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人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7.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8.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论争。
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转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 B.教育个别学生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10.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11.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1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14.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5.“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17.启发性原则的提出是符合( )
A.教学的目的 B.教学任务 C.知识本身的特点 D.学生的认识规律
18.教师的表率作用的主要表现是(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19.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D.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0.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二、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
1.历史法 2.人的发展 3.教育目的
4.启发性原则 5.陶冶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简评活动课程。
3.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显著特点。
4,简述班主任的素质
四、论述题(共1题.1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五、案例分析(共1题,10分)
1.2003年10月23[t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放《校园何来“红领、蓝领”?》的专题片:
“流动人员的孩子在城市上学,是一个难题,缴纳一笔借读费自不待言。”在四川成都市温江区某中学,多交借读费的学生穿的是红校服,而按规定数额交借读费的学生穿蓝校服;交费多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所在教室有VCD、电视、新课桌;而其他借读生只能在校外买饭吃,在均为旧桌椅的教室上课……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教育原理,写一则短文加以评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