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
1、给加阴影的字注音。
跬步千里(kuǐ) 戛然而止(jiá) 高屋建瓴(líng)白雪皑皑(ái)莅会(lì) 颈椎(jǐng) 针灸(jiǔ) 忌讳(huì) 馄饨(tún) 寻觅(mì) 卑鄙(bǐ) 亲家(qìng) 歧视 (qí) 包庇(bì) 挫折(cuò)潜力(qián ) 友谊 (yì )拟订(nǐ) 嫉妒(jí dù)
2、成语接龙:
扬眉吐(气 ) 味相(投)机取(巧)立明(目)不暇(接)二连(三 )言两(语)重心(长)
3、填警句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填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5、、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
《陋室铭》——(唐、刘禹锡)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
《爱莲说》——(宋、周敦颐)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6、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 《西游记》,由明代吴承恩创作。
7、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家是 陶行知 。
8、请写出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鼎:(12画)[先写目、再写左下(竖折折、横、撇)
最后写下 (短竖、短横、长竖、横折)]
凹:(5画)(竖、横折折、短竖、横折、横)
9、新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0、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分别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训练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构建理想课堂
11、(民主、平等、合作) 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12、(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二、判断
1、第一个明确提出将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 )
2、“教学相长”语出自《学记》。( √ )
3、对我国传统课堂影响至深的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式”。( √ )
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4、倡导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并对世界教育产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影响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 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5、我国古代最早运用比较文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论著是《红楼梦评论》,作者是王国维。( √ )
三、连线: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期。 ——李商隐 《基督山伯爵》 ——法国大仲马 英国 夏洛蒂
《简·爱》 ——英国夏洛蒂 ·勃朗特 , 《悲惨世界》 ——法国维克多·雨果
《安娜·卡列宁娜》 ——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哈姆雷特》 —— 英国莎士比亚
四、名著知识选萃:
1、《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一切都都准备好了,只缺能把大火吹向曹营的东风。”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三顾茅庐、大意失荆州、周瑜打黄盖、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4、“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武松 《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
5、“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指《红楼梦》中的两个人物:林黛玉、薛宝钗。
6、《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五、简答题:
1、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⑴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⑵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⑶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⑷讲求民主,宽松和谐;⑸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2、小学语文教师最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
⑴丰厚的底蕴⑵精美的语言⑶敏捷的思维⑷不懈地学习⑸专业的知识⑹永不磨灭的热情
人文素养考核题目(一)一、填空。(51分)每空3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 、 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 与 社会实践 以及 劳动 与 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学校执行的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课程。定义: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它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 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在此指定领域之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结合,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难点。
2、..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教育家是 陶行知 。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通常指《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
五经指《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主要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涵盖了道德、伦理、哲学、汉语、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从本学期开始在一至六年级增添了“国学启蒙教育”新课程。 该校自主编写的“国学启蒙教育”实验课本,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为主,选编了《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左传》以及《岳阳楼记》等古文经典段落。 此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成为他们终生的精神财富,也为他们日后创业发展奠定精神基础。
4、“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语出自 《学记》 。
出自春秋末期的《学记》,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概括了孔子、孟子的教育思想。
[原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译文]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作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然后告诉他[从某些方面钻研]是可以的;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就不要再讲下去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
5、新时期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二、辨析题。(9分)
判断下面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美育等于艺术教育。
答: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此外还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教育。自然美包括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社会美包括社会生活和社会事物的美。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简答题。(40分)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哪些线索进行?(20分)
答: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四条线索进行:
⑴学习者与自然的关系;
⑵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⑶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
⑷学习者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垦站与实施应以学习者为核心,实现上述四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怎样理解“治大国若烹小鲜”?(20分)
