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观看《位置》课堂教学录像后的一点反思

画圆
(5)师:观察自己的圆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 分小小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6)师:你估计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猜想:生1:3倍左右,生2:2倍左右,生3:5倍左右
(7)师: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
演示:用绳绕的方法验证(3倍多一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迁移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4,圆的周长和直径或者半径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通过学生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感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可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学生的猜想后,通过绳绕的方法加以证明,使学生确信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需要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计算才能证明。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我想“猜想——验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我认为运用这种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C、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发现——构建新知
(1)师:你还有别的办法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吗?
(可以用绳绕滚动的办法分别测量一些圆的周长)
(2)学生在小小组内动手操作、测量进行验证
直径(厘米) 周长(厘米)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2 6.2 3倍多一点
3 9.1 3倍多一点
4 12.9 3倍多一点
(3)小结
a、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点 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叫圆周率3.1415926……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在计算时通常取3.14,用字母л表示,(请学生写一写л)
b、结合圆周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共同推导计算圆的周长公式:(C=лd或C=2лr)
D、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1)学生尝试例题求圆的周长
(2)基本练习(略)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计算,确认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在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形成的合力的作用。师生共同推导出求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一些基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
E、评价体验
(1)师:这节课研究了什么?
生1: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生2: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即C=лd或C=2лd
(2)师:(出示一棵古树图片)你能测量它的直径吗?
生答:砍下来量一量
师问:这个方法简单,你们同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用绳子绕一圈,这就是周长然后用周长除以л就得到直径
生2:在古树中间钻个小孔,量一量
生3:用四个木头搭成一个正方形,边长就是直径
(3)师: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吗?(用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量一量车轮的直径算出周长,再数数车轮转动了几圈,算一算就行了。(师提醒:那不是最安全)
生2:用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
生3:装一个象跳绳一样的计数器,再算一算。
师:对!摩托车的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它就像一个乘法运算机器,车轮的周长是固定的,转数是变动的,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之所以能显示在里程表上,就是车轮周长乘以转动的圈数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已知直径(半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基本训练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技能,如何再让这些数学知识回到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用呢?我设计了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和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这样两个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讨论空间,因为这些问题就在学生的身边,会让学生感到“有想头”、“有意思”,学生也愿意反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实践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本节课一开始出示摩托车的里程表,有计数的跳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会到“圆的周长”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面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埋下伏笔。
2、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也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学问就是要学会问”。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去建立各种联系和关系,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我在本节课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感悟到:必须先要知道圆的周长,而直接测量圆的周长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促使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又提出测量一棵古树的直径你有什么好主意?如果测量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这是两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问题,学生有感而发的方法有很多,学生的回答应该说是非常精彩的,这既让学生灵活运用了圆周长公式(可以测量周长再计算直径)并呼应了课堂的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效果真可谓“鱼与熊掌”兼得。
3、提高应用意识,努力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我在本节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两个生活问题,并都是“以你……”的语气陈述,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由于我们身边的问题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计算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许多同学都想到先数自行车车轮转了多少圈,用周长乘以圈数,对于怎样数车轮有的同学提出直接数,还的同学甚至想到了用一根长绳让它跟着轮子转,看看它转了多少圈(这些都是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也有一些同学提出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的办法,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还激发了学生去动动手的愿望。
4、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1)在用绳绕的方法验证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有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计算再验证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2)如果在发现知识过程中人有一小部分同学得出了方法,教师是想设法再让其他学生继续探究、发现,还是让这些同学代替老师把答案告诉大家呢?
【教育资料】文中

上一页  [1] [2] [3] [4] [5]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观看《位置》课堂教学录像后的一点反思,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关于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
    名校长谈课堂教学改革
    抓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
    用“亮点”照亮课堂教学改革道路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系统构建高效课堂 谈课堂教学改革的系…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体会
    让“电子白板”给课堂教学改革插上飞…
    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案
    在情境中轻松学英语——《牛津小学英…
    慈溪以“助学稿”为载体创建高效愉悦…
    串起学生心中的趣——《水上飞机》说…
    走出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误区”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价值观是什么?
