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哓燕老师张渚二中教师:电功。 课题 电功 课时:1课时 执教老师: 张渚二中 徐晓燕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电功的概念,以及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还需要推导出电功计算的另外两个公式。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得到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因为初中物理不从理论上解释该关系,所以电功公式的建立必须完全依赖于实验。而且该实验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尤为明显。做好这个实验是本节的关键。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电功; 2.研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掌握电功的计算式 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电功; 研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掌握电功的计算式以及推导公式 教学模式 启发式四段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要提升钩码,可采取那些做法: 1.用手直接提升: 手对钩码做功 2.利用简单机械提升: 机械对钩码做功 3.用电动机提升: “电”对钩码做功 思考:“电”除了可以提升重物外,还可以做什么? 例: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光能…… 结论:当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时,我们就说做了电功 创设情景 启发思维 引导猜想 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小的电动机只能提升比较小的物体,而很重的货物就需要大的电动机来提升,他们所作的电功不同,那么电功的大小到底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1.小电动机只需要一节干电池就能工作,而大电动机需要220V的电压才能工作。 2.电动机工作1秒可以使物体提升1米,而工作2秒就可以使物体提升2米。 学生猜想: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时间有关 提示方法 当人们用实验来研究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只要使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其余几个物理量的关系,然后再使另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剩余物理量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要研究的结论了。这种研究方法我们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实验1 条件:使电流相等(两灯串连) 时间相等(闭合开关,两灯同时发光) 观察:两灯的亮度和电压表的示数 (电压大的灯亮) 结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电器上电压的越大,电功就越大。消耗电能越大。 实验2 条件:使电压相等(两灯并联) 时间相等(闭合开关,两灯同时发光) 观察:两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 (电流大的灯亮) 结论:用电器的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就越大。消耗电能越大 实验3 条件:使电流、电压都相等(同一灯泡,使其工作不同时间) 结论:用电器的电压和电流相同时,通电的时间越长,电功就越大。消耗电能越大 分析归纳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 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电功=电压×电流×时间 W=U I t 1焦=1伏·安·秒 巩固运用 例:一把电烙铁接在220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350mA,问通电1小时消耗了多少电能? 已知:U=220V ,I=350mA=0.35A t=1小时=3600S 求: W=? 解: W=UIT =220V×0.35A×3600S ≈2.8×10J 答:通电1小时,电烙铁消耗了2.8×10J的电能 1、 物理学中,当电能转化为_______,我们就说做了电功,电能转 化为其它形式能的多少,可以用_______ 的大小来量度。 2、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_________、________以及 成正比。 3、电功的计算公式W=____________。电功的主单位___________。 4、一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10伏,通过的电流为1安,通电1分钟, 电流所做的功为______,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 5、一只电热器,当它两端的电压为220伏时,通过的电流为500毫 安,在______秒内,消耗的电能为4400焦。 6、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了功,决定于 ( ) A、电流和通过这段电路的电荷量; B、电流和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C 、电流、通电时间和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D、电流、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的电阻 探索研究 深化知识 在我们利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可以把W=U I t进行推导,如: 1.由W=U I t 又Q = I t 得W= Q U 2.由W=U I t 又 得 3.由W=U I t 又 得 巩固练习 题1:某段电路中,每通过2库仑的电量,电流所做的功为6焦,则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为 伏。 题2:灯L甲和L乙串联在电路中,若L甲 的阻值比L乙的阻值大,则在相同时间 内L甲和L乙 消耗的电能是 ( ) A L甲多 B L乙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题3如图电阻R甲、R乙并联在电路中, 且R甲:R乙=3:2,则在相同 时间内, R甲、R乙所消耗的电能之比 ( ) A 2:3 B 3:2 C 4:9 D 9:4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 1. 了解电功的大小与电流、电压、通电的时间有关。 2. 掌握电功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导公式。 3. 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工作动态分析>>徐哓燕老师张渚二中教师的文章电功。 张柯芳老师闸口小学教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 22、《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宜兴市闸口小学 张柯芳 【教材解读】 《槐乡五月》是苏教版语文国标本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课文开篇描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接着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地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用槐花装扮自己,让人体会到槐乡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领略到儿童与自然相处的和谐。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题自然地生发开去。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如同诗一样的美妙,读起来琅琅上口,对称句式错落有致、描写抒情水乳交融,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图文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要特别重视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王崧舟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美好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思路】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想象,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在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展示】 一、设境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宜兴素有“陶都”的美称,作为一名宜兴人你能告诉我原因吗?