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 (小组活动) (群众性活动)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3.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4.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 答:1.专研教材 专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2.了解学生 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原由的知识能力等,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加以研究的. 3.设计教学过程 (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这种计划应在学期和和学年开始就编写出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和学年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章节和课题,各个章节或课题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考试和考查的次数和时间,各个章节教学所需的教学身设备和教具等. (2)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单元和课题名称教学目的,课程类型 教学方法,时间安排,所需教具等. (3)课时教学计划安排(教案)这种计划一般按一节课为单位编写,是上课的具体方案.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日期和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 5.在斯坦福-必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除以()再乘以100.
2.单选
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分散注意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A)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 d.逻辑记忆 3.义务教育就是(D) a.小学教育 b.中学教育 c.强迫教育 d.大众教育 4.学校教育正式出现在(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著作是(a)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荀子》 6.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d)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工作 7.“拔苗助长”违背了(C)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8.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d)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表面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C) 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版印象 10.再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C)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3.判断题
1.学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 ( )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手段将逐渐代替教师活动。() 3.心理的产生离不开大脑,因此,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心理。() 4.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所以各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具有备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的可能性。() 5.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 )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6.过度学习量越多越好 () 7.机械记忆是一种无用记忆。 () 8.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一想象代替现实,因此应竭力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9.在阶级社会教育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所以,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 10.“多学近乎智,无知必无能”,说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完全同步的。()
4简答题
1.研究表明,小学儿童思维是一种过渡性思维,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其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答: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低年级儿童虽然已经开始有了抽象成分,但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他们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东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分出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是,即使达到一抽象逻辑为主要形式的思维水平,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2. 根据小学儿童思维特点,如何进行教育与教学? 答:要注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1.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 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使学生的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此外引导儿童阅读课外读物,参加演讲会,辩论会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正确的理解词义,学会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推动思想的灵活性,逻辑性的发展. 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应用教具(实物,图片及各种教具),在活动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全面观察,深刻分析,积累思维的素材.但,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应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正确形成正确的概念 4.教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首先在儿童思维能力水平不高的特点,教会学生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如线段图.第二,杂学生借助线段图的同时,注意教给学生逻辑推理的方法. 2.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小学德育方法主要包括说服教育,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情感陶冶,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 榜样示范,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好品德去影响,教育学生. 实际锻炼,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的实际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肯定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 3.小学教师要扮演那些角色?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着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进社会进步发展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什么? (一)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 (二)培养各种基本能力(1)学习能里(2)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3)人际交往能力(4)思维能力(5)实践能力(6)创造能力 (三)养成和发展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