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积累(2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2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 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 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溃赠 琥珀 辨别是非 自出新裁 B.涵养 振撼 锤炼 海枯石烂
C.修葺 涌跃 穷奢极侈 燃料外泄 D.贯例 海鸥 蓑衣 全部勾销
3.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算式。(2分)
A.1/100 (百里挑一) B.10002=100×100×100 ( )
C.10000-0=10000 ( )
4.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任意选做6题) (6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4)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5)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
(7)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8)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请按下面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歌句子。(4分)
(1)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
(2)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哲理的诗句。
6.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是:走累了一起扶助;相互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啊,相互就是相呼。
请你根据上面画线两个句子的结构,仿写两句话。
7.根据有关情节,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内容。 (2分)
作者 |
作品 |
有关情节 |
① |
② |
刘四爷不同意虎妞的婚事 |
③ |
④ |
“我”在小人国被指控,只得逃跑 |
二、阅读(55分)
[一](20分)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摘自《读者》2005年第8期)
8.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都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4分)
9.“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事物因欣赏角度不同而显出不同特点。试从两个角度对第二段划线句子的进行赏析。(4分)
10.第一段中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阅读二至五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4分)
1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
12.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二] 谁来为最大的恐怖主义买单(20分)
①2004年12月26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各国15万多人的死亡。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求援工作的展开,这次灾难的死伤人数还会上升,财物受损还会扩大。这场灾难再次验证了一句名言,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
②从表面上看,这次的地震和海啸好像是与人类无关,但细细考察和分析,席卷东南亚、南亚沿海的印尼、斯里兰卡、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的大灾难背后不乏人祸的因素,而且这是大自然在借这种威力向人类发出又一次强烈的警告。
③人类对这次大灾难年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损害等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
④人类生活、工业生产所使用的石油及其他燃料和能源排放到大气和自然中的结果是使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结果是使海平面升高。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涨9-88厘米。
⑤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升高的危害不只是地震海啸,而是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那里的居民只生活在高出海平面约一米的陆地。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
⑥那么,谁应为这次的自然恐怖主义负责?消耗了全球最多能源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占世界第一,为全球排放总量的1/4,但是,却死活不肯签署“京都议定书”,理由是会束缚美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美国经济竞争力。由此可见,人类既是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帮凶,又在不同的经济实力下遭受不等量的损害与生命和健康损失,同时还要不平等地为大自然恐怖主义的后果付出不同的买单费。
⑦如果每个人、每个国家都为自己所居住的这块栖息地负起责任,在面对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恐怖主义时,人类才有能力应对它,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人类减少自己的助纣为虐行为,避免“恐怖主义“的产生和出现。 (摘自2005年3月28日《语文报》)
13.第三段说“人类对这次大灾难所要负的责任是助纣为虐”。简要概括“大灾难”和 “助纣为虐”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14.第四段划线的句子用到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5.“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一句为什么不能去掉?(4分)
16.阅读第五段,说说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危害?(3分)
17.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分)
[三](15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⑦,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 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3)往之女家 之: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0.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3分)
21.甲、乙两文中,盂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4分)
三、语文综合运用(15分)
23.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精神的殿堂。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某班同学在“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如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请为你所在的班级设计一份开展“读书报告会”的活动方案。(4分)
答:
活动二:领略书的魅力——热爱读书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将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请写出一条关于“热爱读书”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我的座右铭:
活动三:探寻读书方法 ―--怎样读书 读书还得讲究方法,下面向你介绍两位名人的读书方法。你还有另外的读书方法吗?请介绍一种并说明使用这种读书方法的理由。( 2 分)
茅盾“背书”
文学巨匠茅盾.能熟练背诵120回的 《 红楼梦 》,他的朋友将信将疑.一次大家聚会,有人指定某几章让他背诵.茅盾丝毫不差地背了出来.可见.茅盾在长篇小说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与他的“背书”是分不开的。 |
华罗庚“猜书”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猜书”。他拿到一本新书后,不是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先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再打开浏览一遍.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已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读了.他这种猜想的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
我的读书方法:
我的理由:
活动四:走进书的世界 ― 读书实践 走进书的世界你一定收获颇手吧,请展示你的收获〔 7分)
(1)《 格列佛游记 》 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 2 分)
我的概括:
(2)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分)
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
杨修: (罗贯中《杨修之死》)
(3)请向你的朋友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名著(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 3分)我推荐的名著:(1分)
我的理由:(2分)
四.写作(55分)
24.品味下面一首小诗,以“攀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世界,充满七色阳光/人生,充满美好向往/在通往理想的攀登上/每一步都弹奏着苦与乐的乐章。
提示和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2)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4)不得抄袭。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500字。
语文教师试卷参考答案
一、(20分)1.欣 晰 盏 缕(2分)2. A 3.千方百计 万无一失。4、略5、(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相互就是:痛苦时一起倾诉;相互就是:快乐时一起投入。7、略 二、[一](20分)8.要点;最特出的矛盾:家境不好,但活得优雅而从容。作者态度:贬斥、批判孔乙己;褒扬、赞赏穿旗袍的女人。9.示例:运用对比手法,男人的欣赏,女人的嫉妒和羡慕。成功地刻画了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心理;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穿旗袍的女人的与众不同。10.要点:穿旗袍;不介意别人的议论;随着车奔波,却依旧清清丽丽,将车收拾得整洁雅致;遭遇车祸后挺直脊背,面带笑容。11.要点:乐观、热情、自信、坚强(说明:有三点即为全对,)。12.示例:人生难免身处困境,重要的是不能失去信心,要有乐观的态度(观点2分,联系实际1分,表达1分)。[二](20分)13.苏门答腊岛附近海湾发生强烈地震与海啸造成15万人伤亡。 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使全球变暖,导致海湾生态脆弱,沿岸抗灾防灾能力减弱。14.列数据。具体说明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严重程度。15.不能去掉,因为它表明了后面结论得出的前提,使说明的语言更精确 16.①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②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③逐渐升高的海平面必然污染海平面以上的淡水系统,威胁人们的生存。17.示例:我同意,因为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自然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必将超出人们的抵御能力,最终将招致毁灭性的后果,所以说“自然才是最大的和终极的恐怖主义”(回答不同意也可,但需说明理由)。[三] 18.(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2)
已:停止(3)之:到……去(4)顺:顺从 19.(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20.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
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十二、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 21.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三、(15分)21、活动一:(4分)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举行报告会、活动总结。各项内容符合题意即可。(每项1分至少要有4项方案)活动二: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 2分,只要是激励人们读书的名言即可)活动三:读书方法:示例:精读法,略读法或网上阅读法,图书室阅览法等理由:示例:精读法:一些名家名篇,美文佳作,需咀嚼品味,因此用精读法;网上阅读法:网上有着丰富的资源,网上阅读可以大大拓宽自己的视野,因此可用网上阅读法。( 3分,方法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理由能言之成理即可)活动四: ( 1 )本书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2 分)(2)孔乙己:为人善良.但好逸恶劳,麻木不仁,自命清高,自欺欺人。杨修:聪明过人,但恃才放犷( 2 分,每个人物 1 分,不能从两个方面概括人物性格酌情扣分) ( 3 )示例①:推荐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理由:这部小说让我们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磨难,用钢铁般的意志与顽强的奋斗精神迎接生活的各种挑战 示例②:推荐的名著: 《 鲁滨孙飘流记 》。理由:这部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地万就是鲁宾孙这个人物。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了下来。(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