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 鞭笞 懈怠 舌苔 心旷神怡 百战不殆
B.隔阂 遗骸 弹劾 惊涛骇浪 言简意赅
C.癖好 薜荔 巨擘 穷乡僻壤 劈波斩浪
D.茁壮 罢黜 拙劣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耗费 坐标系 仗义执言 忧柔寡断 B.疏浚 度假村 良晨美景 各行其事 C.渲染 编辑室 饥肠漉漉 枉费心机 D.弹劾 协奏曲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 ,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
③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 我承认它很有价值, 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 整治/整顿 虽然/但是
B.典范/典型 整理/整改 虽然/不过
C.典型/典范 整治/整改 并且/不过
D.典范/典型 整理/整顿 并且/但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
B. 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C.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 《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7. 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B. 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一。
C. 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
D. 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
8. 文中作为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30%的依据,正确的一项是
A. 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B. 亚洲实现工业化仅用了不到美国所花时间的三分之一。
C. 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
D. 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
9. 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B. 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C. 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D. 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10.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将造成先进工业化国家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B. 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
C. 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 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第I卷答题卡
请将第I卷答案填入下列答题卡中:
序 |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 |
案 |
|
|
|
|
|
|
|
|
|
|
第II卷
三.文言文翻译。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1.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与不利也。
译文: (3分)
(2)天下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3. 下面是2004年高考期间某考点悬挂的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3分)
上联:才思奔笔底 下联:
五、(18分)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1/题。(17分)
书 朱 湘
拿起—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待;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公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或是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无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与凌辱,然而他们天生得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14.“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3分)
15.请概括指出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3分)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5分)
17.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6分)
七.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紫藤罗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罗,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