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图示在头脑中产生一定的形象,这是属于 。 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不一定 3、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是 。 A气质 B性格 C个性倾向性 D能力 4、“一叶知秋”说明了知觉具有 特征。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5、一般说,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动机强度为 。 A低强度 B中等强度 C高强度 D零强度 6、“月明星稀”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联觉 7、“孟母三迁”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活动 8、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持久性 D示范性 9、学校工作的中心是 。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上课 10、运用最广、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实验法 C读书指导法 D讲授法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说的是 。 A锻炼 B榜样 C陶冶 D修养 12、着眼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活动模式是 。 A传递邮苁絓 B自学ǖ际?nbsp; C引导⑾质?nbsp; D示范7率?/P> 1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强而不平衡型的人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4、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思品课和各科教学 C劳动 D形势教育 15、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学记》 B《大教学论》 C《论语》 D《普通教育学》 16、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所以教师劳动的 很强。 A复杂性 B创造性 C持久性 D示范性 17、少年期性意识发展到 阶段。 A两小无猜 B接近异性 C疏远异性 D理智恋爱 $ d$ P" `9 n/ W. {0 ]' U$ Y3 c18、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C保持、再认或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9、当人们看见“天安门”三个字时,头脑中重现出的天安门城楼形象是 。 A再认 B回忆 C表象 D想象 20、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由于白天受 干扰较多。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21、“寻人启事”写成“寻 启事”易引起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 特点。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22、平时人们所说“一心二用”是 。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情感体验。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荣誉感 24、智力就是 。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25、勤奋和懒惰属 特性。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6、学生领会知识,主要是通过 两个认识环节实现的。 A观察与思考 B学习与记忆 C感知与理解 D思维与想象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起施行。 A 1994年9月1日 B 1995年9月1日 C 2004年9日1日 D 2006年9月1日 28、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 。 A收学费、杂费 B不收学费、杂费 C不收学费、收杂费 D收学费、不收杂费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 义务教育制度。 A六年制 B九年制 C五年制 D十二年制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A幼儿师范学校 B中等师范学校 C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其他大学专科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 二、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1、朱熹是我国 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2、思维的最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 。 3、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5、课的基本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 和布置课外作业。 6、选择和制定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提倡 ,反对注入式。 7、义务教育法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 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8、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 ,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9、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0、新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 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3、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是什么? 4、教师良好的能力素质包括哪些? 5、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案例:一位教师在下课铃响过后的1分钟,突然听到有学生叫了一声“下课了” 。这位教师听到后感到有失面子,于是向班级学生追问:“是谁说的?”没有学生承认。该教师就抓住一位平时也会叫的同学,说是他叫的。该同学说:“不是,我没叫过。”教师一把拉起该同学要到办公室去。由于一个要拉去一个不让拉去,教师与这位同学就这样冲突起来了…… 请你运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2、面对学生上课睡觉,以下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做法: A:一天下午第二节课,小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老师A迅速走过来,“啪”用力在课桌上拍了一下,气冲冲的说:“怎么,困了回家睡去,躺在床上比在这舒服,睡一年也没人管你。现在就可以走,我不稀罕你这一个学生。”说完,就走回了讲台。小明抬头瞪着他的背影,慢慢的低下了头,没有再睡觉,更没有听课。 B:老师B正在上课,一位同学打磕睡,老师B笑呵呵走过去,用手指敲敲他的桌子说:“快别睡了,再睡我可要唱《霍元甲》的主题歌了。”说完还真唱了起来:“‘睁开眼吧!小心看吧!’我唱的对吗?”学生都被他逗笑了,连打磕睡的同学也来了精神,专心致志的听起课来。 请你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两位老师的做法。 3、案例:六(1)班有个女生,高××,原本是一位活泼开朗、好动有个性的学生。近一段时间来,王老师发现她情绪低落,言语少了,笑容少了,常常一个人发呆,上课老是走神,回答问题经常是不知所云。王老师第一次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否认了。王老师又观察了几天,她没有什么起色,而且在交上的作文里,错字达15%。王老师在批语中给她指出:“错别字太多”。本子收上来了,王老师打开一看,没想到她竟在批语“错别字太多”的后面加上了一个破折号并写上“是吗?”而且打了个很大的问号。很明显,她已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是一种逆反心理,如果不及时找她谈一谈,对她的学习和成长是不利的,可是又该如何谈?从哪儿作为突破口?既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又不会激起她的逆反心理,把矛盾激化? 请运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分析王老师遇到的情况,并帮他出出主意。
五、论述题(10分) 依据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谈谈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