中国的广州被誉为“花城”,因为那里四季花不绝,终年万紫千红;我们中国还有一些地方称为“茶乡”、“橘乡”、“藕乡”,还有一个地方,那里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种满了槐树,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你猜,人们称这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槐乡 ) 2、学习“槐”:(1)指读(2)组词 大家想去槐乡看看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揭题) 二、检查预习 1、自由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不添不漏,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后词语: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 并请学生照样子说几个。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槐乡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槐花、孩子 师追问:槐花怎样?孩子呢? 四、潜心品读 1、让咱们一起走进槐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五月的槐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 2、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到的槐花; 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槐花。要求用这样的句式来说:“槐花!__________” 3、同学们,这是你眼中的槐花,作者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他又是怎样用笔写出槐花的美?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找出来再读读。 4、交流: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槐花的美: (1)“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指读 ②你觉得它美在哪?(教师相机板书:花多、色白) ③你能否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槐花的美?谁能比他读得更多、更白? (2)过渡:看,有的槐花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出示句子 ①怎样抱的才会形成“玉雕的圆球”?(紧紧地,一个挨着一个,挤作一团地……)我们去看看。(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多么可爱的槐花呀!大家看,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变得更美了,就像是玉雕的圆球。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团结的美!这是一种挨挨挤挤,生机勃勃的美!谁想读一读这种充满生命的美?指读。 ②为什么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呢?新疆小姑娘的小辫子和我们班女同学的辫子有什么不同?(出示画面) ③作者的眼中,那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形:一串串成熟的葡萄;挂满珠子的大吊灯) ④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槐花的姿态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槐花的姿态美。 槐花香 (3)过渡:槐花还美在哪?让我们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 出示“中午,……都浸在香海中了。” ①指读 ②“清香”、“醇香”、“浓香”这香一样吗?能把它们交换一下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到近,香气由淡到浓,也说明越开越多) ③这清香、这醇香、这浓浓的香全弥漫在空气中,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理解“浸”:课前老师查了下字典,“浸”在字典中有这三个意思,你能告诉我在这篇课文中应选哪个吗?为什么?(槐乡到处是开满了槐花,槐花的香气弥漫在槐乡的每一地方,槐乡简直成了香海,芳香扑鼻) ④和煦的风吹呀吹,槐香随着风飘呀飘,让我们闭上眼睛,轻轻地吸一口,你觉得——,再嗅一嗅,你不由地说——;睁开眼,你觉得——;让我们再深吸一口,——;难怪作者这时会说——(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⑤齐读 (4)多美的槐花呀,瞧,把谁给引来了(蜜蜂、孩子们),还会有谁被引来呢?学生想象。 5、五月的槐花美吗?美在哪?指读 6、小结:五月的槐花真美呀,槐乡的孩子实在是太幸福了,如果你就是一个槐乡的孩子,你会怎样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槐乡作客,了解一下槐乡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文中多处出现了ABB式的重叠词,请同学们课后仿照着写几个。 板书: 花多 槐花 色白、 槐乡五月 形美 味香 孩子 <<工作动态分析>>张柯芳老师闸口小学教师的文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陈荣芳:。(全日制学校) 陈荣芳(江苏省扬中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争论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行为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参与、思维的参与。因此一上课我以“1根小棒能用1来表示,4根小棒能不能用‘1’来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愿望。当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单位“1”时,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习兴趣由此而生。 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我没有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创设各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尝试、争论、比较、思考中逐渐完善对分数的认识,思考逐渐走向深入。如:学生认识的分数的基础是分东西时,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产生了分数,那现在分得结果是整数,为什么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当学生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分西瓜和分桃子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怎样用分数表示呢?最后通过让学生画出你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进一步认识到分数是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数表示的部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不是整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不断地争论中发现原有认知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和构建了新的认知网络,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刻的发展。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 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如学生对是用四分之一表示还是用八分之二来表示的争论时,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来摆一摆,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分数的区别和联系。再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其中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拍手游戏、找出生活中的分数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这些活动为学生思维的具体化、深刻化提供了机会,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这包括思考什么,如何思考,直至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我们在课堂上永远的追求。(注:此文是9月18日名师版《思维在争论中走向深刻》一文教者教后反思)