答:这句话出自《老子》。“小鲜”就是小鱼小虾这样一类的东西,他的本意是说:在烹小鲜的时候不能不停的乱翻,要用小火慢慢的烹,不能象烹大鱼那样翻个不停。也就是说要尊重规律不要乱动。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煎小鲜鱼一样”。首先,老子明确指出烹煎的对象是“小鲜”,不是牛排。厨师烹饪,必须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因“菜”而异的烹调方法,不可能萝卜白菜鸡鸭鱼肉一刀切。治理国家和治理经济,更不能不看对象,必须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其次,“烹小鲜”要特别讲究火候。烧菜的关键是看怎么把握火候。“小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熟规律,必须顺应之,以文火烹煎。经济运行有其周期,也必须顺应其规律,因势利导,不可揠苗助长。无论是监管还是规范,在推进的时候都要火候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第三,既然是“烹小鲜”,就不能翻来翻去。翻动多了,“小鲜”烂在锅里必定无疑。 人文素养考核题目(二)
一、 名词解释。(40分)
1、校本教学研究:
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2、I T: 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包含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领域的技术。IT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而小写的it是指动物、植物以及没有生命的物体。
二|、选择题。(20分)每空5分
1、 第一个明确提出将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A)。
A 赫尔巴特 德国 B蔡元培 中国 C 夸美纽斯 捷克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的名言:“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强调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包含德育。学校应该是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2、“教学相长”语出自( C )
A 《孟子.尽心下》 B《左传》 C《《学记》
。《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概括了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施教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教学相长”深刻揭示了教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这是《学记》对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3、毛泽东主席曾用“弹指一挥间”形容时间的短暂,弹指一挥有( B )
A 6.9秒 B 7.2秒 C 5.8秒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毛泽东乘车重上井冈山,并在山上住了八天。五
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冈山前的小坪场上接见了当地干部群众一千七百余人。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1965.05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根据印度《僧吕律》解释:一天一夜为30须臾,一须臾等于20罗预,一罗预等于20弹指。这样一推算,一须臾为48分钟,一罗预为2.4分钟,一弹指为7.2秒。如此说来,“弹指”也算不上真正意义的短暂,因为一“弹指”的功夫,短跑运动员已经跑出70米的路程了。
原来比“弹指”更短的时间单位是“瞬”。一弹指等于20瞬,一瞬等于20刹那。我们常用的“一刹那”折算应该是0.018秒,由此可见,“一刹那”比“弹指一挥”要短暂得多。
4、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 A )提出的。
A 美国教育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博士 B 中国教育家蔡元培 C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1983年提出的。人的智力结构至少由七种智力要素组成: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的智能。随着研究的深入,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指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它特征敏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并能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1999年,他又提出了第九种智能——存在智能I。存在智能指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它给教育评价带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和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应由“学生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学生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加德纳教授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七种智能:
语言文字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
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音乐旋律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自然观察者智能——指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它特征敏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并能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存在智能----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5、 简答题。(40分)
a) 标点符号中,引号、括号、书名号在正式文面中应如何标写?(20分)
答:引号、括号、书名号都用在文字前后,并占一个字格。这三种标号的前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边,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未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这样既可以及时提示该不该停顿、停顿多久和表示什么语气等,又有一种向中间集中、靠拢的文面美,而不会产生“离心”的感觉。
b) 请解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具体含义。(20分)
答:老子历史上被渲染,变成一半是人一半是神,实际上他就是人,姓李名耳,叫老聃。为什么是“聃”呢?古书里的注解很多,聃者耳朵很长,很聪明,一个年老的长者,很有智慧的人,就是老子了。反而把本人的姓名李耳忘记了。老子的书就是《道德经》,又叫做《道德经五千言》,他提出四个字“物极必反”。2500年前老子就提出了这一点,事物很兴盛,兴盛到顶点,然后就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衰落。老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强的东西是什么?最经久的东西是什么?可以延缓物极必反规律的是什么?有人提出是大树,最坚强。老子说一阵大风来了之后,树连根拔起。最坚强的东西在老子的观念里,就是“水”。水不骄傲,水由西向东流,水向低处流,人往高走处,水并不认为自己往低处流身份而低下,所以圣人要治国,就不要害怕自己卑下,应该象水一样,自处于卑下的地位,不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而是和老百姓一起,以百姓之心为心,以老百姓的感情作为感情,这就是圣人,这就是不可战胜的,这就可以逃脱物极必反规律的惩罚。
水还有一个特点,水是不断的向前运动的,由西向东流,任何力量都阻碍不了,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了人类向上向前的发展,所以水是最坚强的,那把它用在人处世上就是“无为”,无为就是自然而然。圣人不要装出一副样子作秀,而是要自然而然,和老百姓心心相印,这样治国就可以吸引很多老百姓了。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人文素养考核题目(三)
一、填空。(51分)每空3分
1、、《西厢记》反映的是 唐 朝的故事,作者是 元代的王实甫 。
原名《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的杰作,也是元杂剧中最优美宏伟的大型喜剧。西厢记》是一个纯粹的古代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令几代读者为之迷醉,“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这出剧的中心主题,并成为千古名句,而小丫环红娘的名字,最后演化成促成姻缘,成人之美人士的代名词,广为传诵。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很重要地位,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高峰之一。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自 《论语》 。
读一遍《论语》,真有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感觉。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以为这是苏格拉底的首创。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学,而且“启发”式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而不是苏格拉底)所创造。孔子比苏格拉底大82岁,孔子逝世后10年,苏才出生[1]。所以孔子才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创始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最天才的概括。
即是说,不到他经过认真的思考而又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经过认真思考有了心得,但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3、、三民主义是 孙中山 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民族、 民权 、 民生 。
