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觉的相互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苛勒 D.勒温
二、名词解释
1.师生关系
2.前摄抑制
3.学生权利
三、简述题
1.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简述我国教师具有的基本权利。
2.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知识的类别。
四、论述题
1.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2.根据实例说明如何防止教师的违法行为?
3.如何保持教师的心理健康?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您认为学生成长的条件有哪些?
2.学生成长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你如何理解学生成长的动力?
必须承受的痛苦
鲍勃三岁半的女儿扁桃体炎,医生开了十针青霉素,一天两针。头两天时妻子带她去打针,女儿哭,妻子也垂泪。第三天妻子实在受不了,死活不去了,把担子卸给了鲍勃。
鲍勃把药和注射单揣进了兜里,对坐在床上翻图画书的女儿说:“乖,咱们去打针。”
女儿可怜巴巴地望着鲍勃,沙哑地说:“爸,打针很疼。”
鲍勃坐下来说:“疼也得打呀,要不你的病好不了,上不了幼儿园,爸爸妈妈也上不成班,得在家看着你。不上班就没有钱,怎么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
“那我以后不要玩具和好吃的还不行吗?”
鲍勃停下来,给她时间思考。鲍勃想小孩也有足够的做出正确分析判断的能力,只要把道理讲清楚。
女儿想了片刻,终于无可奈何地张开双臂叫鲍勃抱,说道:“爸爸,咱们去吧。”
打针时她又哭了,不过不厉害,针没拔出来已哭完了。
下午又去打针时,鲍勃抱着她慢慢往医院走,鲍勃对她说:“乖,不是爸爸不疼你,可人活着就有很多事,很多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谁也替不了你。”
女儿似乎懂了,因为鲍勃感到她的小脸好像刚毅起来。
这一针,她没哭,嘴唇哆嗦着,却一滴眼泪也没掉。
第四天上午八点,鲍勃刚要开口,女儿拿着注射单和药站在鲍勃面前,说:“爸爸,咱们去打针!”
鲍勃抱起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