【教育资料】陈荣芳。 作者:。(全日制学校) 所属学科或领域:生物 适于的学段/年级:七年级设计者:刘世雄 教学实施者:刘世雄一、 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设计者将本课教学设计定位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一教学结构层次上。明确课题教学主题是“关注学校的绿化状况,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参与美化校园的活动”。充分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生物学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了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展探究与实践活动,力求达到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的目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感受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课外活动,经历资料的收集、处理、利用和发布的过程,加深对环境保护意义的理解,着眼于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活动设计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注意发挥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教学活动之前的问题设置、任务准确、到位;评价学生活动的量规的设计科学合理,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示范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课前对学习者的分析基本准确,学生在分析“森林与人类和动物的关系”时准确、到位;根据教师的要求积极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所收集的资料丰富且能进行形式多样的整理、发布,这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作出必要的知识、能力及情感的铺垫。但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潜在影响估计不足,教学初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经过及时调整,有较大改观,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价依据的原则是:学生在课前资料收集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制作细致程度;小组合作,交流水平;上网调查结果及其方案设计水平。它是一种形成性课堂教学评价。这是由本课的设计原则——研究性学习所决定的。也是素质教育新观念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的参与性、激励性、亲和性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评价量规。二、 关于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授课人在课前严格按照预定问题情景布置学生分组进行资料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以及准备发布材料。学生普遍能积极活动,参与面广,投入程度比较理想。这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认真处理及利用所制作的汇报材料可见一斑。但由于学生是刚进中学的初一学生对信息化资料的处理、分析以及发布材料的制作能力参差不齐,在这方面的预期目标实现情况不理想,有待于今后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且由于受时间和知识面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收集的资料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方面,种类过于单一,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改革的实践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特别注意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真诚合作的“合作型”师生关系;并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合作型”生生关系。这有利于更好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整堂课充满了师生和生生互动、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的情形。这为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前制定的各项活动目标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也反映出学生在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整理发布上还不是十分简练、明确,表达方式过于呆板,缺乏形象化设计。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不是很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坚持进行有目的地专项培养和训练。其实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及学习模式的学习过程,实质上,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养成“终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良好途径。 课堂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这从分组协作查阅资料和整理、汇报调查结果;课堂自由讨论、辩论等多个环节均有十分有力的体现。这也是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专项培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真诚合作的“合作型”师生关系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合作型”生生关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同学的表现依据事先制定的形成性教学评价原则对汇报的同学以及所代表的小组准备活动尽可能地作出客观性评价。这对于学生的参与性、激励性、亲和性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也为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真诚合作的“合作型”师生关系和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的“合作型”生生关系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公平评价体系。教学活动中注意着重培养学生应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环境保护意义的理解;在活动中提高了同学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的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实现了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在今后的教学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我必将不断地虚心学习、认真总结这次实验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为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新贡献!本教学设计和实验工作得到了贵阳十中金宇校长、鲍康杰副校长、郑毅老师、彭丹毫老师等同志的悉心指导和大力帮助,在此,谨致真诚的感谢!附评价反思量化表(一) 本次教学活动的哪些阶段和方面利用了信息技术?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评价1. 备课阶段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ü有 q无简介:本教学设计依托网络环境,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并利用office软件开展教学课件的制作。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信息来源,节约时间,对教学活动的规范化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演示方面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ü有 q无简述:教学并利用office软件开展教学课件的制作。信息技术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了规范化教学;对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展示平台。3. 教学内容中某些过程或现象是否利用了计算机模拟:q有 ü无如果利用了信息技术,请列出计算机模拟的过程或现象,并介绍效果如何,:4. 教师是否要求学生通过操纵、控制计算机(例如,改变参数观察结果变化等),进行探索:ü有 q无简述:对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整理的小组,要求制作简单的课件,依托计算机进行展示。