答:是孙中山提出的,主要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
4、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依次是(商代的甲骨文)和( 金文 )——(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分为:甲骨文、金文、籀文与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六个阶段。
了解:甲骨文通行与殷商时代,是用青铜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金文又叫钟鼎文,是刻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籀文又被称作大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颂布的标准字体。隶书是以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秦代的隶书称之为秦隶又叫古隶,汉代使用的隶书,叫今隶。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小篆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隶变把圆转不断的线条变成方折的断笔,使汉字的象形意味全部丧失了。在汉字发展史上,隶变是一次质的飞跃,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5、中国古代的词都是讲究格律的,格律主要包括 平仄 、 押韵 、
对仗 (对偶) 和 节奏 。
一首诗就如一支歌曲,格律是节拍,而诗的章法就是主旋律。一首好听的歌,总是有时平缓,有时高亢;有时低沉,有时嘹亮;有时舒展,有时紧凑。这样不同的旋律变换交替才能组成一个完美的主旋律。格律,是对律诗的要求,而不是对古诗的要求,写古诗,可以完全不必管什么格律,写律诗,则一定要严格按照格律。那么,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唐代的格律诗,通常分为律诗和绝句。四句称绝句,以上称律诗。当然,也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每句的字数)
格律主要包括平仄、押韵、对仗和节奏。(先说节奏,主要指七言的诗句,必须符合**/**/***或者***/**/**等几种断句。
例如: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其次是对仗:
格律诗,绝句无对仗要求,而律诗,则必须在颔联和颈联对仗。对仗的方法,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最后是最难的,要求最高的平仄和押韵。二者相辅相成。
下面给出常见的一种七言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注意,这里的平仄变化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那么,什么是平仄平指平声,也就是汉语的一、二声发音。
仄声,指汉语三、四声发音和入声。入声,就是重读的无调。值得注意的是,白在现代汉语为第二声,是平,但是在古代,以吴侬软语为基础作为普通话,这个白字,读ba,是入声。(江南的和上海的朋友可以用方言来读,体会一下,重读无调的入声。所以,白字属于仄声。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ba,入声,仄 日,ri,第四声,仄 依,yi,第一声,平 山, shan,第一声,平
尽,jin,第四声,仄 连起来,仄仄平平仄 根据平仄定式,下句必须是平平仄仄平
请看,完全符合:
黄,第二声,平 河,第二声,平 入,第四声,仄 海,第三声, 流,第二声,平
连起来,平平仄仄平,符合。所以,要准确把握平仄,必须懂得古语的发音。和现代普通话不同。
最后,押韵,很容易理解。要求是,在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二、辨析题。(9分)
判断下面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圣诞节与圣诞老人、圣诞树是同时流传下来的。
答:不是同时流传下来的。圣诞节原是基督徒为庆贺耶稣诞辰而定的一个节日,是公元354年由罗马天主教教会规定的。但近几十年,圣诞节已不再只是宗教的节日了,而逐渐社会化,成为政府规定的公众假期。圣诞树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据说它最早出现在德国,到了1830年前后,装扮圣诞树的风俗才由德国移民们带到美国的东部沿岸地区。从此,圣诞树也成为美国人过圣诞节所必不可少的装饰。相传圣诞老人是当年小亚细亚米拉城的主教圣尼古拉斯的化身。他为人仁慈,乐善好施,生前做过许多好事。他死后,人们十分怀念他,把他称为爱护儿童之神。他的故事在欧美已经传为神话。
三、简答题。(40分)
1、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是什么?(20分)
答:(1)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要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不强制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不向学生推销商品,不向学生和家长索要财物,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
(3)要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正确评价学生;不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
2、八十年代“四有”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是谁制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0分)
答:是由邓小平制定的。
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 填空。(45分)每空3分
1、人们常说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
2、、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 《西游记》 , 由 明代吴承恩 创作。
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出自 宋代苏轼的《杂说.送张琥》。
意思是: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用。积之于厚,发之于薄。这“薄”是从“厚”中提炼出来的最精粹、最美妙的一层,任岁月冲刷,而永葆青春。这一厚积与薄发的辩证法恰恰表述了一切事业成功者和求知者的一个共同特点,即都要勤于积累和精于应用。
4、西方教育史上的“七艺”教育包括文法、修辞、 辩证法 、算术 、 几何、 天文、 音乐。
西方教育理念可追溯到古希腊,当时推崇以培养“有教养的人”和“高贵的人”为目标的博雅教育。到了中世纪,则以培养“全能的人”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为主导,以方法论、逻辑学、修辞学、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等“七艺”为主要教育内容。20世纪,西方教育理念出现分化,即“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的人文主义与“社会效率”的功利主义不断冲突、校正、互相制衡,便出现了“教育的钟摆”之现象。
5、“希望工程”的倡导机构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其援助对象是贫困地区的失学少年。
6、 被视为体育运动的最好标志的雕塑作品叫 《掷铁饼者》 ,其作者是 米隆。
米隆生于公元前492年,艺术活动于公元前472年到440年间。他是伊留特拉依人,鲍萨尼亚斯在自己的旅行记中把他当作雅典人,这大概是他长期在雅典工作的缘故。 米隆大概在20岁时到阿基列达斯门下学习,而艺术成熟于40岁左右。他擅长以青铜为材料的雕塑,能巧妙而准确地表现人物在运动中的正确姿态,塑成形神俱真的动物。传说他为雅典城堡塑造的青铜牡牛雕像,由于乱真而招惹成群的野狼;他雕刻的马,竟引起真马的嘶叫。
米隆是位大胆进行艺术革新的雕刻家,他勇于探索和表现新而又难的雕刻技法,力图使和谐壮丽与逼真生动合二为一,他善于运用超群的雕刻技巧表现运动中的人体,尤其是对激烈动势中的竞技者的人体均衡与静止的处理有独到之处,这充分表现在他的《掷铁饼者》中。
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单个的人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米隆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样。
米隆的雕塑艺术的最大长处是反映迅速变化的运动感,往往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动作的关键,瞬间,扩大了形象的时空表现力。
二、判断题。(15分)
1、 对我国传统课堂影响至深的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式”。( √ )
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在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了著名的“五段教学法”,论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检查新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种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缺陷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表现出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凯洛夫的这种教学模式发起于20世纪50年代,它强调了知识的系统学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传授,轻智能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娜在我国北师大工作期间,曾对中学语文一篇课文《红领巾》指导教学,形成所谓的“红领巾教学法”,一时风靡全国,“红领巾教法”即广泛采纳了凯洛夫五环节教学,对课文作者、背景、段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繁琐讲解分析,使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一度陷入误区,更可悲的是这种学语文的方法在前苏联就早已寿终正寝,而我国现在仍有为数不少的老师趋之若鹜,痴心不改!
