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则倒扣1.5分,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专门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
2.古代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的教育。( )
3.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首先见于《学记》。( )
4.一个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
5.课程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总称。( )
6.讲授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注入式教学方法。( )
7.由于个别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因此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
8.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 )
9.德育有法,但无定法。( )
10.班组是学校德育整体构成的基层单位。所以,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班主任工作进行的。( )
二、选择题(下列每一题干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个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5分,共15分)
11.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人是( )
①夸美纽斯 ②赫尔巴特 ③裴斯泰洛齐 ④福禄培尔
12.教育永远具有( )
①阶级性 ②等级性 ③育人性 ④福利性
13.初中学生的年级特点要求教师要区别施教。其中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活的( )
①选择期 ②适应期 ③关键期 ④过渡期
14.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是( )
①培养目标 ②教学目的 ③教育目的 ④教学目标
15.我国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③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1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整体效果出发,对制约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实行综合控制,以尽可能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此条教学原则称之为( )
①整体性原则 ②最佳化原则 ③整体优化原则 ④效果原则
17.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数量,把课划分为单一课和( )
①新授课 ②混合课 ③复习课 ④练习课
18.在德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叫( )
①感化法 ②情境法 ③迁移法 ④陶冶法
19.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指( )
①全班每个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②思想品德差的学生工作
③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工作 ④优秀生的工作
20.班集体既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同时又是()
①学生群体 ②班组群体 ③正式群体 ④教育主体
三、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20分)
2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 、形成和 的建立四个阶段。
22.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最主要标志是 ; 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的另一重要指标。
23.关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问题历来有两派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被称之为
;另一派被称之为 。
24.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具体表述为:“教育必须 ,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
25.构成教学的内容基本结构因素包括 、 和教学活动进行时的调控措施。
26.启发性原则的实质就是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的 活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
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27.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 的方法,又包括学生 的方法。
28.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一般模式的环节主要包括 、组织、 和反馈四个环节。
29.班主任工作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而
则是班主任的根本任务。
30.班风是一个班级具有 的集体作风,它是整个集体 的反映。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1.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32.中学教育工作为什么要以教学工作为主?
33.教师怎样备好课?
3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有哪几条?
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6.试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联系实际;
③每小题不得少于200字。
公共教育学考试题(九)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评分说明]1)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2)判断正确每题记1.5分,不判断不记分,判断不正确则要倒扣1.5分。
[标准答案]1.×;2.×;3.√;4.√;5.√;6.×;7.×;8.×;9.√;10.√。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 1)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记1.5分,选择相近、相似或错误答案不记分。
[标准答案]11.②;12.③;13.②;14.③;15.④;16.③;17.②;18.④;19.①;20.④
三、填空题:
[评分说明] 1)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写正确每空记1分,不填写或填写错误则不记分。
[标准答案] 21.雏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22.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
23.教师中心论(或教师中心主义);儿童中心论(或儿童中心主义)。
2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者和接班人(若只答一方面只能得0.5分)。
25.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 26.双向;主体。 27.教;学。 28.计划;评价。
29.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发展。 30.自身特色的、稳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
四、简答题:
[评分说明] 1)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每小题按参考答案的要点记分,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
[参考答案] 31.答:①高尚的职业道德(2分);②合理的知识结构(2分);一定的能力结构(3分)。[在回答时,要将要点具体化]。
32.答:①从社会需要看,教学是促进社会和人发展的必要手段(3分); ②从学校教育工作来看,教学乃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途径(4分)。
33.答:①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3分);②制订好三种教学计划(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4分,若课时计划未答出则扣2分)。
34.答:至少要答出7条,少一条扣一分,四个以下不给分。①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正面教育原则 ④主体自觉性原则。⑤知行统一原则;⑥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⑦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论述题:
[评分说明]1)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要点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但未展开论述,或论据不充分,或未联系实际,或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3)符合规定字数要求不扣分;在150—200字内扣小题总分1分;在150字以下,扣小题总分2分。
[参考答案]
35.答案提示:从四方面论述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3分);②它可以把遗传上的优势、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整合,纳入到教育轨道,对人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5分);③学校有专门的教育工作者(2分);④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1分)。
36.答案提示:①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1分);②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不仅是教学目的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的有利因素(4分);③思想觉悟的提高又依赖于学生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掌握(4分);④学生掌握知识,要想转化为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观点,形成调节行为的力量,也是有条件的,在教学中二者不是自然统一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