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词的发展源远流长。不同的时代都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是诗,宋词、元曲等。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宋词优美的意境,泛起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桨,驶向诗歌的殿堂,领略那优美的风光。二、赏析《江城子 密州出猎》 首先,让我们和东坡一起去密州出猎! 1、背景提示: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糜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公元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熙宁七年(1074年)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早去常山祁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首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欢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2、 听录音范读,注意把握字音、语气、节奏。 3、练读,要读的抑扬顿挫,荡气回肠。 4、结合注释,疏通词句,理解诗意;对照书上插图,想象当时的场景。 5、抓住三个典故深层探究,形象分析: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6、背诵。 三、赏析《武陵春》 (过渡:宋词的天空中闪烁着许许多多美丽的星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倾听宋代另一位写词高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落花时节的心语。) 1、 联系旧知〈醉花阴〉(此词反映的是婚后夫妻小别时的思人之苦。) 2、 介绍《武陵春》的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绍兴五年(1135)她寓居浙江金华,此时她已53岁了 其间,她经历了:北宋败亡,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失陷,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金人挥兵南下;为避战乱只身各处流亡┅┅不幸遭遇,处境凄惨。 3、师范读,生初步把握作品表现的“愁”情。 4、(导语:我们一下就抓住了作品中的“愁”字,其实,此词句句皆愁,字字皆愁)深入品读: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的呢? (重点点拨最后一句: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化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思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5、 试背全诗。 6、 点出此词感情上与《醉花阴》的不同之处(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物尽一系列遭遇后的李清照词中所流露出的“愁”要比早期象《醉花阴》一类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愁”浓重的多,具有厚重的历史感的多)。 四、将《江》《武》比较阅读,初步感受豪放婉约词风的不同(着重从抒发的思想感情方面来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