尽管后来凯洛夫的教学论思想渐遭冷落,直至受到批判。但凯洛夫的教学思想却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教师,以致于我国目前流行的教案从内容到形式,还是基本沿袭了凯洛夫的五个环节的模式。在课的类型的确定、课的结构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等方面,这种承袭性尤为显著。需要对凯洛夫教学法进行反思和扬弃。长期以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几乎主宰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前苏联的文学教学程序,即起始(介绍作者、背景、解词)—阅读分析—结束(概括主题、写作技巧)也对我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可看到它的影子。但这些以教师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甚至成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严重障碍。教师必须坚决摒弃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压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
2、倡导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并对世界教育产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重大影响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1859—1952),。他的一家人是当时美国地道的平民。杜威青少年时送过报,当过杂工,垦过荒地,修过水渠, 1879年大学毕业后杜威在中学任教三年,同时开始系统研究哲学, 杜威从事的教育改革事业始于1884年, 1896年他创办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又称杜威学校,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为根据进行教育创新。他把教师高谈阔论的课堂变为学生通过活动去获得知识的课堂,把学生静坐听讲的课堂变成儿童能随时移动位置进行活动的课堂。在此期间他根据自己的教改实践,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著。1904年后直到他1952年去世,是他事业的辉煌时期。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2.学校即社会
“学校即社会”,但学校决不是成人社会的翻版。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即学校是一种简化了的社会,不像成人社会那样复杂;学校是经过精选的社会,是经过滤清和优选的,不像成人社会那样良莠不齐;学校是经过组织和条理化了的社会,不像成人社会那样庞杂;学校在多种影响中求取平衡,不像成人社会那样充满冲突。所以理想的学校是对成人社会进行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3.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他说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不能有任何外加于生活和教育的目的。他认为生长和生活是无止境的,因而也无最后目的;其实,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即“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为了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4.“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
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 “从做中学”。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
5.道德教育论
杜威首先主张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与他的“从做中学”是一致的。他反对用抽象的说教进行德育,认为这种方法无异于在岸上教学生学游泳,杜威还很重视教育方法的教育作用,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在方法方面他主要抓学生的感情反应,培养学生趋善避恶的内在要求。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的旧教育,建立了美国的新教育,他被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其影响遍及世界各国,功绩是巨大的。但由于杜威的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轻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曾导致学校教育中知识质量的下降,其理论因此而受到批评。他本人成为20世纪美国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教育家。
3、我国古代最早运用比较文学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论著是《红楼梦评论》,作者是王国维。( √ )
19世纪中国大量引进与介绍西方文学作品,中国的文学创作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但中国的古典文学研究比较封闭、隔绝,真正站在世界文学这一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梁启超、林纾等人在翻译、评介西方文学作品时,就常 常进行一些文学的比较研究。到王国维1904年著《红楼梦评论》,才第一次自觉地站在世界 文化的高度来进行比较文学研究,通过《红楼梦》与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的比较,得出了《红楼梦》是“宇宙之大著述”的结论。
二、 简答题。(40分)
1、 新课程对教师评价提出了哪些要求?(20分)
由于教师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称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评价的公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是影响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效或取得多大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中,教师评价备受人们关注。
答:新课程建立了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的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自己工作中的成就、不足,提出改进计划,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新课程的教师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充分体现了如下理念: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民主参与,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这些都有助于克服传统管理性或奖惩性教师评价的诸多弊端。
2、 你认为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20分)
答: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真正重要的是要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学生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感知万古长青世界的两条道路,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探究
一 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指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获取知识。
我认为,它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行成的一种能力。即学习者能自觉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甚至能做到“学以至用”。
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有一套适用于自身的独特方法,且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甚至于事半功倍。
第三,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必须考虑自主学习的现有知识水平,当然,也离不开老师的必要的指导。兴趣也是致关重要的。
二 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的今天,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为了对学生未来负责,对我国未来乃至世界未来发展负责。
三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1、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钻研它,甚至于产生积极的创新、创造力,从而促进其自身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界的名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又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时由衷地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表扬,激励学生成长和进步,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转化其学习,由学为爱学、乐学,乃至成为一位研究者、探究者。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之所在。
2、教师要具备必要的素质和能力,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合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搞好实验探究,决不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不讥讽嘲笑孩子们的奇思怪想。人非生而知之,一切知识学问大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胆猜想,潜心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身为教师,除精通现有的书本知识之外,还应当有一种对学生乃至对科学的发展负责的崇高精神:要满足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多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努力培养求异思维。要及时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大张旗鼓地表扬新思路、新方法、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韩愈有言:“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化学研究和实验能力,教导他们用实践检验和证明新事物、新发现,用事实说话。若遇到连老师也不懂或摸棱两可的知识,不必害羞,不必害怕,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诚恳地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怎么明白,你可以上网搜集资料,或者搞实验论证,成功后,把结果告诉老师,咱们共同进步,好吗?”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除此之外,教师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中去考虑,去发现,乃至去弥补实际生活应用发明中的不足和遗憾,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激活其自身的创造力,发明创造新事物。从小而言,此举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对其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大处着眼,他对提升中华民族公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活力和凝聚力,乃至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多么地重要!身为化学教师,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可谓“重于泰山”,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要教好、教出几个学生的问题,而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的问题。
第二,增强课堂活力和引力,尽量开放实验室,营造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实验环境,提高实验和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当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化学教学课堂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尽可能的实现让孩子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增强课堂的活力,吸引住孩子,拢住孩子的心,促进其快乐成长,不掉队。例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可以是小老师,指导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的疑难,介绍自己的成功学习经验,讲述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可以是小记者,采访老师和同学,既能扩大老师和学生视野,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学生可以是小演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不做或少做、简做,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它在某种程度上会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和创造力。因此,应大力提倡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分组实验等,搞好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化学小天才”,培养化学小能手,小助手,提高学生实验水平。鼓励学生自己组建家庭实验室,搞好实验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提高化学实验室的利用率,想方设法搜集化学实验药品和材料,争取化学实验室全面、全天候向学生开放,鼓励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动手实验,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第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也不应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而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习转化为学生的真正的自觉需要。这对于教师可谓真正“任重而道远”。教师要努力促成这种转变,才无愧于当今的教育,无愧于人师。