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培养,但受到自身知识面和准备时间的影响,效果一般。5. 为学生准备作业和发放作业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q有 ü无如果利用了信息技术,请简要介绍并简述效果如何:6. 收集学生作业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q有 ü无如果利用了信息技术,请简要介绍并简述效果如何:7. 教师是否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答疑:ü有 q无简述:针对学生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目标性解答。简洁而有效。8. 评价学生练习或作业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q有 ü无如果利用了信息技术,请简要介绍并简述效果如何:9. 有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关网址:ü有 q否简述:为方便学生对资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提供了以下网址——www.ce65.com www.100green.com www.grchina.com www.cngreen.net 。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0. 是否要求学生访问有关网站:q是 ü否11. 请用很短的几句话概括本次教学中信息技术对您教学的总体影响: 信息技术的使用丰富了信息来源,节约时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有效培养,实现了规范化教学;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展示平台。 (二) 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意外的问题或其他情况?您采取什么教学对策?效果如何?在进行学校绿化方案设计的讨论中,学生对于绿化设计的环保性问题产生了分歧,并展开了辩论。当时教师并没有立即进行制止,而是适当引导,有目的地进行激励,使双方求同存异,产生了“碰撞”,激出了智慧的火花。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哪些阶段和方面利用了信息技术?效果如何?1. 学生搜集资料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ü有 q无简述:多数学生利用了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搜集,节约了时间,丰富了学习内容,培养了信息素养。但受到自身知识面和准备时间的影响,效果一般。2. 学生有没有贡献一些特别有价值的软件或发现一些特别有价值的网址:q是 ü否如果有,请简要介绍有关要求并简述起到了什么作用:3. 学生写作业或制作有关作品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ü有 q无4. 简述:多数学生利用了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处理及相关作品的制作,丰富了学习内容,培养了信息素养。但受到自身知识面和准备时间的影响,过于简单,使用效果一般。5. 学生是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讨论或向教师寻求帮助:q有 ü无如果有,请简要介绍并简述效果如何:(二)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产生了哪些影响?1.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ü明显提高 q有所提高 q无变化 q有点下降 q严重下降2. 对学生的知识学习的影响:在本次教学中,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事实性知识、概念、原理等的记忆效果ü明显提高 q有所提高 q无变化 q有点下降 q严重下降3. 对学生概念理解的影响:在本次教学中,信息技术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概念的理解ü明显提高 q有所提高 q无变化 q有点下降 q严重下降4. 对学生在本学科或领域内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在本次教学中,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本学科或领域内问题解决能力q明显提高 ü有所提高 q无变化 q有点下降 q严重下降5. 对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影响:在本次教学中,信息技术使学生信息检索能力ü明显提高 q有所提高 q无变化 q有点下降 q严重下降6. 请用很短的几句话概括本次教学中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总体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教会了学生依托网络快捷而有效地获取信息的方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针对性和有效地培养。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影响因素你认为在此类教学中,哪些因素对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影响比较大?1. 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ü影响很大 q影响比较大 q不好说 q影响比较小 q没有影响简述: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示范者和调节者,信息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等关键性问题。 2.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态度ü影响很大 q影响比较大 q不好说 q影响比较小 q没有影响简述: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前国家队主教练米卢的一句名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同样适合。很难想象一个对信息技术持无所谓甚至是敌视态度的教师会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的情况也就无法指望他能创造性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优化组合了。 3. 教学方法q影响很大 ü影响比较大 q不好说 q影响比较小 q没有影响简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教材、学生的分析和把握。特别是,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掌握水平促使教师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教育教学实践不应该过分受信息技术的局限,信息技术必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4. 教师在教学中敏锐、灵活的教学策略q影响很大 ü影响比较大 q不好说 q影响比较小 q没有影响简述:信息技术的使用与教师敏锐、灵活的教学策略如配合得当,将会实现优势互补,事半功倍。 5. 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q影响很大 ü影响比较大 q不好说 q影响比较小 q没有影响简述: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掌握水平促使教师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及时调整。6. 学校的硬件设施q影响很大 ü影响比较大 q不好说 q影响比较小 q没有影响简述: 学校的硬件设施制约着信息技术手段的种类及效果,势必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形成严重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原因就停滞不前,而应该因势利导,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7. 学校的政策导向q影响很大 ü影响比较大 q不好说 q影响比较小 q没有影响简述:学校的政策导向最大的影响是对教师积极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的连贯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参阅文献: 1. 汪忠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2版; 2. 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3. [美]Stephen D.Brookfield & Stephen Preskill 著,罗静、褚保堂译,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Discussion as a way of Teaching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Democratic Classrooms),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5. 项伯衡、郑春和著,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教育资料】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