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注定了我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我想的那样及时完成,找出了原因,我又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下面的课堂教学中。
(李海霞)
--------------------------------------------------------------------------------
教学反思五:
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本段学习了“人的身体、皮肤;运动”三章,刚刚接触生理卫生,论讲应该有很多问题:如:为什么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肤颜色比较黑?为什么天热皮肤出汗多?为什么皮肤被划破时会感到疼痛?为什么小孩能逐年长高,而成年上却不能?为什么儿童少年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就会影响体形、姿势和动作的健美?等等,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活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张洪彩)
--------------------------------------------------------------------------------
教学反思六:
新学期开始,课程进行了新的改革。首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第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各门具体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在保留传统学科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上升。第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第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第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课程的评价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在开学后四周的教学中,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有了一些改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