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 础 知 识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共8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法执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_________。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______、面向_______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_______教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教育必须为__________________服务,必须与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过程、情感过程和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______________。
7、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_________级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_______和_________等五个层次。
二、 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六项义务?
2、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历 史试 题
专 业 知 识
一 、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小题 , 每小题 2 分 , 共计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各项中从根本上否定了奴隶社会世袭制的是 ( )
①墨子主张 " 尚贤 " ②孔子强调 " 仁者爱人 " ③商鞍变法 " 奖励军功 , 按功受爵 " ④韩非子主张 " 法不阿贵 "
A. ①③ B. ②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右边是秦朝官府遗址出土的《秦小篆字砖》(拓片),其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秦朝使用的惟一字体是小篆
B.秦朝推行标准字体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C.秦朝的教育制度平民化
D.秦朝注重加强文化统治
3. 下列名句、警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②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③ " 人生自古谁元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④ " 为政之要 , 惟在得人 "
A. ①②③③ B. ①④③②
C. ②③④① D. ①③④②
4. 对下边两幅图片相关史实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分别发生在汉元帝时期和贞观年间
B.前者是迫于冒顿单于的威胁,后者是中原王朝主动示好
C.分别促进了北部和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D.都促成中原王朝设置行政机构管辖该地区
5. 下面两幅地图告诉我们,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东北海、陆疆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①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由中国内河变为中俄界河 ②中国失去滨海地区(日本海)出海口(包括库页岛)
A.①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 B.①②都是正确的
C.①是错误的,②是正确的 D.①②都是错误的
6. 《马关条约》与以往的侵华条约相比,“前所未有”的是
①割地面积之多 ②赔款数额之多 ③开辟内河新航线之长 ④开辟通商口岸之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主张学习西方,兴办近代保险事业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D.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8. 19世纪60年代起的30年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主要依据是( )
A.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 B.洪仁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新教育体制开始形成 D.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9.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的最大区别在于
A.采用非暴力的斗争形式 B.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组织
C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目标 D.农民运动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
10. 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厂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厂家数 开工纱锭数 布机数 外商企业 16家 338960锭 1986台 华商企业 25家 484192锭 2016台
A.民族工业中的棉纺织业获得全面发展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C.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D.受“实业救国”影响,国人大量投资工业
11.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人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人中国
12. 国共第一次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取得了重大成果。从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角度来看,其最重要的成果是
A.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B.宣传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C.中共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D.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新的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
13. 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中,最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B.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14.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有
①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②中共八大的决策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④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19世纪之交,欧洲反法联盟对欧洲发展产生的影响,其不正确的是( )
A.曾经严重威胁过法国大革命 B.是欧洲封建势力的总代表
C.导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D.有利于欧洲摆脱封建法国的奴役
16.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改造世界的力量 , 下列哪些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②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③法国巴黎公社起义④德意志统一
A.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7.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如右图所示,其中体现的原则表述最准确的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社会契约 D.分权制衡
18. 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区别是
A.是世界大国按自己的势力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B.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激化所致
C.体系中无视中国主权,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建立了国际机构以维护体系
19. 下列史实能说明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领土一部分的有 ( )
①《开罗宣言》②《波茨坦公告》③中美上海联合公报④第26届联大决议 ⑤元朝正式对台湾进行有效管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亚洲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 但各国发展的速度很不平衡 , 其中影响发展的主观因素有〈 )
①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政策不同②各国原布的工业基础不同③各国对科技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④各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不同⑤各国抓历史机遇的能力不同
A. 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 ①③④⑤
非 选 择 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荣氏家族,是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奠定荣氏商业世家基础的便是荣毅仁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后又开设纱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材料二 1937年,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逐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庭企业的代表。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是怎样改造的?为什么称荣毅仁为“红色资本家”?(4分)
22、文艺复兴以来,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逐渐成为世界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与推动力量。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德斯鸠 卢梭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于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一一摘自《独立宣言》
材料三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第三条第一项 :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摘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回答:
(1)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什么?(2分)
(2)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以材料一中的人物为例,概括提炼启蒙运动中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基本观点。(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是怎样转化为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实践的?(4分)
2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迭的地区之一,也是古代政治经济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隋唐时期,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的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试分析其主要特点。(4分)
(2)明朝中后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等地居民“尽逐丝绸之利”,“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松江地区出现男女均以棉纺织为业等现象。综合这些经济现象,分析其特点(4分),进而说明它的影响。(2分)
24、从国际关系看,19--20世纪欧洲经历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落和重新崛起的过程,请回答:
⑴19世纪初和二战前欧洲曾两度出现试图统一的局面,这两种局面分别是指什么?(2分)
⑵二战后至今,西欧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有什么显著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2分)
⑶二战后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特点?(4分)
⑷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