”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故事,理解课文中难句“……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二、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难句“……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上网搜查其他动物可歌可泣的例子 五、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谁能来朗读或背诵一两句你感动的句子。 接下来,老师要与大家一同学习另一篇同样震撼人心灵的文章。 2、板书“生命桥” 二、精读课文 1、故事发生在——悬崖边,齐读课文第一句话,师板书简笔画。 猎人们怎样赶羚羊的?赶到悬崖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全部活捉)羚羊还有路可逃吗?他们已经陷入了绝境。 可是要活捉它们的猎人们,为什么最后却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猎枪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临危的羚羊群。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它们首先做出了什么决定。 2、“几分钟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群:老羚羊为一群,年轻羚羊为一群。 1)“几分钟后”“分成了两群”说明了什么?(说明羚羊的果敢,面临危难,当机立断,做出决定。) 2)假如让那“几分钟”延长,再多些时间让这些羚羊话别,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 尽管大家都很难过,但它们必须要赶快逃离险境。一只老羚羊就走出羊群———师生接读。 你觉得我们配合得怎样?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合作呢?(朝、叫、应声、跟、走、奔跑、跳、紧跟、飞跃、高度要低一些)为什么要紧跟?晚几秒不行吗?而且“高度还要低一些”? 没有只字片语,只是简单的一声叫唤,所有的行动是那么的自然、明白,怎样不令人感动呢? 3)齐读 就在那一瞬间,真没想到—— 2、“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这里有个词可以形容意想不到的情景,那就是——“奇迹”。出示 什么叫“奇迹”?(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是个“奇迹”?请动笔把它们找出来。 3)(刚好、猛蹬、突然升高、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A、“刚好出现在……”和上文的“紧跟”、“高度低一些”联系紧密,同时也说明老羚羊对时间和高度的计算恰到好处。 B、为什么要“猛蹬一下”?“猛蹬”的结果就是——(年轻羚羊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这意味着年轻羚羊获得了生命,羚羊群绝处逢生了。 C、而老羚羊却“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壮烈牺牲了。 出示: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年轻羚羊的生命。 4)年轻羚羊存活了,而老羚羊却死了,当年轻羚羊到达彼岸,看着一望无底的深渊,它怎么想呢? 老师想请男女同学合作读好这一段。 3、“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1) 读到这里,我觉得老羚羊的精神固然可贵,同时小羚羊也值得敬佩,你认为呢? “秩序井然”的意思是(形容情况有条理、不混乱。)用文中的话讲就是——结合两个“没有”理解。谁秩序井然呢?“一对对”羚羊指的是—— 年轻羚羊受到老羚羊的激励,心中也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了可贵的团结协作、敢于献身的精神。 小结:所以,无论是老羚羊,还是小羚羊,它们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2)再齐读一遍。 4、“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1)比较句子: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弧线,那弧线是一座生命桥。” 好在什么地方? 3)为什么把那一道道弧线比作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这座桥是用老羚羊的生命搭建起来的,老羚羊就像桥墩一样支撑着这座生命之桥,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年轻羚羊的生存)板书:死亡、生存 5) 多么悲壮的描述呀,比一比谁背得好、背得快。 6)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啊!理解“神圣”的意思。想看看这神圣的瞬间吗? 观看动画 指名朗读 (过渡)看到这样的生死场面,不要说我们了,连要捕杀它们的猎人们也—— 5、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1)“目瞪口呆”表示什么?猎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 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前,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它们说呢? 6、指导说话:(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的句子,练习说话) ⑴年轻而勇敢的羚羊啊,你们 。 ⑵甘愿用死亡作桥墩的老羚羊啊, 。 ⑶猎人们,我要劝告你们 。 四、回归课题,总结全文。 1、“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篇文章,你认为有没有相同之处?(都具有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把生存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 2、 “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小故事,共同演绎了一曲“生命的壮歌”,让我们一起崇敬而赞叹地读一读课题。 3、《生命桥》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不应该仅仅是区区弱者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应该是对生命的思考。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权利,不能因为我们是这世界暂时主宰者,就去侵害、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命。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这两个小故事都是讲动物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可歌可泣的事例也不少。阅读收集有关资料,办小板报。 2、背诵全文。 七、板书: “生命桥” 生 存 年轻羚羊 悬 崖 死 亡 老羚羊 <<工作动态分析>>郑静老师新建小学教师的文章生命的壮歌(第二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