    课改“置之死地而后生”? 十年课改:改…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怎样的课堂教学最有效
    阿斗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深化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六点措施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检阅》教后感
    动  手  做  网  页 ——05年度宜兴市…
    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尝试 先学后教、当…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丑小鸭》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阿德的梦》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数星星的孩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教后…
    课堂教学改革的两难选择
    “零提问:语文教师你敢不敢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她是我的朋友…
    第三部分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机器人》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
    有效讨论  思维碰撞  绽放精彩
    3B unit 10 课堂设计
    《蒲公英》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船长》(第二课时…
    《第一场雪》教学反思
    特殊的葬礼》(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和时间赛跑》…
    小学数学第7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猜一猜》的教后反思
    直觉天成铸语感-《荷花》教学反思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用爱心绿化孩子成长的季节
    《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丰碑》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第三册《语文园地四》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课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小小的书橱…
    试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小学科学第六…
    《放小鸟》教案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例…
    “颠球比赛”习作指导
    散文诗欣赏:蝴蝶舞会
    抵制诱惑
    信息的下载
    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怎么办?
    “老师,你能不能少讲几句”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情动而辞发-习作课的案例和反思
    一    年   级    体   育     教   …
    语文新课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松鼠日记》…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中的小事处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片树叶》…
    我们的教学感受-新课改高一英语反思
    我的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初三语文第…
    初一年级上册《做时间的主人》教学设…
    “你教我学”—天府技校积极探索课堂…
    体验合作的快乐
    《爱心永恒》听课反思
    七年级上册《让我们更健康》教案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及评析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埃及的金字塔》…
    《庆丰收》、《丰收锣鼓》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加强教学反思 完善教学艺术
    北师大第五册《爱什么颜色》课后反思
    庐山云雾(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第十册《吹草哨儿》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认识乘法
    北师大六年级上《欣赏与设计》教学反…
    别忘了,学生也是一种资源
    找桃子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
    教学反思《两只小狮子》
    教学反思六则
    教学反思语录
    课堂教学改革“为何而改”
    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课堂实录
    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教学初体…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英语教学反思
    对演示实验的一些思考
    一节科学课引发的思考
    拿什么来吸引孩子—我教《月光启蒙》…
    《小数简便运算》教学感悟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上的冷与热
    创新课堂教学反思
    化学实验中常用玻璃仪器受损现象分析
    《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执教反思
    争当安全的小卫士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两棵树”的思考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课时二)
    让学生的个性活跃课堂——《冰花》教…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珍珠鸟》的教后反思
    初识powerpoint2000
    《认识分数(二)》一课教学反思
    境中读  读中悟  悟中展
    紧扣“信”字 感悟拓展 ——《秋姑娘…
    女娲造人(教案)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第八次
    我讲《草船借箭》一课有感
    对《只有一个地球》的三次备课反思
    第十二册 纸编彩蝶
    《小河与青草》教学设计
    让语文实践活动课“活”“动”起来
    《小池塘》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反思(政治)
    对美术教学的反思
    如何拟定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
    《伤仲永》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说课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在孩子的错误面前……
    也说情境教学——学习张思明教育教学…
    认识角教学片断及简评
    黄鹤楼送别
    民间体育游戏
    主题半日活动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灰椋鸟》教学…
    《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7、《雪儿》第二课时说课
    源于生活 服务生活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教学设计思路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
    请关注你的语言
    快乐的“座号游戏”
    《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Nice  Dress》-小学英语开放性实践…
    你能使你的学生乐而忘返吗?
    《冰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我 不 任 性
    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
    荷 花(第二教时)
    《夜晚的实验》教学反思
    梯形面积的计算
    水的净化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后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寓教于乐  培养数感——《11—20各数…
    逛  商  场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