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2.D【解析】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3.A【解析】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4.D【解析】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5.B【解析】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刑和外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6.c【解析】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7.B【解析】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8.B 【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9.B【解析】见《中华人心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相关内容。
10.B【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家庭保护第十条。
11.c【解析】创造力的两个最本质特征是新颖性和独创性。
12.c【解析】教师的威信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13.B【解析】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
14.D【解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中心。
15.A【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相关内客。
16.B【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社会保护第四十五条。
17.c【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第二十六条“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
18.c【解析】瑶五主‘、jj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亩
19.B【解析】题之所述指的是人的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0.c【解析】见观察法定义。
21.D【解析】棋类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2.A【解析】见发散思维定义。
23.B【解析】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24.D【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四条。
25.A【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章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6.B【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一条相关内容
27.D【解析】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28.c【解析】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发现法。29.A【解析】见学习动机定义。
30.B【解析】略。
二、判断题
1.×【解析】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逆推法。 2.√【解析】略。
3.√【解析】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4.√【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小学高年级儿童还没有完全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5.×【解析】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师生关系的影响,但并不取决于师生关系。 6.√【解析】略。 7.×【解析】挫折容忍力是后天培养的。
8.√【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可知,该男孩不享有我国的义务教育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9.×【解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10.×【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二十七条。
广东省“代转公”教师招录考试命题预测试卷
[教育教学基础(六)]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是个体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B【解析】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是在3岁左右。
3.D【解析】见认知方式的定义。 4.D【解析】略。
5.B【解析】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认知失调。
6.C【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章第六十六条。
7.D【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四条。
8.B【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9.B【解析】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0.B【解析】小学三年级阶段在观察精确性上有明显提高。
11.B【解析】由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可知。 12.D【解析】见学习的概念。
13.C【解析】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14.A【解析】此句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
15.C【解析】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
16.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九条“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17.C【解析】略。 18.C【解析】见道德意志的定义。
19.C【解析】见巩固性原则定义。
20.A【解析】制定班级同标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目标。 21.D【解析】略。
22.C【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23.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社会性功能定义。
24.B【解析】教学工作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核心地位。
25.C【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26.A【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发展变化的影响。
27.A【解析】见人的身心发展定义。
28.A【解析】见《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章第八条。
29.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六条“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30.B【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学校保护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二、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3.√【解析】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二者要和谐发展。
4.×【解析】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先天遗传起作用,但不是起决定作用。
5.√【解析】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6.√【解析】略。
7.×【解析】略。
8.√【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六条相关内容。
9.√【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章第四十九条。
10.×【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条规定“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