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下面就来谈谈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中的艺术体现。一、 严谨简约——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严谨,是指准确、科学、全面、完整,无任何知识性,科学性错误,尽量减少口误。特别是新授课,学生对老师所讲述的知识是首次感知,更要注意其概念表述的确切,逻辑推理的严密。如果表述不准确,模棱两可,就有可能给学生以误导,留下永久性的错误。 例如,一位学生在阅读指导课上问老师“什么叫茶砖”,老师不知“茶砖”是什么,愣了一下:“茶砖?嗯,茶——砖——,茶叶的茶,砖瓦的砖,这茶砖,就是浓茶中所浸的砖块。”这类课堂语言弊端就多,拖沓、重复,更糟糕的是不懂装懂,给学生传递了错误信息,直到这位学生上了大学才真正搞懂,“茶砖”其实并非将砖块浸在浓茶中,而是茶叶轧制成了砖块的形状。可见老师的教学语言如果出现错误就会贻误后代,铸成大错。 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皇帝”和 “黄帝”这两个词,我特地交代:这一组词语虽然语音相同,但字形不同,概念和内涵更不一样。黄帝姓姬,为轩辕氏,相传他是40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一位有名的部落首领,后来被尊称为华夏族的祖先。“皇帝”是“三皇”、“五帝”的合称,是指历代封建王朝的君主。通过准确的阐释,学生个个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简约,就是语言干净利落,要言不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简约主要表现在:(1)“题外话”太多。适量的、恰到好处的“题外话”,可以起到激趣、搭桥的作用,但如果毫无选择地旁征博引,毫无目的地大肆发挥,就会适得其反。(2)“口头禅”太多。几乎每句话或每段话都夹杂“啊”、“这个”、“是不是”一类的口头语,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流畅。(3)“重复语”太多。同样的话语,反复讲述,罗嗦繁冗,。有的教师总喜欢重复学生答题的语言,这样既浪费了课堂的有限时间,又影响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列宁的演讲极富魅力。他“善于把最复杂的事情描写得这样简单和明确,这样扼要和大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课堂教学语言的严谨简约就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二、 流畅婉转——教学语言艺术的必要条件 教师流畅的语流,贯通的“语脉”,有利于学生接受老师所传达的信息;相反,教师教学语言滞涩呆板,往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说话的语调可以左右最明智之人,并且能改变一篇文章或一首诗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则要求,对于同样一句话,作为教师应该能用25种不同语调表述出来。藤野先生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数十年后仍令鲁迅先生难以忘怀;作家魏巍在回忆他的小学老师时说“她爱用歌唱的语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可见,抑扬顿挫、和谐婉转的语调能给人一种悦耳、动听、轻松、亲切之感,有助于唤起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俄国作家普希金所著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就是我成功运用这一语言艺术的典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指导读第一节时,用深沉、平缓的语调,劝诫、勉励的语气,读“不要”、“也不要”,语气要果断,“相信吧”三个字要提高音调,“就会到来”要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坚定有力;诵读第二节,要提高语调,加快语速,给人一种前程灿烂的感觉,最后一句要这样读: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通过我的重点指导,加以示范朗读,学生个个投入了感情,从流畅婉转的朗读中领悟了诗歌的含义。 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语调艺术性,善于交替变换自己的语调,以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 声情并茂——教学语言艺术的魅力之源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语言艺术之根就在于“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扣人心扉,往往使学生产生情境上的共鸣。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