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结延伸1、 总结全文。(板书:↑↑) 2、 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教师板书:坚持不懈 刻苦努力) 2、小小的蚂蚁、爬得慢吞吞的蜗牛和乌龟听说青蛙看到了大海,都有羡慕不已,也想去看看大海,你准备怎样对他们说呢? 3、 看来你们已经弄懂了这则故事,老师再送你们两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有攀登”、“有志者事竟成”(多媒体出示句子)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拓展练习。第一层,让学生联系自己人进行自我教育。第二层,针对他人的特点,开展他人教育。第三层,课外语言积累,深化道理。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的道理,使学生把外部语言不断内化。】 四、作业: 1、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分角色读一读故事吧! 2、 小小组练习课本剧表演 【在全文结束之处安排了学生分角色朗读、排练课本剧这两个作业,能再现课文中人物对话时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工作动态分析>>钱护良老师周铁小学教师的文章以读为主 入境悟情 ----《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邱海英老师潘家坝小学教师:《认图形》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与练习。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数,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以图形的边数来分类、命名。这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图形的边数,知道可以按边数来命名一些平面图形,并感受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 3.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 5、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导入,先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边,知道它们都是四边形,使学生初步感知可以以边数来命名一些图形。“试一试”让学生知道除了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其他形状的平面图形;再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形成“要想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想想做做”通过想一想、围一围、搭一搭、数一数,进一步巩固对多边形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重点和难点是使学生学会用数边数的方法,认识并判断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感受图形间的变换。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教学起点,辅以多媒体教学并设计卡通形象,不仅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而且迅速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兴趣。课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既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鼓励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例如教学图形命名时,教师让学生用分一分、说一说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大胆起名,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几边形;课末,骨碌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多边形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这几天动物园可热闹啦!小动物们正忙着搬新家呢!你们想去看看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