(1)教师要加强学习,摆正自身的位置,真正转变课堂教学的师生角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代课程改革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学的对象,他们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教会学生现有的课本知识,只能算是“二流老师”,而教给学生养成会学的能力,使学生无论在智育上,还是在道德修养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那才是“一流老师”——既教书又育人。我们不要再停留或满足于“一桶水、一缸水或者是一河水一海水”来分给孩子们一碗水的层次上,这已经严重落伍了。有时甚至是一种犯罪,它遏止了学生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因为我们的“一桶水、一缸水或者是一河水一海水”毕竟是有限的,有时还兴许“蒸发、溢出”一部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随时更新的。大量的知识必须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养成学生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教师的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粗浅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转变角色,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没有怀疑,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而没有创新,就没有了活力和生机”。身为化学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胆鼓励和表扬,努力构建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促进学生进步,甚至科学的和社会的进步。化学科学中的知识有许多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加工和创造,及时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乃至有所发现与创造。例如学习酸、碱和盐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正确地去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认识。
(3)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探究实验,既首先由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出发,而后制定实验计划、步骤和措施,通过学生的实验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能力尤为重要。加强实验教学,对自主学习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演示实验中的观察、探究分组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探究都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有新发现才会有创造和创新。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做好实验、培养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途径。教师应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从什么角度假设?从哪些角度进行思维、实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合理实验或实验改进等,促其自主进步,培养实验的能力,乃至有所发现和创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一些适合分组探究的演示实验,放手发动学生去做、去讲,加强对家庭实验的探究,启发学生创新发明。也可以搞一些化学药品采集、废品回收等课外兴趣活动,使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运用,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合理化建议,鼓励应用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多方面的能力。
(4)抓好现代课程改革中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指在集体或小组这一特定环境下,通过分工,一起探究、一起讨论,共同研究得出结论的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教师一定不要把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热热闹闹,课内乱乱轰轰,瞎说一气……”上,应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细致安排,精心谋划,使学生各负其责,各尽其则。搜集资料、代表发言等都要有理有据,详实可靠,教师经常提醒各小组,调换分工,鼓励小组间的团结与协作和参与精神。及时肯定各小组的独到发现,独到的见解等,调动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样学生一定会在业余时间主动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能否学好每一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对民族和社会的进步,都是致关重要的。因此,它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当重视的问题,它不能不引起每一位从教人员的深思?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真是“任重而道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语文教育应在重视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也应注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在阅读教学中,以“读”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去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内容。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多他们就会自然地感悟到文章的内涵。一般来说学生是能够自主地悟到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二、在阅读教学中,以感悟、合作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由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学生的想法和见解偏激。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见解提出一些指向不定的问题,以促使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意思,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去确定思维指向。在教《我选我》一课时,有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要自己选自己多难为情啊,何况还是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真丢人!”老师随即提问:“是呀!要自己选自己多难为情啊,不要选了吧?”这一问题言在此而意在彼,能有效地开发思维。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总结出:如果王宁只为了自己出风头,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有面子,自己选自己是让人瞧不起;但是王宁说是要向李小青学习,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这样的理由不叫冠冕堂皇,同学们是一定会支持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最出人意料的是一位同学还说了,王宁只有说到做到,同学们才会信服他,他才不会难为情,我们才会向他学习。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就给了课堂一只航标,既突出学生的感悟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三、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好的课外读物就像大超市,不仅能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补充了教科书涉及不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将课外读物运用到课堂中来,先引导学生读道理比较浅显、易于把握的文章,在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后再去学习课本中相关的课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称赞》这篇文章之前,我们让学生先读《骆驼和羊》,学生当然会读懂:骆驼和羊谁也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只盯着自己的优点和对方的缺点,这样他们争论来争论去,彼此都很不高兴,相反如果他们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优点,相互称赞,他们就会很愉快。这时再去学《称赞》,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小獾和小刺猬为什么会相互称赞,为什么听到对方的称赞都很高兴,进而明白了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去称赞别人。阅读教学由此变得轻松而有生机,学生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心去经营,用爱去交流,寓素养的形成于有益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
1、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有何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有很多新的关注,即: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关注教师终身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最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入地分析上述这些方面的新要求。
2、 你认为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总体状况如何,试举例说明。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本章内容中所提到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作为答题的参考:现代教育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中小学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教师摆脱传统的权威形象的束缚,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在教育过程中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内部分歧之间的矛盾冲突;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
3、 新课程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带来哪些挑战,教师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新课程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可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强化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立足于新型人际关系,发展教师的交往与合作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能力的培养;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能。
4、 评析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建议从教师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内涵、具体表现、意义与作用等方面加以阐述,请参见本章第三节的有关内容。分析时尽量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有关要求结合起来。)
5、 作为一个教师,你觉得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衡量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请对照这样一些标准:热爱教师职业,认同自己的教师职业角色;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坚韧与自制;有效调节不良情绪;好学与创新。
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除了借助于外部良好的环境帮助外,还必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即:(1)端正认知,这包括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等。(2)调适情感。这包括善于控制情绪、学会合理宣泄和在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等。(3)改变行为。这包括进行角色学习、展开个别或集体讨论、坚持锻炼身体、寻求专业帮助、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寻求新的工作体验、调换环境等。
一、填空题 (70分)
1、第一个明确提出将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德国的赫尔巴特 。
2、20世纪对我国的课堂教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外国教育家是苏联凯洛夫 ,他的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准备上课 、 复习旧知 、 讲授新知 、 巩固新知 、 运用新知(作业) 五个阶段。
3、根据课程纲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 人与自然 、
人与社会 、 人与自我 三个线索进行。
4、体育精神是指 崇尚强力 、 培养冒险精神 、形成运动习惯 。
5、“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的建议源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报告。
6、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通常指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自 《论语 述而》 。
8、新时期公民应具有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体现了书法、 印章、
舞蹈、 绘画等中国古老艺术的有机结合。
10、人们常说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从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算起。
11、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依次是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大篆)、小篆 、 隶书 、 楷书 。
二、简答题 (30分)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转变课程功能;改革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实施;改革课程评价;
改革课程管理。
2、怎样认识文科教育?
