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 2.布鲁纳在教学上倡导(C ) A指导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接受法 3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成为(C )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 负迁移 D纵向迁移 4.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B )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5.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D)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6.一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A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度 7.创造型思维的核心是(B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8.教师根据教育实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突出事件迅速做出判断,果断加以处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行为称为(A) A教育机智 B教育创新 C教育威信 D教育管理 9.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 A加涅 B斯金纳 C托尔曼 D桑代克 10.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B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1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A ) A班杜拉 B奥苏贝尔 C桑代克 D布鲁纳 1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个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3.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B )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14.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D)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15.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C)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A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7.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B) A场独立性占优势 B场依存性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1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C) A发现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有意义接受学习 D探究学习 19.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A)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定 20.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B )干扰较多。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__促进__和___阻碍_两种。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_直接动机___和____间接动机。 3.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__社会自我__再到____心理自我 的过程。 4.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_心智技能___和__认知策略__两个亚类。 5.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__依从__、认同、__内化__。 6.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__设置教学目标__、组织教学过程和___选择教学策略_三个方面。 7.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理性差异____、年龄差异、__表现早晚__等。 8.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内部学习动机___和_外部___。 9.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含了两个分量表,即___言语_量表和___操作_量表。 10.态度的结构包括_认知___、_情感___和行为成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5个小题,共30分) 1简述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模1) 2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模1) 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模2) 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模4) 5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模5) 四、论述题(共10分)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模8) 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考前冲刺密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3.C4.B 5.D 6. A7.B8.A9.A10.B 11. A12.C13.B14.D15.C 16.A17.B18.C19.A20.B 二、填空题 1.促进 阻碍 2.直接性动机 间接性动机 3.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4.心智技能 认知策略 5.依从 内化 6.设置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策略 7.类型差异 表现早晚 8.内部学习动机 外部学习动机 9.言语 操作 10.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三、简答题 1. (1) 由无意识占优势到有意识成为主要的记忆的方式; (2) 由机械记忆占优势到意义识记逐渐占到重要地位; (3) 具体形象记忆仍然占有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2. (1)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 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3. (1) 操作的定向; (2) 操作的模仿; (3) 操作的整合; (4) 操作的熟练。 4. (1) 认知失调; (2) 态度定势; (3) 道德认知。 5. (1) 教师的教育失策,如指导思想的错误、管理的失误、教学的偏差等; (2) 学生的身心因素; (3)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 四、论述题 [答案要点] (1) 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 (2) 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实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A.对 B.错 答案:B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C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答案:A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A.对 B.错 答案:B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认识过程 答案:C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 D.匀加速的 答案:A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2.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C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D
第4组题 1.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A.对 B.错 答案:B 2.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答案:A 3.“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急 D.理智 答案:C
第5组题 1.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A.对 B.错 答案:A 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答案:B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B
第6组题 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A.对 B.错 答案:B 2.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径是( )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答案:C 3.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答案:A
第7组题 1.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A.对 B.错 答案:B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答案:B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答案:C
第8组题 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A.对 B.错 答案:B 2.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最近效应 答案:B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答案:A
第9组题 1.解决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A.对 B.错 答案:A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品德评价 答案:A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答案:B
第10组题 1.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A.对 B.错 答案:A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答案:B 3.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答案:A
第11组题 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 A.对 B.错 答案:A 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答案:A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答案:A
第12组题 1.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 A.对 B.错 答案:A 2.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答案:A 3.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第13组题 1.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A.对 B.错 答案:B 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答案:B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第14组题 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答案:C 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答案:D
第15组题 1.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A.对 B.错 答案:A 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 C.长期性、间接性 答案:B 3.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答案:B
第16组题 1.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A.对 B.错 答案:B 2.“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答案:C 3.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答案:A
第17组题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A.对 B.错 答案:A 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答案:C 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答案:A
第18组题 1.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A.对 B.错 答案:B 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法 答案:C 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答案:B
第19组题 1.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A.对 B.错 答案:B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答案:A 3.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答案:D
第20组题 1.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A.对 B.错 答案:A 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答案:B 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D
第21组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A.对 B.错 答案:A 2.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春秋》 答案:A 3.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答案:B
第22组题 1.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A.对 B.错 答案:A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A 3.在全人类中,智力呈(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答案:A
第23组题 1.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A.对 B.错 答案:B 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答案:B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
第24组题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A.对 B.错 答案:A 2.在学校课程中,与选修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是(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必修课程 答案:C 3.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 )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 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答案:A
第25组题 1.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A.对 B.错 答案:A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答案:C 3.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 ) A. 学习感知、生活感知 B. 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 直接感知、间接感知 D. 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答案:C
第26组题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A.对 B.错 答案:A 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答案:C 3.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答案:C
第27组题 1.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A.对 B.错 答案:B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课堂教学 答案:C 3.“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 答案:D
第28组题 1.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A.对 B.错 答案:B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答案:C 3.“灵感或顿悟”是( ) A.创造思维 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D
第29组题 1.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教材。 A.对 B.错 答案:B 2.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答案:A 3.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答案:D
第30组题 1.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结论。 A.对 B.错 答案:A 2.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答案:C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答案:B
第31组题 1.负强化就是惩罚。 A.对 B.错 答案:B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答案:C 3.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答案:D
第32组题 1.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A.对 B.错 答案:A 2.气质类型( )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无好坏之分 答案:C 3.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 ) A.基于学校 B.在学校中 C.为了学校 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答案:D
第33组题 1.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A.对 B.错 答案:A 2.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答案:C 3.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答案:A
第34组题 1.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A.对 B.错 答案:A 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 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答案:A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答案:B
第35组题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A.对 B.错 答案:A 2.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 )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答案:A 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答案:B
第36组题 1.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A.对 B.错 答案:A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答案:C 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答案:B
第37组题 1.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A.对 B.错 答案:A 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形成了正确舆论 C.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开展了班级工作 答案:B 3.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答案:A
第38组题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A.对 B.错 答案:A 2.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答案:C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答案:A
第39组题 1.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A.对 B.错 答案:A 2.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答案:B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答案:B
第40组题 1.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A 2.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 ) A. 主体性教学 B. 尝试教学 C. 反思教学 答案:A 3.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答案:C 第41组题 1.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A.对 B.错 答案: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