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指着板书)对于老师的板书,你有什么意见吗?(学生摇头)老师却对自己的板书有意见。 生:老师我也有意见(很多学生纷纷在下面说) 师:说说看 生:老师你的板书太乱了。 师:那你说应该怎么办呢? 生:应该按顺序排。 师:你们能帮助李老师吗?动笔把算式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写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 生1:我是这样排的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生2:老师我还有,我是这样排的18-9=9 17-9=8 16-9=7 15-9=6 14-9=5 13-9=4 12-9=3 11-9=2 师:我发现在这些算式里有一个算式很特别,你们发现了吗?(学生齐说,他们也发现了)那么你们说是哪一道呢? 生:我找的是19-9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因为这里有2个9,而其他算式没有。 生2:我也认为是19-9,因为只有19-9得数是10,是2位数,其他的得数都是只有1 位数。 师:你们跟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不过理由不一样,(指着板书)只有19-9,个位9-9够减了,而其他算式不够减,都要向十位去借。(学生观察板书,也非常赞同) 师:小鸟们看见我们小朋友学得这么好,也想请我们帮帮忙,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你们愿意吗? 生(齐):愿意。(学生打开书,完成第13页第3题) 生:老师,这里有一只鸟找不到家。 师:是哪一只小鸟呢? 生:是12-9的小鸟 师:你们认为它应该找几号家呢? 生:3号。 四、课堂小结 师:马上要下课了,这节课你最开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开心的是会算了使几减9的算式。 生2:能帮助别人,是我最开心的。 师:是呀,能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应该开心,我们更高兴的是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老师相信,随着我们知识的增加,我们能帮助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 教后反思: 1、注重关注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 学生思维发展的程度不是一节、两节课所能达成的,而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我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更想关注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探求的过程,更想培养学生对数学、对数学课堂的兴趣。如在本节课情境的创设部分,我在课前有意识地把13瓶墨水(一盒加3瓶)放在讲台上,让学生在课前不自觉地产生好奇: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呀?用来干什么呀?然后上课一开始我就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己从外包装“10瓶装墨水”中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猜测、观察能力,并且也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如当板书出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后,提问:老师发现这里有一个算式很特殊,你发现了是哪道吗? 2、对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再思考。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新知思维程序和方法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必须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体会,去发现。但是,本节课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中学生把注意力观注在”动”中,忘记了”思”,反而不利学生思维的开拓。那课堂中如何给学生的操作思维以导向,怎样来组织学生的操作才最有效?都是我今后应该值得思索的。 3、对最优化方法的思考 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既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特别是算法优化,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本节课以及后面的几节课,根据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提倡学生采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而实际教学中学生更多的喜欢采用“破十法“,只有个别优等生。那么何为”最优“?书本的经验总结为“最优”?还是让学生在应用中比较、在比较中感悟,符合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最优”呢? 【教育资料】作者。 作者:。(全日制学校) 《暖流》这篇课文讲的是江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
“暖流”原来指一种自然现象,显然文章课题有着全新的深刻的含义。怎样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来理解体会“暖流”在文章中的特殊含义,是本课教学的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想,整堂课的教学应该从课题这个“点”切入。
一、揭题质疑,初读体会: 初读从揭题质疑入手,“暖流”本来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找出点题的句子—“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学生体会到那是因为江主席来看望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并且扣住“涌动”一词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全体师生都感到非常激动,兴奋,也感到十分温暖!其实,这样的体会是浅层次的,粗略的,这是为整篇课文的赏析作了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精读赏析,深入体会: 1、组织学生抓关键词“满面春风,和蔼,拍着,兴致勃勃,抑扬顿挫,高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