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5分)
1.教师劳动的价值具有明显的 和隐含性,因而只能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
才能得到具体体现。
2.荀子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作用与国家兴衰存亡关系极为密切,他说:“国将兴,必 ;国将衰,必 。”
3.班集体是 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4.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 ;二是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三是做好偶发事件中的个别教育工作。
5.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 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
6.说服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主要是通过 、讲道理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通常,人们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的 的数量,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8.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和 。
9.教育目的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 ,这是核心部分;二是 。
10.教育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和地方在财政总支出中拨给教育事业的经费,它通常包括 和教育基本建设费两部分。
11.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因素和决定因素。
12.原始形态的教育是与劳动紧密结合的,而古代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 。
二、选择题(下列每题后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一项为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3.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①《论语》 ②《劝学》 ③《学记》 ④《进学解》
14.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的著名教育家是( )
①凯洛夫 ②夸美纽斯 ③昆体良 ④赫尔巴特
15.学校正式出现在( )
①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②封建社会末期 ③奴隶社会初期 ④原始社会
16.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起生理前提作用的是( )
①自然环境 ②教育环境 ③家庭环境 ④遗传素质
1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
①教育的性质 ②教育的方法 ③教育的效益 ④教育的规模
18.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①做人教育 ②职业教育 ③基础教育 ④专业教育
19.备课是教学工作的( )
①基本环节 ②第一环节 ③中心环节 ④最后环节
20.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④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 )提出的。
①马卡连柯 ②赞可夫 ③苏霍姆林斯基 ④巴班斯基
22.启发性教学原则中,“启发”一词来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里。这一著名的教育要求是由大教育家( )提出来的。
①苏格拉底 ②孔子 ③王夫之 ④孟子
23.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
①积极作用 ②影响作用 ③制约作用 ④导向作用
24.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①主导作用 ②主动作用 ③领导作用 ④能动作用
25.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②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③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④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6.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
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②主体价值 ③创造价值 ④教育价值
27.最先称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是( )
①高尔基 ②加里宁 ③乌申斯基 ④第斯多惠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每题的正误,在正确的命题后划“√”,在错误的命题后划“×”,判断不正确的则倒扣1分,每题1分,共16分)
28.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当好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
29.教师的教育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
30.教师的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
31.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就是管住学生。( )
32.班主任评定学生操行,就是写学生的缺点。( )
33.只要是教师都可以做班主任工作。( )
3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
35.考试是测验的一种主要方法。( )
36.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
37.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就是要求教学要“慢进”。( )
38.一名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标志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 )
39.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40.重点中学的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学生,如果没有一般学校升学率高,就失去了办重点中学的意义。( )
41.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此五育应有轻重和主次之分。( )
42.教育具有生产性。( )
43.同样的环境在不同学生身上必然产生不同的反应。( )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44.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5.学校工作为什么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46.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
47.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48.试述教学过程中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49.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
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公共教育学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
[评分说明] 1)共12小题,每个空1分,共15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写正确每空记1分,不填写或填写错误则不记分。
[标准答案] 1.滞后性。 2.必贵师而重傅;必贱师而轻傅。 3.班群体。4.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生典型。5.学期。6.摆事实。7.教学任务。8.参观法;演示法。9.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10.教育经常费(或教育经费)。11.可能性。
12.相脱离。
二、选择题:
[评分说明] 1)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每项记1分,选择相近(似)或错误答案则不记分。
[标准答案] 13.③;14.②;15.③;16.④;17.①;18.③;19.②;20.①;21.④;22.②;23.④;24.①;
25.③;26.①;27.②。
三、判断题:
[评分说明] 1)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2)判断正确记1分,不判断不记分,判断不正确则要倒扣1分。
[标准答案] 28.×29.√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四、简答题:
[评分说明]1)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要点记分;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则不记分。
[参考答案] 45.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3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46.答: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4分);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分)。
47.答:①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或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4分);②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3分)。
48.答: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书育人、教学组织、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去回答,回答六方面以上得7分,每少回答一方面则扣1分。
五、论述题:
[评分说明]1)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但未展开论述,或者论据不充分,或者未能联系实际,或者条理不清楚,则只记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
3)符合规定字数要求不扣分;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扣1分;在150字以下扣2分;只从小题总分中扣除。
[标准答案] 49.答案要点为:①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4分);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4分);③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提高(3分);④防止两种偏向,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二者的关系(2分)。
56.答案要点为:①德育过程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重要性(5分);②阐述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以及与其它矛盾的关系(4分);③怎样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4分)。
|