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媒体动画演示小动物们逐个飞进各种形状的“新家”,学生按顺序说出是哪些动物在搬家。) 2、请你看一看,哪些小动物家房子的形状是你认识的图形?它是什么形状?你知道它的边在哪儿,有几条?角在哪儿,有几个? 3、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他小动物家房子形状是什么图形,好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出示代表小动物“新家”的各种图形),你能用你的办法给它们分分类吗?先想想再和同学交换一下意见。(学生思考后讨论) 2、请大家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按小组商量好的分类结果粘在红纸上。(学生动手操作) 3、交流反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类的?(分组汇报) 4、分得真好!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请你那起长方形纸跟老师一起摸摸它的四条边,要注意有顺序。那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呢?六条边的呢? 5、你们真会动脑筋!现在你能说出其他小动物家的房子形状是什么图形了吗?(出示画面,学生逐一说)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小朋友们看,小熊把美术课上画的图形都贴了墙上,你能帮助他找出四边形吗? 2、(出示做好的纸盒教具)这个面是几边形?摸摸它的边验证一下。另一个面呢?第三个面呢?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也是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你的文具盒里就藏着一个六边形,快把它找出来! 4、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连我们的老朋友钉子板都忍不住想考考你们了呢!他想让你们在他身上围出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你们愿意吗?一起试一试吧!(师生共同操作) 反馈展示:(演示老师作品)这是老师的作品,你认为可以打几分?有谁围得比老师还好?上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好吗?(学生拿作品上台展示,其余观察评论) 5、老师真佩服你们灵巧的小手,你们想让自己的手儿更灵巧吗?先看老师变魔术!(用长方形纸折起一角,与学生共同数有几条边,并在纸上写“5”)你想变这样的魔术吗?请你动手变一变,在变好魔术的纸上写好几边形,再数给你的好朋友看。比比谁变的魔术多。(学生自由操作,纷纷走下座位展示完成的“魔术”) 交流反馈:你折出了哪些图形? 四、总结全课,提升认识。 你学会了哪些新本领?你觉得数学课好玩吗? <<工作动态分析>>邱海英老师潘家坝小学教师的文章《认图形》说课材料。 文中:。(全日制学校)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师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如一位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