人文学科的教育是分解的教育,更是整体的教育,须感悟、理解、表达,进而获得精神的自由。文科教育更是生命的对话,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教育。当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示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才是文科教育。
3、“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体现了庄子怎样的教育理想?
自然亲和的师生关系,顺性达情
2、我们常说的“传统教育”的教育体系是指 教师为中心 、 教材为中心 、 课堂为中心 。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内容。
4、被视为体育运动的最好标志的雕塑作品是 《掷铁饼者》 其作者是米隆 。
5、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夸美纽斯,其代表著作是 《大教学论》,主要代表理论是 “人人受教育” 、 “人人学习一切 ”的泛智伦 、和谐发展,民主教育 等 。
6、系统论的发展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进入综合化、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 耗散结构理论和 协同学理论的建立及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趋势。
7、“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语出自 《礼记 学记》 。
8、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顺序依次是甲骨文、钟鼎文、籀文(大篆)、小篆 、隶书 、 楷书 。
9、中国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景观有 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 武夷山 。
10、八十年代“四有”和“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具体内容是有理想 、 有道德 、 有知识 、 有纪律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
二、简答题 (30分)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在你看来,科学教育与人文学科的教育有哪些不同?
科学教育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4个层次的教育,中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科学教育更多的是标准的、统一的教育,是技能的教授。人文学科的教育是分解的教育,更是整体的教育,须感悟、理解、表达,进而获得精神的自由。文科教育更是生命的对话,更是多样的、个性化的教育。当教师把文科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示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才是文科教育。
3、请解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的具体含义。
真话不漂亮,漂亮的不是真话。善人不巧说,巧说的不是善人。真懂的不卖弄,卖弄的不真懂。
《课标》自测
一、填空:(15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 ( 交际 )工具,是( 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 )性与( 人文性 )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3、语文是( 工具性 )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实践 )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 )。
4、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 语文知识的 )的综合运用,( 语文听说读写 )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 )课程 与(其他 )课程的沟通,( 书本学习 )与( 实践活动 )的紧密结合。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 )、( 理解 )、( 欣赏 )和( 评价 )的能力。
6、《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160 )篇(段),其中《课标》附录推荐古诗文篇目( 70 )篇(段),其余部分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7、五、六年级学生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万 )字。
二、 判断题:(5分)
1、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实行认写分流。( 对 )
2、《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错 ,应该是145万字 )
3、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要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对 )
4、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对 )
5、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的识字量累计为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 错 应该是3000字)
6、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错 )
三、 简答题
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四大基本理念:
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
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前提)
理念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策略)
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保障)
《论语》自测
一、字词知识
? 1.给下面画线字注音。
不亦说乎(读悦 ) 默而识之(读智 )不亦乐乎(读乐 ) 诲人不倦(读会 )人不知而不愠(读蕴 )博学而笃志(读睹 ) 诲女知之乎(读汝 )
2.解释下列画线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喜悦、快乐
? (2)温故而知新 意思:旧的、以前所学的知识(4)泰而不骄 意思:坦然
?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 这样 (6)吾尝终日不食。 意思:曾经
二、内容理解 、
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将序号填入答案中。
1.不耻下问 2.默而识之 3.学而不厌 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 学而时习之
谈学习态度的有1.不耻下问 3.学而不厌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谈学习方法的有2.默而识之4.温故而知新6. 学而时习之
三、文学常识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对)
2.《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对 )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错 ) 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 ) 5《论语》中所说的子贡是孔子的同学。( 错 )
四、 填空
1. 根据论语内容写出五个成语:①_学以致用_②_举一反三__
? ③___温故知新___④__见贤思齐____⑤__诲人不倦_、
? 学而不厌、循循善诱等
2.《论语》的“论”读__读轮_____,它是记录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阅读,完成练习。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D.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错 )
A.子贡是孔子的养子,知道孔子鄙薄卫国大夫孔圉的为人,因此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不理解,就向孔子请教。
B.这是《论语》中唯一的对话体,既谈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C.孔子主张为人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孔子赞扬孔圉是借题发挥,教育弟子们要勤学好问,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三、填空
1、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四书” 是指《大学》、 《中庸》 、 《论语》、 《孟子》 。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庸》,后二者又简称《论》、《孟》;
2、“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这句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出自 苏轼 (人名)的《 水调歌头 》。
3、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下面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为自己撰写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联典故里的主人公是 ____项羽_______,____勾践_______。
5、《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元春______、懦弱的__迎春_____、精明的__探春____、孤僻的__惜春_____,取“_原应叹息_____”之意。
四、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
晏殊的《浣溪纱》春恨词: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 (曹操)
4、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_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体裁:【词】 类别:【】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10、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_。”
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 传不习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13、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2、根据诗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5分)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每小题2分,共8分)
①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仁人志士往往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来激励自己。
③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死如灯熄.
