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错误是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必然现象,在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教师应该以“积极、主动应对”的理念和策略,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一种可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并通过精心设计,相机诱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案例3】《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断 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参与操作实验(……),进而引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 正当老师准备教学例题(应用公式解决问题)时,只听一个学生急促地说道:“老师,我觉得这个实验设计得不好,这样证明的是圆锥的容积是等底等高圆柱容积的1/3,而不是体积。”这时,班上哗然一片,有的随声附和着,也有的嚷道:“书上都是这样证明的。” 师:(不高兴地说)我们刚才的实验,书上的实验是把容积近似地看作体积,你明白吗? 这位学生疑惑地点了点头,坐下来。 教学继续进行…… 【解读】 这位学生的想法多么有价值啊!但由于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用责怪的语气加以了否定,不但扼杀了这位学生的大胆提问,而且教师的武断评价肯定让这位学生感到非常伤心和失望。 如果教师能问一问:“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学生的回答很可能会令教师感动。课后,我对这位学生作了了解,问他有什么改进的方法,他是这样设计实验的:“用一只有刻度的量筒装上水,看圆柱和圆锥分别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再算算他们是不是3倍关系。”他的回答令我既兴奋又遗憾。兴奋的是学生的巧妙回答,遗憾的是这位教师让课堂失去了一次出彩的机会。 相信上述案例在课堂中并不少见。由此我想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很新,也很能体现新理念,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是在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哪怕有学生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鼓励。在潜意识里依然存在对学生,对课堂的控制和支配欲,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最后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导致课堂中很好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白白地丢失。 【认识】 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因此,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课堂中的生成,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这些非预设生成尽可能转化成自己教学的服务资源,化尴尬为精彩。 “拨开云雾见明月”“彩虹总在风雨后”。因为有了“生成”,课堂才更显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生成”,师生才更具灵性和个性。正如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工作动态分析>>王栋梁老师万石小学教师的文章关注“生成” 生成精彩。
上一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