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李一平老师新街小学教师: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人教版第十册《积累·运用六》习作教学设计 江苏省宜兴市新街小学 李一平 [习作内容]: 有一位同学想,如果把喝饮料的吸管变硬,或把吃饭的筷子掏空,不就把“吸”和“夹”这两种功能合在一起,做到一物两用了吗?这个同学的想法,称得上是一项小发明。有的同学想法更大胆,更神奇,他们想发明新型的航天飞机、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椅……你想发明什么呢?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象,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拓宽他们思维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提倡合作学习,促使生生合作,共同想象,自主表达,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放飞想象,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 2、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的能力,领悟想象作文的写作规律。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诱发想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录像导入:我国航天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的画面,了解我国科技的伟大成就。 2、启发谈话,诱发想象。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磁浮汽车、新型课桌、新型钢笔的出现,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而这一切,有待于同学们去发明、创造。请你们大胆发挥想象,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你想到的内容进行再创造,看谁的内容新奇有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此环节,既关注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又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表象,从而为学生习作引路。] 二、小组合作,个性表达 1、小组合作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可以从样子、用途等方面叙述。) 2、集体交流。 3、教师归纳小结。要写好想象作文,应该注意: (1)、观察生活,表现生活。 想象不是胡编乱想,要符合生活实际只有熟悉生活,详细地观察生活才能有想象的原材料,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习作材料。如:新型书包、桌椅等。 (2)、想象要美好,立意要深刻、新奇。 想象必须要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思想,如果只是瞎编一个离奇的事物,就失去了想象的意义,要符合人们的愿望,让人读了有一种新奇的感觉,要不拘泥现实,推陈出新,大胆想象。如:围绕交通阻塞,可想象水陆两用汽车、磁浮汽车等。 (3)、细致地想象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 经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形成新的形象,既要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又要蕴含自己的独到见解。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提倡合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从而改变由教师灌输的指导到学生自主领悟、合作领悟,使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 三、大胆想象,创意表达 1、根据交流材料,自主感悟,自我命题。 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想象,合理安排自己的习作材料。 2、学生独立构思,有序表达,完成初稿。 [学生自我命题,展开想象,自主作文,正是学生自我感悟的集中表达,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恰当地进行个别指导,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 四、自主评价,合作欣赏 1、同桌互读,交流评价,把你认为自己或同桌习作中优秀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分小组交流,欣赏小组中最优秀的习作,互评互赏,并推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3、鼓励学生进行集体交流,全班同学欣赏优秀习作,作出相应的评价。 [评价,是对习作的修改,是学生展示自己独特个性,抒发不同见解的舞台,学习评价他人,评价自己的习作,是一个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弥补自己不足,取长补短的过程;欣赏,就是让学生获得习作成功的快乐,可以是欣赏他人,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同学,可以是一二句话,也可以是比较优秀的段落,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评析: 以上习作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 1、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学生在自主表达,小组合作,集体欣赏的教学环节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在想象、诵读、评议、欣赏中感受习作的快乐。教师珍视学生个人独特的感受,真正实现学生是习作的主人。 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由灌输式、模仿性的指导改为学生自主领悟、小组合作领悟,注重交流与沟通,合作与欣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工作动态分析>>李一平老师新街小学教师的文章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者:。(全日制学校)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 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 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 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对问题进行分类 a—求两个量的和。 b、c、d、e—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③分析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b—差比,c、d、e—倍比) ④揭示新的比较方法:“比”,在教师引导下用“比”描述两个量的关系。 2、归纳比的意义。 3、教学例2:一列火车2小时行180千米,用“比”来描述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引出“比”的另一个作用:不同类量之间的比。 4、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