④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善学:《论语》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4分)
①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如下: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五行 阳水 阴土 阳木 阴木 阳土 阴火 阳火 阴土 阳金 阴金 阳土 阴水
月建 十一 十二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二地支配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②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 颜真卿 、 柳公权 的书法特色。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的赵孟頫。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
③英国女作家J.K.罗琳所著系列魔幻小说《 哈利波特》近年风靡全球。
5、成语填空。(每空1分,共5分)
( 天 )马行空 (心 )猿意马( 万 )马齐暗(秣)马厉兵(悬)崖勒马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也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用也?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又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本文的作者是孟子。(1分)
7、将此段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横线上。(2分)
8、解词。(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②贤者能勿丧耳 丧:
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答: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10、选段以“鱼”比喻,以“熊掌”比喻,从而提出了舍生取义 的观点。(3分)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11、选段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把它奉为行动的准则,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3分)
答: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一、填空题。(6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师生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和(良好习惯 ),掌握最基本的( 语文学习方法)。
5、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共10分)
1、 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D)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A)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B)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C)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D)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分析题(50分)
(一)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 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
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位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三)问题分析及对策(2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10分)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五、简略写出自己所教年段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
答: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3~4年级)(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解释词语。
①时__按一定的时间__ ②说_____同“悦”,愉快_______________
2.这一则主要讲__.学习_的愉快,____友谊_____的珍贵,___ 个人__的修养。
3.“不亦……乎?”相当于今天的____反问 句式,是 “不也是……吗?”的意思。
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
A.子贡是孔子的养子,知道孔子鄙薄卫国大夫孔圉的为人,因此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不理解,就向孔子请教。
B.这是《论语》十则中唯一的对话体,既谈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C.孔子主张为人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孔子赞扬孔圉是借题发挥,教育弟子们要勤学好问,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愠( yùn )三省( )吾身 罔( wǎng )殆( dài, )
陬(zōu )邑( yì )弘( hóng )毅 松柏后凋( diāo )8分
二. 文学常识(10分)1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的书,它是 儒家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 思想 家, 教育 家
2.请写出孔子的学生姓名 颜回、子骞 仲由 子路 子贡 子游 南宫适(不少于3个,多写加分)
三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2分)
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2不亦说乎 说通 悦 ,
3诲女知之乎 女 通 汝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通 智 ,
四.默写(10分)
曾参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孔子认为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的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文中” ”这一句比喻在恶劣的环境中方见君子刚正不阿的品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五.解释括号前的词语.10分
1子( 孔子 )曰 2学而时( 按一定的时间 )习( 温习 )之
3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恼怒) ) 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恨之感。意思: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
4.吾( 我 )日( 每日 )三( 多次 )省( 反省 )吾身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智慧点: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一种思维,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修养
5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信 )6传( 传授的学业 )不习乎
六.请写出文中的成语 (10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 吾日三省吾身 言而有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一言以蔽之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义勇为 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
成人之美
察言观色 以文会友 名正言顺
一言兴邦 欲速则不达
临危授命(见危受命) 以德报怨
怨天尤人 仁人志士 杀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下不忍则乱大谋 当仁不让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分崩离析 血气方刚 杀鸡焉用牛刀
色厉内荏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学而优则仕 天下归心
七.你赞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处世之道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第5节:为别人着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就是说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再强加给别人,而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从别人的角度想事情。这句话不仅中国人自己喜欢,也是西方哲学家推崇的一句名言。在崇尚民主的西方社会,孔子这句充满了与人为善、善解人意的话,自然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但是在现在的东方,人们却往往希望自己是中心,忘记了孔子这句话的本意:如果是自己都不愿意去做、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就更不要强加到别人的身上。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会出现如何要求别人以及怎么对待自己的问题。待人和律己的态度,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能否与人和善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别人也肯定不会喜欢,如果你非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对于对方来说也是无法接受和容忍的。按照孔子的理论,只有一视同仁,才能做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都能与人很好地相处,不会招至怨言。要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以理解对方为基础,能给人以客观的态度评价,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既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点,还能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善意地给予谅解,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知识。
美国人山姆常抱怨自己妻子总是花太多时间在他们家的草坪上,因为他觉得即使一周修剪两次,草地也和他们当初搬进来的时候差别不大。山姆每次在他的妻子修剪完草坪后都会这么说,这让他的妻子很不开心,每次说的时候,都会破坏原来的和睦气氛。有一次,山姆看到一本书,书上说到生活中需要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直到这个时候,山姆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他的妻子辛苦地修剪草坪,是渴望她的劳动成果能得到别人的称赞。后来,当山姆的妻子再去修剪草坪的时候,山姆主动提出要陪妻子一起去修剪草坪。他的妻子显然没想到他会主动要求陪自己,显得很高兴,两个人就在一种很愉快的氛围下一起修剪了院子里的草坪。自此以后,山姆就经常和妻子一起修剪草坪,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夸奖妻子勤快,说妻子很厉害,能把院子里的草坪修剪得与水泥地一样平。虽然山姆的夸奖可能有些夸张,但是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却得到了明显的改观,这是因为山姆学会了为别人着想。
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肯尼斯·吉德在他一本叫《如何使人变得高贵》的书里有这样的话:暂停一分钟,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你对有些事情兴趣盎然,对另外的事情却漠不关心?你将会知道,世界上任何人都有使他感兴趣的事情,也有他漠不关心的事情。感兴趣和漠不关心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到自己,只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人一辈子也交不到朋友。但是只要这个人开始对别人的事情感兴趣,对别人付出爱心,就会形成一种吸引力,就能吸引周围的人与其结交成朋友,原来的相斥就变成了相吸。自私地只想到自己的人,以及不愿意成人之美,不为他人着想的人,都是不会获得朋友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把自己都不愿意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接受。这就好比一个人去买衣服,买到手后又觉得式样已经过时,颜色也较灰暗,自己很不满意,于是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朋友。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身上似乎存在一种排斥感,不管他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很快离他而去。这个人自己往往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好,应该能和人很好相处。可情况往往是,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让他很费解。其实这种人没有觉悟到,自己不受人欢迎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自私,什么都只先想到自己,从不肯多花时间为别人着想,这样的人怎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一个总是为自己着想,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人,是一辈子都不会有真正的朋友的。除非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马上改正,只有这样才会由原来的相斥变成相吸。
