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检测题(1~5题每题2分,6~10各10分,共6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戳穿 力挽狂澜 嗳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2、依题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也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 。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了无人肯说的 话题。
(A)限定 抨击 生僻
(B)限制 批评 生僻
(C)限制 批评 冷僻
(D)限定 抨击 冷僻
3、下列句子中,下划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人中国。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闻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5、下面是一则消息。按后面的要求完成题目。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型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超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备受鼓舞。据说,娱乐仿真模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为这则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30个字:
6、默写下列诗文中的名句(10分):
①《离骚》(屈原):
②《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③《滕王阁序》(王勃):
④《报任安书》(司马迁):
⑤《琵琶行》(白居易):
⑥《登高》(杜甫):
⑦《蜀相》(杜甫):
⑧《虞美人》(李煜):
⑨《鹊桥仙》(柳永):
⑩《我爱这土地》(艾青):
7、解释下列名词(10分):
①唐宋八大家:
②情节:
③风骚:
④三言两拍:
⑤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8、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用下定义的方式解释“比喻””和“比拟”。
②简述“比喻”和“比拟”的种类,并各举一例。
③比较“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9、什么叫诗歌意象?结合你熟悉的诗歌,简要谈谈诗歌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10分)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1~4题。(10分)
书吴道子画后
苏轼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于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作①,得自然之数②,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人名)所藏,平生
盖一二见而已。
元丰八年十一月七日书。
[注]①乘除:抵销。这是说上述的各种技法如顺逆、旁侧,斜直的合理运用,使之互相补充,从而获得平衡。②自然之数:指符合自然的情理。
(1)写出下列句中下划线词的含义
天下之能事毕矣( ) 或不能必其主名( )
(2)中用了“游刃有余”、“运斤成风”两个成语,写出其中一个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含义:
作用: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译文:
然世罕有真者,如史全所藏,平生盖一二见而已
译文:
(4)根据文意,写出作者的艺术创作主张。(用文中句子回答)
答:
第二部分:语文教学操作题(20分)。
11、把下面一篇文章当作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处理并解决下列问题: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假如你教这篇课文,请设计五个教学问题(基础知识教学问题1个,整体把握教学问题2个,精读鉴赏教学问题2个。共10分)
(2)请为本文教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板书方案,体现课文思路(内容结构)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的统一。(10)
第三部分:作文题(20分)
12、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观照语文课堂,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