交友忠告: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先让自己思考30秒,如果你是对方,会不会接受这个批评,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时间久了,你会发现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而你也不再会有没"人缘"的感觉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 )、(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5)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6)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 交际情况 )中进行。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
(9)给下列字词注音:
慰藉(jiē ) 苍劲( jìng ) 潜( qián )伏 戛( jiá )然而止
装载(zài) 炽( chì )热 揩(kāi)拭 殚(dān )精竭虑
(10)下列词语有错字吗?把你认为有错的改过来。(4分)
迫不急待(及) 穿流不息(川 ) 凭心而论(平) 世外桃园 ( 源 )
再接再励( 厉 )一愁莫展 (筹) 如愿已偿(以) 管中窥豹( )
(11)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德不孤,必有邻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的人是。你最欣赏他的哪部作品?欣赏的原因是什么?
13、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行和人文性的统一。
14、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5、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各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方面内容。
17、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8、 综合性学习应重点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19、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关于识字的要求是: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20、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是针第_二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
21、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
22、 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的要求是:课外阅读的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2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4、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对偶、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
25、 记叙文按表达分类,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四大类。
26、 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7、 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列图表等等。
28、 根据上句填下句: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②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④出淤泥而不染,浊青莲而不妖 。
29、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可以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0、 请你从积累的诗文中,写出一句与“生死”有关的完整语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1、 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
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32、 成语填空:(天)马行空(心)猿意马 (万)马齐喑 (悬)崖勒马
33、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3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 .
35、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实施建议).
34、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 ,(怪题)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
35、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 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
36、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制整体设计,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阶段性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 ,(写作) (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3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电影),(电视 ),(图书馆),(纪念馆 ),(演讲会)等等.自然风光,文明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3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二、选择
1、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载歌载舞(zǎi zài) 寥寥无几(liáo liào) 沁人心脾(pí pǐ)
2、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昙 ②藐 ③歼④肴 ⑤敷⑥懦
A⑤③②⑥①④ B②⑥①④③⑤C⑥②③⑤①④ D⑤③④①⑥②
3、表示“两个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项是( C )
A、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C、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4、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表示“别人会不会开车我不知道”的意思的一项是(B)
A、我知道你会开车。
B、我知道你会开车。
C、我知道你会开车。
D、我知道你会开车。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D )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的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D )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__________。
②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_________。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__________。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__________。
A、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 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琳琅满目
7、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C )
A、(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8、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球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9、在教学"燕"字时,要让学生注意到上面是"廿",而不是"艹",这是( A ) A.针对学生知觉不精细的特点 B.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C.为防止熟字对生字的干扰 D.加强学生对同音字字义的理解
10、《义务教育大纲》指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是( D )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朗读和默读
11、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C ) A.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B.教学用时、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C.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 D.教学态度、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能力
12、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许多弊端,旧根难除。在1978年,一位著名学者对语文教学的"费时甚多,收效甚微"现象提出批评,他是( ) A.张志公 B.吕淑湘 C.叶圣陶 D.王力
13、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他们的( D ) A.课堂应变能力 B.设计教学的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分析教材的能力
14、听力构成的要素包括( B ) A.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 B.注意力、理解力、辨析力、记忆力 C.记忆力、理解力、复述力、注意力 D.记忆力、复述力、注意力、辨析力
15、小学阶段说话训练总的要求是( D ) A.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 B.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演讲、注意礼貌 C.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先想后说、表情丰富 D.先想后说、注意礼貌,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16、下面带点的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再接再厉(lì) 大腹便便(pián pián)
B、发人深省(xǐng) 暝(míng)思苦想
C、欢心(xīn)鼓舞 床第(zǐ)之间
D、唾(tuò)手可得 原形必(bì)露
17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用得正确的一句是(A)
A、感谢校长的垂爱,我一定努力学习。
B、我和妈妈惠顾劝业场,买了一双鞋。
C、我把小刚的文章斧正好了。
E、我爸爸想抽烟,得到了我的惠允。
18、下列句子无语病的一句是(C)
A、欢迎各位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
B、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铜车马。
C、我对在雏鹰网上漫游特别感兴趣。
E、通过参观活动,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入句子,衔接最好的一组是(D)
此时正在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 风来了,楼影和
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朦胧。
①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地悬挂着
②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③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梅河暗绿色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楼影和山影
⑥梅河两岸的楼影和山影倒映在暗绿色的水里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20、下面四句诗,不是表现友情的一句是(D)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